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筍(南宋詩人曾幾所做的詠物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食筍》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主要的是表達竹筍象徵的勃勃生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食筍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曾幾
  • 作品出處:《宋詩鑑賞辭典》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白話譯文,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食筍
花事闌珊竹事初, 一番風味殿春蔬。
龍蛇戢戢②風雷後, 虎豹斑斑霧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 不憂每食嘆無魚。
丁寧下番③須留取, 障日遮風卻要渠。

作者簡介

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學識淵博,勤於政事。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樣子。③下番:下一輪。

白話譯文

這炎熱的夏末終於迎來酣暢的大雨了,晚上夢也變得有一點冷了,衣襟也有些潮濕了,原來是屋頂漏雨了,但是我不為漏雨濕床而發愁,我更高興的是,這雨水漫過了溪岸邊,這千里的稻花連成一片,多么美麗,又有一個好的收成了!就連五更時分雨打梧桐葉的聲音也這么動聽!我不種田都為此這么高興(沒有田地的我都為此這么高興),更何況那些指望豐收(有個好收成)的農民們!

點評鑑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創作的關鍵在於立意。意當存高遠,立意高則格調高尚。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片心。”李商隱的《初食筍呈座中》以筍象徵有志青年,抒發了詩人護“筍”的願望,可謂意存高遠。
這首詩的立意與李商隱有類似之處,其關鍵在於尾聯,“須留取”以“障日遮風”是其“意”之所在,表現出詩人保護濟世之才的意願,也可以說是意存高遠。但遺憾的是李先而曾後,缺乏新意,缺少創新。
立意同樣高遠的詩怎樣分出高低上下呢?應從誰說得更深切上來區分。李商隱的“重如金”,比“障日遮風”說得更含蓄,更深刻;“忍剪”,要比“但使”“長有子”,“須留取”說得更急切。是著眼點的不同而造成這種結果,李商隱寫這首詩時還年青,切身感受更深切,這也是曾幾所無法達到的。
筍的文化符號多附從於竹,其最主要的是象徵勃勃生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作者簡介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