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葛樹(中藥材)

黃葛樹(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葛樹,中藥名。為桑科植物黃葛樹Ficus virens Ait. var. sublanceolata (Miq) Corner 的根、葉或樹皮。具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根)風濕骨痛,感冒,扁桃體炎,眼結膜炎;(葉)外用治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葛樹
  • 別稱:大葉榕、馬尾榕、雀樹、黃角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蕁麻目
  • :桑科
  • :榕屬
  • :黃葛樹
  • 分布區域:中南和西南
  • 採集時間:夏秋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現代研究,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葉或樹皮。

性味

根:微辛,涼;葉:澀,平;皮:苦、酸,溫。

歸經

肝、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根)風濕骨痛,感冒,扁桃體炎,眼結膜炎;(葉)外用治跌打腫痛。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痛,外傷筋骨疼痛,皮膚癤腫和癬等。

相關配伍

1、治陳年骨痛:取黃葛樹葉以醋蒸,送飯常食。(《生草藥性備要》)
2、治續骨:取黃葛樹葉適量,搗爛外敷。(《嶺南採藥錄》)

用法用量

根: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浴。葉:15-24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皮: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秋采,曬乾,或隨用隨采。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5-26m,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長3-5cm;葉片堅紙質,近披針形,長可達20cm,寬4-7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至微心形,全緣,葉面深綠色,有光澤。夏季開花,榕果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或3-4個簇生於老枝上,無梗,近球形,徑約5-8mm,熟時黃色或紅色,基部有苞片3;雄花、癭花和雌花生於同一花序托中。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及溪邊。分布於中南和西南各地區。

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稍扭曲或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栓皮易脫落,栓皮脫落處暗棕色;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纖維性,皮部較厚,暗棕色,木部可見小孔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甘、澀。以根粗壯,皮厚者為佳。

相關論述

《益部談資》:“黃葛樹葉似桂稍大,團欒蔭數畝,冬春不凋,乾則臃腫,根皆蟠露土上,至於石崖之側,則全欲不籍土生者,夔之梁方最多,惜無材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