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由鹹寧市市長任振鶴代表鹹寧市人民政府在鹹寧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政治協商會議(俗稱“兩會”)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寧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鹹寧市
  • 時間:2010
  • 類型:工作報告
  • 報告人:任振鶴
簡介,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工作總體安排,2010年工作重點,名詞解釋,

簡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化危為機、砥礪奮進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除外需不足帶來出口受阻外,本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成長逆勢攀升。預計生產總值405.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1.5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88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14億元,分別增長15.2%、50.1%、21.3%、27.9%。生產總值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提前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2.8:42.8:34.4調整為21.5 :43.2:35.3。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7.39億元,增長27.3%,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43.18億元,增長15.7 %。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1%。中心城區更加潔、綠、亮、美,淦河綜合治理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二氧化硫減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4873元,增長10.5%,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7元,增長9.7%。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風雨,見證了彩虹,為開啟新的征程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實現新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解放思想,提振信心,開啟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動力源泉。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批組團外出考察學習,再次召開建設鄂南經濟強市座談會,推動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經濟大發展。
在應急謀遠中提振發展信心。市委、市政府見微知著,果斷決策,及時出台了促進工業、房產、金融、縣域經濟穩健發展的33條、19條、16條、25條措施,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
鹹寧人民登高望遠,共識共為,先後推出一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鮮活經驗,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科學確立早日建成鄂南經濟強市的戰略目標,繪就了“五城一區”的發展藍圖;成功舉辦中國?鹹寧首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達到了“國家水平、世界影響”的目標要求;努力促成職教新城項目在武漢城市圈首批招標中脫穎而出,打造了鹹寧跨越發展的人力資源平台;聯手西門子、省聯發投公司共建“兩型”社會示範區,德中同行發展論壇走進了鹹寧;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一批大產業、大工程項目納入了全國全省投資目錄,赤壁、嘉魚、鹹安擠進了武漢新港建設規劃,通山列為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縣,武鹹城際鐵路提前21年開工建設,武廣高速鐵路正式通車。鹹寧關注度日益提升,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視察,省內外黨政代表團接踵而至。我們這座城市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各縣市區、市直各單位克難奮進,你追我趕,開創了工作新局面。“兩型”社會綜改試驗、秋冬農業開發、投資、交通、國土、計生、統計、老齡等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造林綠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百鎮千村”工程、交通“廉政陽光工程”等現場會在鹹寧召開。各類市場主體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外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3%、29.5%、22.4%。民營經濟貢獻率提高 1.5個百分點,達到63%。
在機制創新中增添發展活力。“兩型”社會建設綜改試驗有序推進,金融、交通、旅遊、教育、衛生、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改革取得實效,改革專項總數僅次於武漢市。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理順,武漢經濟開發區、“中國光谷”鹹寧“園外園”項目進展順利,廣東工業園、台商工業園開工建設。投融資機制不斷創新,採用“BOT+EPC”方式引進中交集團投資建設鹹通高速,江蘇吳江農村商業銀行、美國花旗銀行、黃石銀行落戶鹹寧,鹹安金源、開發區興銀小額貸款公司成功組建。土地資產經營勢頭良好,實現土地出讓金19.05億元。科學理財機制不斷創新,財稅征管協調有序,預算管理日益完善。其他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改革全面啟動,司法工作機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展開,文化新聞出版機制創新得到加強,農業“小三場”改革有序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一批老字號企業改制重組後煥發生機,19家黨政機關所辦經濟實體脫鉤改制穩步推進。開放合作進一步加強。融入武漢城市圈步伐加快,廳(漢)市(縣)合作成果豐碩,落實項目263個、資金31.76億元。全市招商項目390個,到位資金110.3億元,增長33.9 %。實際利用外資1.12億美元,增長16.5%。鹹寧與黑龍江省綏化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二)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打造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強勁引擎。以內需的擴大拉動經濟成長,以結構的調整推動發展轉型。
項目投資大幅增長。四批爭取新增中央投資項目482個,投資總額32.5億元,到位中央投資8.26億元,占全省6.6%。施工項目103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815個,分別增長28.4%、45%,其中四個“十大建設工程”涉及77個項目,完成投資203.2億元,占年計畫的108%。紅牛二期建成投產,鹹寧核電、蒲圻火電二期、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武鹹快速通道、杭瑞高速鹹寧段、大廣高速鹹寧段、鹹通高速、武赤線陶嘉一級公路、赤壁快速通道、市博物館、職教新城、城市飲水工程、天然氣管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加緊推進。工業和房地產投資分別增長24.3%、56%。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9.10億元,增長51.4%,增幅超歷史、超全省平均水平。
市場消費持續活躍。旅遊業快速崛起。入境遊客716.74萬人次,總收入34.03億元,分別增長27.8%、66.3%。城鄉消費繁榮。城市、農村商品零售額達到111.88億元、54億元,分別增長23.7%、16.4%。商品房銷售額增長58%。“家電下鄉”商品銷售額1.9億元。市場秩序良好,物價水平穩定。
節會效應充分釋放。以節促建、以建促創、以創促變。溫泉谷、碧桂園、楚天瑤池、錦江國際、三江溫泉、通聖太乙、怡景溫泉、山湖溫泉等溫泉賓館、景區開業營運,投資200億元、占地54.6平方公里的生態旅遊新城初具規模。鹹寧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僅去年12月,溫泉城區十家大型賓館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增長515%,全市餐飲住宿營業額同比增長120%。
三次產業全面發展。工業蓄勢回升。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29家,比年初淨增112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90家。電力能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電子、森工造紙、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330.54億元,增長29.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34億元,增長18.8%。鹹寧經濟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億元,實現稅收3億元,分別增長56.6%、50%。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61億元,增長28.5%。農業強基增效。糧食總產22.5億斤,增長9.5%。特色農業板塊基地新增34萬畝,達到321萬畝。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05家,其中省級26家,新增9家。24個省級示範村“五個一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347.19億元、171.5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4.3%、40.3%。擔保公司11家,提供貸款15.07億元。物流、休閒、健身、汽車、中介、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加速成長。
生態城市建設加快。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編制各類規劃203項。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二期、南外環、青龍路、麥笠山路、桂鄉生態大道等重點工程相繼建成,中心城區立面整治、拆違治超等工作有序推進,“四城同創”深入開展,管理機制不斷創新,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和容量全面提升。市區綠化覆蓋率40.4%。嘉魚縣、赤壁市被評為省級園林城市。30家小造紙、小水泥、小煉鋼企業依法關閉。
(三)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凝聚了化危機、促發展的強大合力。著力抓好就業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穩定安民等工作,凝聚了人心和攻堅合力。
就業保障力度加大。落實援企穩崗措施,加強就業培訓指導,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95%以上的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簽約率高於上年。五項社保參保人數明顯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低保、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優撫對象補助提標政策全面落實。大學生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試點有序開展。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穩步推進。困擾多年的陸水湖移民問題一次性解決。
社會事業明顯進步。教、科、文、衛等方面支出分別增長33.6%、65.5%、42.2%、57.9%。免收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兌現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為農村3.78萬名義務教育貧困寄宿學生補貼生活費2662萬元。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紮實推進。爭取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29項,新增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0項。以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為主題的民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社會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日趨活躍,優秀精神產品不斷湧現,外宣工作成效顯著。大型民俗風情歌舞詩《夢尋鹹寧》被譽為荊楚文藝奇葩。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公民道德素質進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公共安全保障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安定和諧。質量振興工作全面推進。檔案、方誌等工作得到加強。人防、氣象、水文、防震等工作不斷改進。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等工作邁出新步伐。殘疾人事業有了新的進展。群團組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作用有效發揮。
十件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3.51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005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15萬人,其中免費開展為期3個月的培訓1.32萬人。廉租房租賃補貼實物配租房10731戶、發放資金1747.4萬元,配租房源2476套。新增低保擴面1.63萬人,五保對象年供養標準提高300元。新建通村公路1604.2公里。建成農家書屋22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解決農村37.76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對農民購買家電按規定實行13%的補貼。建成3個縣級醫療機構、23個鄉鎮衛生院和123個村衛生室,啟動市中醫院改造升級工程。啟動建設“九年一貫制”浮山中國小。為困難民眾和農民工辦理法律援助952件。機關單位包保幫扶困難家庭20696戶,落實幫扶資金1226萬元;減少農村絕對貧困人口0.6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0.53萬人。
(四)提升效能,轉變作風,營造了化危機、促發展的良好環境。以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年”、“能力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努力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依法行政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9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20件,辦結率和見面率均達100%。堅持依法治市,抓好普法教育,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行政執法行為不斷規範,綜合執法試點有序推進。完善民主決策機制,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和聽證、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得到落實。推進民主管理、政務公開,電子政務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做好國防、“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
工作效能得到提升。開展一站式集中審批、網上審批工作,方便了企業和民眾。圍繞確責、履責、問責,強化公務員能力席位意識,完善工作責任管理制度和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督促檢查和效能監察,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政府執行力不斷提升。
作風建設得到改進。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完善包聯掛點和公開承諾服務制度。建立服務企業直通車制度,開展“行風熱線進開發區”活動。加強經濟運行分析調度,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行政成本明顯降低。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得到加強,源頭治腐力度加大。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深切體會到:解放思想重在解放自己,創新機制重在創造活力,應對危機重在化危為機,促進和諧重在促進民生,政府建設重在政德建設。全市人民在化危機、促發展中,表現出了不守舊、不怕難、不畏強、不服輸、不氣餒的良好風貌!今天的鹹寧,凸顯了趕超快上的後發優勢和美好前景!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依然面臨較大壓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還存在,經濟運行中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還較大,民生保障壓力還不小,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較多,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能力建設的任務還很重,等等。我們將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複雜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值得珍視。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央、省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團結拼搏,得益於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和企業界人士,向駐鹹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關心支持鹹寧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2010年工作總體安排

今年是企穩向好成果的拓展之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尾之年,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基礎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及市委三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鄂南經濟強市為主線,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首要任務,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堅持務實創新,全力實施“5610計畫”,加快提高經濟總量和增長質效,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全面超額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為“十二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5%、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8%,外貿出口增長1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上述指標是一個預期目標,我們將以更高的目標、更實的作風、更硬的措施,力爭更好的結果。
上述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的確定,主要基於以下因素:
(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清醒判斷。新的一年,機遇十分難得。巨觀經濟形勢總體向好,中央政策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靈活性,國家大力促進中部崛起,全省加快實施“兩圈一帶”戰略,沿海產業轉移趨勢不可逆轉,特別是武廣高速鐵路的投入營運,成就了鹹寧開放合作的新優勢。新的一年,考驗依然嚴峻。世界經濟運行存在諸多變數,不排除金融風險再次衝擊實體經濟的可能,不排除再度出現局部金融震盪的可能。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巨觀調控形勢極其複雜。我市經濟運行中的困難仍然不少,特別是保增長、調結構的雙重壓力仍然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審時度勢、攻堅克難,鞏固企穩向好成果,拓展良好發展態勢。
(二)對全面推進科學發展的矢志追求。新的一年,競爭愈趨激烈。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加速轉型,中西部省區及周邊地市紛紛採取有力措施比環境、爭客商、引項目、求發展,形成了趕超擠壓的逼人態勢。百舸爭流,慢進亦退。鹹寧位居武漢、長沙、南昌三大省會城市經濟區的地理中心,處在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兩大“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驗區的結合帶,肩負著先行先試、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歷史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一步不錯、好中求快一步不讓、苦幹巧幹一步不虛,撐桿起跳,搶占改革發展的制高點,努力開創速度、結構、質量、效益多贏局面。
(三)對早日建成鄂南經濟強市戰略目標的全面對接。新的一年,任務更加艱巨。建設鄂南經濟強市第一次座談會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雖然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取得了超越預期的成績,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鹹寧戰略地位日益提升,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交通條件、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產業體系不斷最佳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發揚成績,保障“十一五”任務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良好開局、鄂南經濟強市早日建成,是做好今年工作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我們繼往開來、揚長補短,實現應急與謀遠、打基礎與建強市、保增長與調結構的有機統一,在提升發展質效的同時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
(四)對上級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厚望的積極承載。新的一年,使命尤為光榮。中央領導指示我們“努力創造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建設鄂南經濟強市”,“把鹹寧建成湖北的‘岳陽’,為全省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廣大人民民眾對我們充滿期盼,希望全市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從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領導的重託、民眾的呼聲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這就要求我們不驕不躁、再鼓幹勁,把握好工作的方向、力度、節奏、重點,增添趕超優勢,加快趕超步伐,力爭發展速效高於全國、全省和武漢城市圈平均水平。

2010年工作重點

圍繞今年的目標任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用足用好國家、省各項擴大內需政策,培育增長優勢,做大經濟總量,確保全市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
加大項目投資力度。堅持項目立市,通過向上爭取政府投資、向外引進產業投資、向內激活民間投資,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400億元,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增幅均達到30%。注重研究國家、省投資政策和“兩圈一帶”戰略規劃,結合編制“十二五”規劃,充實完善項目庫,做好項目申報、爭取和實施工作,保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接替。抓好已開工項目尤其是中央新增投資項目的續建和收尾,確保儘早見效。完善項目推介制度,做好對外引進項目工作。實行更加開放的投資準入政策,發揮市場機制在投融資中的作用,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高新技術、金融服務、教文體衛和公共服務領域。完善項目建設責任制度和綠色通道制度,健全領導“掛企業、包項目、促發展”工作制度,提高項目建設質效。
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成長的原動力作用,全面落實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億元。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改善消費預期。深入實施“萬村千鄉”、“雙百”、“農超對接”、“新網”工程,全面落實家電、農機、汽車機車“三下鄉”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等消費政策,培育農村消費熱點。進一步拓寬消費領域,推進網點進社區、服務進家庭,穩步發展大宗消費,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大力發展商業、物業、家政、健身等服務性消費,規範發展會計、律師、公證、監理、資產評估等中介服務。最佳化消費環境,加強物價監測預警,建設綠色市場。
強化財政金融服務。發揮預算資金的導向作用,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事業、重點領域改革、重點項目建設、結構調整升級的保障力度。發揮財稅政策的槓桿作用,依法加強稅收征管、非稅收入清理和政府投資項目評審。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和信貸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協調機制,力爭信貸投資規模增長18%以上。支持對民生工程、中小企業、“三農”、基礎建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等方面的信貸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和農村融資難等問題有效緩解,保證重點項目貸款需要。落實信貸投放獎勵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產品、最佳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質效。加強金融監管,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
(二)進一步調整結構,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按照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產業規模化、優勢產業特色化、特色產業現代化的思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推動工業提速增效。堅持工業強市,按照產業抓集群、企業建龍頭、產品創名牌的思路,推動各方力量向工業聚焦、各種要素向工業聚集、各項服務向工業聚合。積極實施“六大支柱產業升級計畫”:支持和推動以鹹寧核電、蒲圻火電、凱迪生物質發電等為主的電力能源產業,以天化、精華、潔麗雅、元田等為主的紡織服裝產業,以紅牛、黃鶴樓酒業、今麥郎(統一)飲品、元陽食品等為主的食品飲料產業,以合加環保設備、三環方向機、台灣光寶、中震儀器、能一郎電池、瀛通電子、玉龍機械、吉通電瓶等為主的機械電子產業,以林漿紙一體化、森工科技產業園、博友竹業、金成家具、比倫生活用紙等為主的森工造紙產業,以華新和葛洲壩水泥、華夏建龍、方圓船舶、釩礦產業、塗附磨具等為主的冶金建材產業等六大支柱產業投資擴產,技改擴能,管理擴效,集約經營,集群發展,確保總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80%以上。大力推廣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改造一批銷售收入過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骨幹企業。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強強聯合,打造一批龍頭型、基地型、品牌型的“工業代表隊”。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0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0億元。加強重點企業運行監測分析,搞好煤電油運、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支持優勢產品爭創品牌,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12個以上,提高“鹹寧製造”的覆蓋面和效益比。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農業穩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22億斤以上,農業總產值增長4.5%。完善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措施,按照“一縣一業”的思路,大力實施“六大特色農業品種發展計畫”:支持和推動鹹安雞業、嘉魚蔬菜、赤壁獼猴桃、通山水果、崇陽鴨業、通城油茶加快發展,加快提升種養業開發經營水平,力爭特色板塊基地發展到330萬畝,以“特”入市、以“特”揚名、以“特”取勝。大力推動菜籃子產品集約化、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推進“在山上再造一個鹹寧”,抓好秋冬農業開發,改造低丘崗地10萬畝、低產林8.5萬畝。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力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23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搞好動植物疫病防控,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力爭新認證“三品”標識產品30個。
促進現代服務業突破性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互動發展,力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76億元。大力實施“六大主體三產培育計畫”:支持和推動旅遊、金融、物流、房產、信息、休閒等產業科學規劃,整合開發,延伸鏈條,加速發展。鞏固擴大辦節成果,按照“大旅遊、大產業、大協作”的要求,整合旅遊資源,完善旅遊要素,創建旅遊精品和名鎮、名村。實施“溫泉+N”發展模式,推動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產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旅遊新城、汀泗橋歷史文化名鎮、赤壁古戰場二期、龍佑溫泉、五龍山溫泉、九宮山風景區、太陽溪漂流、隱水洞風景區、浪口溫泉度假區、山湖溫泉度假區、黃龍山風景區等項目的建設與完善,構建“1+6”旅遊區域發展格局,力爭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45%。大力發展農家樂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放大旅遊產業效應。支持金融創新發展,加大股份制金融機構引進力度。加強擔保機構和創業投資平台建設。促進保險業穩步發展,發揮保險融資和保障功能。鼓勵企業上市融資,爭取上市公司有1-2家。改造傳統商貿服務業,大力推行連鎖經營、特許經營和物流配送,引進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依託不斷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抓好長江產業園物流園、移動物流中心、新合作鄂南倉儲配送中心、昊天建材城、億豐農商貿城、鄂南機電五金商貿城、天成物流園區、嘉和明園商業城、通泰綜合市場等商貿物流市場建設,努力打造華中物流樞紐、產品交易中心。加強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範發展住房二級市場,發展樓宇經濟,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培育電子配送、網上交易等新型業態,促進電信網、網際網路和廣電網“三網融合”,加快3G業務發展,打造數字物流。加強信息平台建設,擴大廣播、影視、報業等傳媒和電話、郵政、網際網路等網路覆蓋率。結合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融體育健身、文娛表演、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於一體的休閒產業。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市場主體,推動休閒產業健康發展。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升級力度,爭取15家企業進入全省成長路線圖、創新型企業、重點示範企業等科技計畫第一陣營。全面推進科技投融資、科技型與創新型企業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園區建設,抓好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攻關,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落實支持自主創新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積極引進研發機構、申報科技專項,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產學研合作廣度和深度。
(三)進一步最佳化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高的水平,最佳化功能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形成新的區域經濟成長極。
加快推進“五城一區”建設。加快推進工業新城建設,進一步完善鹹寧經濟開發區管理機制,堅持大項目立園,確保投產、新建項目各20個,投資、產值均增長30%,實現稅收4億元。加快推進旅遊新城建設,做好溫泉資源開發保護工作,延伸旅遊產業鏈條,加快建設山水生態居住區、森林溫泉養生區、郊野運動休閒區和桂鄉民俗體驗區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職教新城建設,完成啟動區基礎設施配套,加快主體工程建設,完成投資3億元;引進1-2所市外高校或中職學校落戶,推進市區中職學校實質性整合。加快推進梓山湖生態新城建設,實施項目詳規,啟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旅遊項目、被征地農民還建小區建設,完成投資10億元。加快推進鹹安新城建設,啟動107國道城區段拓寬工程,完成三元路建設,加快建設商貿物流市場。加快推進向陽湖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完善總體規劃,制定區域性控制詳規,啟動一期基礎設施、向陽湖文化名人中心建設,引進1-2個農業科技示範項目落戶。
大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搶抓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和武漢新港建設的機遇,堅持市縣共建、縣縣共建、沿江突破、垂江延伸,打造臨城、臨江、臨港、臨高速鐵路、臨高速公路經濟帶。支持鹹安區抓好“四區一城一帶”和旅遊、物流、紡織、森工、食品等產業建設,支持嘉魚縣抓好以精細化工、水泥建材、鋼管制造、船舶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建設,支持赤壁市抓好“一區三園”和紡織服裝、機電、能源、建材、造紙、旅遊等產業建設,支持通城縣抓好“兩翼四區”和釩業、陶瓷、電子等產業建設,支持崇陽縣抓好“新天府”規劃和食品、建材、礦產、醫藥衛材等產業建設,支持通山縣抓好“一區兩園”和旅遊、石材產業建設。力爭赤壁市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綜合排名前10名,鹹安區進入前20名,嘉魚縣、通城縣、通山縣在第二方陣中進位,崇陽縣進入第二方陣。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大手筆、高起點、全覆蓋、嚴控制,健全城鄉規劃體系。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中小城鎮在聯結城鄉、輻射農村、承載產業、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紮實推進縣市城區、重點鎮和口子鎮建設,打造中小城市群,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居住的農民有序轉為城鎮居民。
(四)進一步夯實基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按照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要求,加大生態保護、環境治理力度,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生態興市,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地、寧靜、清潔”行動,大力推進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全面實施淦河生態整治、潛山森林公園三期、低碳經濟示範區、金桂湖未來人居工程、鹹寧垃圾焚燒發電廠、縣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六大生態環境建設計畫”。與華彬集團攜手共進,加快培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嚴禁新上“兩高一資”項目,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突出抓好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統籌城鄉林業一體化建設,加強重點水域保護開發。逐步建立生態環境建設長效機制,探索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排污權有償交易制度。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管理,確保節能減排“十一五”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建設、交通路網建設、沿江港口建設、城鄉電網擴容擴建、城鄉通信網擴容擴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六大基礎設施建設計畫”。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設潛山南入口廣場、東環線、西環線、武廣站中大道、金桂路延伸線、自來水三期等重點城建項目。依法推進“城中村”和舊城片區改造,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加強城市管理經營,實現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加快杭瑞高速鹹寧段、武鹹城際鐵路、武鹹快速通道、鹹通高速、通界高速、沿江一級公路建設,啟動嘉魚、赤壁長江大橋項目前期工作。加大港口建設力度,推進嘉魚、赤壁綜合型專業化深水碼頭建設,構建以港口為軸心的區域物流網路。加快城鄉電網建設,新建2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3座35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通信網建設,提高通信能力,重點完成對旅遊景區、交通要道、邊遠農村的通訊覆蓋。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國家和省專項資金,抓好以3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為重點的防洪工程、以灌區續建為重點的灌溉工程、以生態環境改善為重點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的高產農田建設工程、以排水設施完善為重點的城鎮治漬排澇工程。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完善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以物抵資、民辦公助等方式,增加農業農村投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推進“五改五通”工程,深入實施“百鎮千村”工程,著力抓好20個重點鎮、100個示範村建設,加快“綠色家園”工程推進步伐,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抓好全省脫貧奔小康試點為突破口,深入開展城鄉結對共建活動,推進開發式扶貧,完成整村推進“三個確保”任務。繼續落實好貧困地區和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外對內開放。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破解發展難題,激發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實施“兩型”社會建設綜改試驗六個專項規劃,落實三年行動計畫的各項任務。推動廳(漢)市(縣)合作縱深發展,放大共建效應。引導企業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穩妥推進黨政機關與所辦工商企業脫鉤改制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督。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小三場”改革。落實資源型產品價格、環保收費改革政策。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最佳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加強土地市場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試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層醫療衛生體系,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確保城鎮醫療保險率達到90%以上。深化公益性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強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
著力承接產業轉移。創新承接產業轉移政策措施,全方位推進招商引資,多形式承接產業轉移。搶抓武廣高速鐵路全線開通機遇,全面融入武漢城市圈,加快接軌珠三角、港澳粵經濟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重點引進產業帶動強、財稅貢獻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和有利於促進消費的好項目、大項目,加大企業總部、營運中心引進力度。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實施入駐項目後評估制度,不斷提高項目資金到位率,確保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5億美元。
大力促進全民創業。建立健全創業孵化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創業扶持“四位一體”機制,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不論輕工業重工業,不論技術層次高中低,不論規模大中小,只要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都放開、放手、放活發展。鼓勵有實力的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農民通過發展鄉村經濟致富,鼓勵農民、下崗失業人員、待業人員就業創業。抓好“回歸創業”工程建設,促進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注重做好企業家培養工作,樹立一批民營企業典型。
穩定和開拓出口市場。研究制定促進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集約化,努力鞏固擴大對外貿易,力爭出口總額突破1億美元。進一步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在擴大機電產品出口的同時,重點培植麻棉紡織、醫用衛材、機電、建材等出口基地,重點支持三環方向機、匯美達、大升印染、通城砂帶等出口企業發展,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加快“大通關”進程,爭取商檢、海關在鹹寧設立分支機構。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對外投資和勞務輸出。
(六)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既要注重做好錦上添花的事情,更要注重做好雪中送炭的工作,努力提高人民民眾幸福指數。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貫徹落實稅費減免、小額貸款和就業援助等優惠政策,加大就業指導培訓力度,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容量。加強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抓好以創業促就業工作,實施援企穩崗計畫,穩定就業形勢。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妥善處理勞動爭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五險”擴面達到 150萬人以上。啟動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提高農村低保比例。建立健全困難群體臨時救助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啟動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最佳化基礎教育布局,解決好睏難家庭子女上學問題,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創新人才工作模式,實施人才培養系統工程。加強醫療衛生工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抓好甲型H1N1流感、愛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傳染病和各類職業病的防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推進大劇院、博物館、婦女兒童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傳媒大廈等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歌舞劇團服務地方發展的功能。加大地方文化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豐富城鄉文化生活,繁榮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發展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業。推動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繼續推進“四城同創”,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建立健全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廣泛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關心婦女兒童、老齡事業,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加強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人防、氣象、地震、檔案、方誌、保密等工作。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做好安全維穩工作。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安全監管,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高度重視消防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適時開展食品監管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繼續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做好信訪維穩工作,立足源頭預防,注重事件處理,加強輿論引導,堅持依法辦事。完善信訪工作綜合協調機制,積極開展民眾工作部試點,做好網上信訪工作,繼續開展領導幹部“四訪促和諧”活動。加大拆遷糾紛、醫患糾紛、國企改制遺留問題解決力度。抓好基層維穩、綜治組織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推進平安鹹寧建設,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
(七)進一步提升效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始終把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作為第一追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改革與建設。
轉變政府職能。穩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整合部門職能,規範機構設定,理順職責關係。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強化財政性資金績效評價,提高財力的統籌安排和綜合平衡能力。最佳化行政資源配置,推進機關集中辦公服務。堅持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政府與行業協會、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充分發揮社團組織在公共管理服務中的作用。
規範行政行為。健全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評議考核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進城市綜合執法管理。完善行政審批流程,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完善公共決策機制和論證評估、公示、聽證、合法性審查等制度。推進政務公開,發展電子政務,加強政府入口網站建設。嚴格控制會議和檔案的數量、規格和規模。完善績效考核評估制度和統計制度,加大效能督查監察力度,促使公務員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改進政風行風。進一步端正學風,引導公務員學用結合,提高崗位能力。進一步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完善調查研究、現場辦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弘揚雷厲風行的作風,推行“工作成果倒逼法”,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查倒逼落實。完善政風行風評議機制,加大作風教育整頓力度,著力解決好少數公務員不盡職責、不講效率、不守紀律等問題。
推進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加大對改善民生等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治理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土地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的突出問題。深化預算執行審計、公共工程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深化源頭治腐工作。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建設活動,嚴格控制公務消費。
各位代表!為民辦實事是政府的天職。今年,市政府將加大投入,全面實施“十大惠民工程實施計畫”:
(1)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5萬人。
(2)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籌措資金3400萬元,解決5%農村人口的養老保險問題。
(3)籌措資金9280萬元,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320套,新增租賃補貼6367戶。
(4)籌措資金2000萬元,推進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三期建設。
(5)新建通村公路500公里,完成投資1億元。
(6)建設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75個農家書屋、3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興建160個村級綜合服務社;對農民按規定購買家電實行13%的補貼。
(7)新建1.5萬戶清潔能源工程,再解決農村18.4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8)為農村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對中職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和涉農中職學生減免學費;為1.2萬名大學生髮放獎助學金。
(9)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擴大門診統籌覆蓋面。
(10)籌措資金1800萬元,開工建設鹹寧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兒童福利中心、城市社會福利中心。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能夠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為全市288萬人民服務,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將始終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自覺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自覺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自覺服務人民民眾,切實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努力創造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風起潮湧,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加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提振克難攻堅的精氣神,奏響爭先創優的大合唱,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早日建成鄂南經濟強市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五城一區: 工業新城、旅遊新城、職教新城、梓山湖生態新城、鹹安新城、向陽湖現代農業示範區。
兩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百鎮千村工程: 省政府決定從 2006 年開始,用 3—5 年時間加快全省 100 個重點鎮和 1000 個示範村的建設,以加強規劃引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為主要建設內容,促使重點鎮成為縣(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副中心,切實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提高廣大農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BOT 即英文 Build—Operate—Transfer 的縮寫, 對一個工程負責進行 建設 — 運營 — 移交 。在國際融資領域, BOT 不僅僅包含了建設、運營和移交的過程,更主要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
EPC 即英文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 的縮寫,指對一個工程負責進行設計 — 採購 — 施工,與通常所說的工程總承包含義相似。
小三場: 原種場、種畜場和漁種場。
四個十大建設工程 十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十大產業項目建設工程、十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十大民生建設工程。
五個一工程: 建立一個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設計一套完善因地制宜科學實用新農村建設規劃 ,建設一支有戰鬥力農村基層幹部隊伍 ,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構築一種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城同創: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爭創活動。
雙擁: 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
5610計畫: 六大支柱產業升級計畫、六大特色農業品種發展計畫、六大主體三產培育計畫、六大生態環境建設計畫、六大基礎設施建設計畫、十大惠民工程實施計畫。
兩圈一帶戰略: 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長江經濟帶整體聯動的區域發展戰略。
萬村千鄉工程: 在中央財政支持下,商務部 2005 年在全國開始實施 “ 萬村千鄉 ” 工程,引導和鼓勵城市大中型流通企業延伸連鎖經營網點到農村,在縣城建配送中心(店),在鄉鎮和村建便民 “ 農家店 ” 。在送工業品下鄉的同時,疏通農產品進城渠道。
雙百工程: 2006 年開始實施的農產品市場建設專項工程。國家通過安排財政資金,以補助或貼息的方式,重點改造 100 家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 100 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達到構建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拓寬農民持續增收渠道的目的。
新網工程: 即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採取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按照 “ 小超市、大連鎖 ” 、 “ 小網點、大網路 ” 的方針,建立和完善連 接城鄉、遍布村屯、方便快捷、服 務 “ 三農 ” 的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等四大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
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國家發改委 “ 十一五 ” 期間出台的一大舉措,實施主體是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主要內容包括推進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培育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調整,深化企業改革、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高隊伍素質,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對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監測與分析。
三品: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溫泉+N”發展模式: 結合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推動 吃、住、行、游、購、娛等 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1+6”旅遊區域發展格局: 以鹹寧中心城區溫泉利用開發為中心,各縣市區旅遊資源利用開發相協調的市域旅遊發展格局。
第三方物流:又稱契約制物流,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契約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繫,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四區一城一帶: 鹹安經濟開發區、鹹寧永安現代商貿物流區、鹹寧向陽湖現代農業示範區、鹹寧鄂南大竹海 5A 級旅遊風景區和淦河生態經濟帶。
一區三園: 赤壁經濟開發區、陸水工業園、赤馬港工業園、蒲紡工業園。
兩翼四區: 通城行政辦公新區、工業大道新區、商貿中心區、市民休閒和行政服務區、現代工業區、居民新區。
一區兩園: 通山經濟開發區、大路工業園、新橋石材工業園。
兩高一資: 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
重點水域保護開發: 加強陸水湖、富水湖、西涼湖、斧頭湖等湖泊的保護和合理開發。
五改五通: 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圈,通路、通電、通水、通沼氣、通信息。
三個確保: 國務院扶貧辦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2001-2010 年)》,明確提出了 “ 三個確保 ” 要求,即在 2010 年底前,確保人口較少民族中尚未實施整村推進的 209 個貧困村全面實施整村推進;確保內陸邊境 48 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距邊境線 25 公里以內尚未實施整村推進的 432 個貧困村全面實施整村推進;確保 592 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 307 個革命老區縣中尚未實施整村推進的 24008 個貧困村全面實施整村推進。
三年行動計畫: 2008—2010 年武漢市城市圈 “ 兩型社會 ” 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主要包括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科技創新、人才一體化、人力資源開發、 “ 兩型 ” 產業發展示範、信息化示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綜合交通、教育體制、衛生體制、文化體制、土地管理體制、財稅體制、金融、涉外經濟體制、市場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等 20 項專項改革。
五險: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 四訪促和諧 ” 活動: 通過 “ 開門接訪、主動約訪、帶案下訪、上門回訪 ” 等形式,切實解決職工困難,維護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