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根(黃櫨根)

黃櫨根(黃櫨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櫨根 異名: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毛葉黃櫨的根。 藥材: 產地: 性味:味澀,性溫。 宜忌: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櫨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漆樹科
  • :黃櫨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來源,採集,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

形態特徵

毛葉黃櫨,又名:岩棕樹、卷子樹。
落葉灌木,高2~5米。樹皮暗灰色,鱗片狀;小枝灰色,生有短柔毛。葉互生,近卵圓形,全緣,長3~8厘米,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葉脈帶紅色,下面中肋基部及脈腋均生有灰白色絹狀簇毛;葉柄有短柔毛。花小,雜性,黃色;圓錐花序頂生。小堅果扁腎形,不育花梗宿存,成紫色細長羽毛狀。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山樑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陝西、河南、湖北、浙江、甘肅、四川等地。

來源

為漆樹科植物毛葉黃櫨的根。

採集

全年可采,去淨泥土,曬乾。

性味

味澀,性溫。

功用主治

祛風毒,活血散瘀。治皮膚瘙癢症,跌打損傷,骨折,虛腫。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