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黃萎病

黃櫨黃萎病是由真菌,半知菌的大麗輪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黃櫨的葉片萎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櫨黃萎病
  • 危害:黃櫨
  • 病原:真菌
  • 症狀:葉片萎蔫
分布與危害,症狀,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危害黃櫨。

症狀

葉片萎蔫,一種是葉片從邊緣向內逐漸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部分或大部葉片脫落。還有一種是初期葉片不失綠,葉片失水萎蔫,自葉緣向內乾縮、捲曲,後期才變焦枯。根、枝的橫切面邊材部可見褐色條紋,剝皮後可見向褐色病殘線。花序萎蔫乾枯,花梗皮下可見褐色病殘。

發生規律

黃櫨黃萎病菌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一至少可存活2年。從黃櫨根部直接侵入或通過傷口侵入。土壤中病菌愈多,發病癒嚴重。土壤含水量少時病害嚴重。

防治方法

(1)拔除病株銷毀。
(2)在苗圃實行輪作3年以上。
(3)土壤處理,用40%福馬林100倍液澆灌,每平方米36千克,然後用薄膜蓋住1-2周,揭開3天以後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