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林大火區

黑松林大火區

黑松林大火區(Lodgepole Pine Fire Zone):格蘭特區布滿了美國黑松森林,1988年的大火給黃石國家公園給該區部分林區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沿奧弗羅爾湖(Lake Overall)、鴨湖(Duck Lake)、迷湖(Riddle Lake)的人行步道,遊客可以觀察到沿途火災後黑松的繁衍、擴張和火災生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松林大火區
  • 外文名:Lodgepole Pine Fire Zone
  • 地理位置:美國 黃石國家公園
  • 所屬景區:格蘭特區(GRANT Area)
  • 瀏覽景點:美國黑松
歷史溯源,災後新生,

歷史溯源

1988年對於黃石公園來說是悲慘的一年。首先是百年一遇的乾旱,當雷電引起山火的時候正值大風天,火勢以驚人的速度蔓延,當人們意識到森林大火已經超出自然界的控制能力的時候,火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山火一直燒了6個月,橫掃了黃石公園三分之一的面積,仿佛一位妙齡少女一夜間掉光了頭髮。
1988年7月12日,黃石公園東南角Falls Rive附近出現小火點。幾周后,在人工控制下,火勢增長還很緩慢。8月20日被稱作“黑色星期六”,大風,這一日的過火面積就超過了黃石公園歷史上所有過火面積總和。在這一周,火借風勢,綿延數英里,直到劉易斯河畔。在8月23日,大火衝破了傳統的火災方式,在60英里甚至瞬時80英里的大風幫助下,大火穿過劉易斯河峽谷向四周綿延,這讓消防員非常吃驚,最有經驗的撲火指揮官束手無策。

災後新生

當整個國家和世界都在為黃石大火震驚的時候,科學家卻指出:他們早就知道美國黑松林平均每300年就要經歷一次這樣規模的火災,黃石公園也不會例外。野火清除了枯木和掉下來的枝條,為美國黑松的茂盛繁殖提供了更少的阻礙。亞高山冷杉、恩格爾曼氏雲杉、白皮松和其它樹種往往生長在更寒冷和更潮濕的地方,而這些地方野火不太可能發生。顫楊樹能從它們根部發出新芽,而且即使一場嚴重的野火將地上的樹桿部分燒死了,但其根部由於受到土壤的隔熱,通常都能安然無恙地存活下來。國家公園管理局估計,在自然條件下,黃石公園的草地平均每20年至25年燒毀一次,而公園裡的森林則每300年才經歷一次大火。
實際上,美國黑松林會平靜的接受大火,一些松塔甚至要巨大的熱量才能開裂,為下一代松林提供種子。雖然人類很接受這場大火,美國黑松卻認為火災和其他自然因素一樣,重要而必要,像雨水和陽光,像死亡和重生。不過, 公園管理處卻遵循了從1972年建立國家公園時就確定的原則“Let it burn”,當時也是爭議紛紛。但事實證明,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17年過去了,新樹已經覆蓋了山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新鮮綠色生機勃勃。大自然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茁壯成長的新樹已經有一米多高,但黃石要恢復原貌至少還需要至少20-30年的時間。在以後很長的時間裡,滿山遍野被燒毀的樹幹依然會在山崗上挺立,就像無數座碑塔,見證新一代的崛起,紀念逝去的風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