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從專業門類來說隸屬於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但其更注重對於廣播電視相關技術與藝術知識的學習,所培養的學生面向廣播電視、網路媒體就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
  • 學制:二批本科,四年,年限為三至六年
  •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 招生對象:理科生源
開設學校,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學制,授予學位,招生對象,專業課程設定,主要設定課程,畢業去向,2010教學計畫,

開設學校

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專業下屬於遼寧師範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影視傳媒系。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藝術素質,掌握影視創作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技術,能獨立地、熟練地操作設備和軟體,基礎紮實、善於動手、適應新興媒體發展需要的技術型信息技術人才,能夠在教育機構(高職高專、職業高中、影視製作培訓中心)、傳媒機構(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電子音像出版社、網站)、媒體公司(廣告公司、網路公司、文化傳播公司、數碼遊戲設計製作公司、數字媒體開發公司、影視娛樂公司、設備銷售公司)、企事業單位、科技娛樂業及某些商業機構從事影視多媒體產品設計、開發、製作等工作。

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系統學習影視多媒體基本理論和製作技術,嚴格接受從事這一職業所必需的技術、藝術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訓練,具有獨立從事影視節目創作、多媒體新聞采、編、播的基本能力,具有策劃和製作影視新媒體(高畫質電視、數字有線電視、網路視頻、移動電視、手機電視、播客、專業網站和電子雜誌等)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學制

二批本科,四年,修業年限為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招生對象

理科生源

專業課程設定

本專業課程設定分為基本素質、設備和軟體操作技術、藝術修養理論與實踐、專業技能訓練四個方面。以影視多媒體製作技術為重點,側重於新興媒體的設計、開發和製作。以培養具有良好的藝術素質,掌握影視創作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技術,能獨立地、熟練地操作設備和軟體,基礎紮實、善於動手、適應新興媒體發展需要的技術型信息技術人才為目標。
專業課設定了學科通識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驗課程四個模組。
學科通識課——學習影視多媒體基本理論和製作技術,6門課程,安排在1、2學期,力爭讓學生一入學就接觸計算機、攝影和攝錄像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
專業必修課——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和動手能力,嚴格接受從事這一職業所必需的技術、藝術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的訓練。16門課程,軟體套用和技能訓練的課程有10門,藝術修養的課程有6門,集中安排2~4學期,充分利用大學學習的黃金時間。減少理論課的比例,增加技能課和實驗課時的比例。儘可能使學生滿負荷(30學時/周),避免學生過多選修其它專業課沖淡本專業特色。
專業選修課——側重從事影視節目創作、多媒體新聞采、編、播的基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策劃和製作影視新媒體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16門藝術和專業技術課程,安排在5~7學期,學生可以根據就業需要選修其中12門課程。力爭理論和實踐結合、技術和藝術統一。
實驗課程——強調專業實踐和影視製作的訓練,使學生獨立從事影視作品創作的能力。貫穿三個年級,一年級進行攝影作品創作,二年級進行短劇創作,三年級進行演播室節目創作。

主要設定課程

攝影技術與藝術、攝錄像技術、非線性編輯、數字音頻技術、電視節目包裝、電視照明技術、演播室播控技術、搖攝技術、電腦平面設計、靜態網站開發技術、計算機動畫技術、電視新聞與采編、電視節目編導與製作、電視音樂音響、數位電視基礎、專題片創作、紀錄片理論與創作、影視廣告創作、節目與欄目策劃、電視製片管理、導演基礎、傳播學、影視文學與寫作、畫面造型藝術、影視美學、影視敘事研究、中外影視精品讀解。

畢業去向

從已有的學生就業情況看,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其就業方向主要是擔任電視節目製作工作。在十一屆的畢業生中,除了選擇繼續深造去讀研究生,還有進入國家機關考公務員,或者進入中學做教師以外,本專業的畢業生基本都在從事與廣播電視有關的工作,這裡包括在大中專院校擔任攝像和多媒體製作工作,在省市各級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和企業電視台擔任廣播電視節目編導工作,也有進入平面媒體從事新聞行業工作。從往屆學生的就業來看,本專業基本完成了培養目標,實現了教學目的。
在未來除了繼續保持廣播電視工程發展以外,本專業將逐漸引入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的培養課程,力圖使學生適應數字媒體時代市場人才需求,拓寬就業面,將電視節目製作與新媒體的視頻節目製作結合起來,除了以前的就業方向外,學生還可以到網路媒體擔任視頻師和剪輯師,更好地適應數位電視時代的業務要求。

2010教學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