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加快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推廣套用,推動城鄉互聯互通、統籌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二、重點任務,三、保障措施,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要求,深入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化農村流通體制改革,創新農村商業模式,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政策環境,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覆蓋全程、綜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實惠的現代農村商品流通和服務網路,全面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政策、強化服務、搭建平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維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2.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結合各區縣(自治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文環境和自然資源,加強研究分析,著眼長遠,理性推進。注重發揮基層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我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3.強化統籌、創新發展。充分整合利用農村現有市場和信息資源,將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支撐,促進城鄉互補、協調發展。推動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提升農村商品流通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工作目標。
到2017年,全市有條件的區縣(自治縣)、鄉鎮和行政村實現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全覆蓋,全市農村產品網路零售額達到100億元,區縣域網路消費額占當地居民消費總額的比重超過10%。到2020年,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全市農村產品網路零售額達到200億元,區縣域網路消費額占當地居民消費總額的比重超過15%。

二、重點任務

(一)培育壯大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培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與知名電子商務平台企業的合作,引進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台企業落戶我市,支持有條件的部門和區縣(自治縣),開發建設特色農村電子商務平台。發展一批紮根農村的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引導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拓展農村業務,支持組建區域性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等行業組織,鼓勵成立專業服務機構,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諮詢、人員培訓、技術支持、網店建設、品牌培育、品質控制、行銷推廣、物流解決、代理運營等服務。壯大一批網上銷售農村產品的市場主體,引導返鄉高校畢業生、返鄉青年、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通過農村電子商務平台銷售農村產品,鼓勵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種植養殖大戶和農產品批發商等藉助電子商務平台開展網上行銷。
(二)加快推進農村產品電子商務。
充分發揮農村電子商務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支持企業制定農產品分級、產品包裝、物流配送等行業標準。提高農村產品商品化率,擴大農村產品生產規模,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根據網路消費需求開展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和品牌打造。結合地域優勢和文化特色,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個性化、體驗式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引導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供銷合作社、扶貧龍頭企業、涉農殘疾人扶貧基地等自建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或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合作,推動“三品一標”“名特優新”“一村一品”農產品上網銷售。鼓勵有條件的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開展網上分銷,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農產品探索開展網上批發交易。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城鄉郵政網點、快遞網點和社區對接,開展生鮮農產品“基地+社區直供”電子商務業務。
(三)努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
推動農村傳統生產、經營主體轉型升級,創新商業模式,促進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最佳化重組,增強產、供、銷協同能力,實現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加強與服務業企業、金融機構的合作,提高大數據分析能力。支持電子商務企業渠道下沉,拓展農村市場。鼓勵各類企業向基層網點提供B2B(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網上商品批發和配送服務。不斷豐富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功能,逐步增加手機充值、票務代購、水電氣費繳納、農村產品網路銷售、家電維修、養老、醫療、土地流轉等功能,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不斷創新金融服務,與城市社區電子商務系統有機結合,實現城鄉互補和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居民在商品和服務消費上的差距,進一步提高農村生產、生活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化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銷售的電子商務套用,實現放心農資進農家,為農民提供優質實惠和可追溯的農業生產資料。
(四)推進電子商務扶貧工程。
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幫助貧困村網上銷售農特產品和農村製品,推動貧困地區特色農副產品和旅遊產品銷售,增加貧困戶收入。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闢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平台,完善線上線下電子商務扶貧服務體系,與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和貧困戶建立直采直供關係。加大培訓力度,培育一批電子商務扶貧帶頭人,支持貧困戶利用農村電子商務平台創業就業。鼓勵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在招聘基層員工時向貧困戶傾斜。
(五)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網路。
著力推動區縣(自治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鄉鎮及村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鼓勵支持利用電子商務園區、閒置樓宇、工業廠房等現有資源建設區縣(自治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成立或指定專門工作機構運營等多種形式做好公共服務中心日常運營,打造集營運服務、數據處理、地方特產展示和質量追溯功能為一體的功能化平台。加快在農村商店、村民活動中心、村委會辦公室、郵政快遞服務網點等村民日常活動集中區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推動服務站點對各個電子商務平台開放。鼓勵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區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培訓孵化、產品對接、品牌建設等服務,培育一批鄉鎮及村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負責人,努力提升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能力。
(六)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
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業、郵政管理、供銷等部門和單位及電子商務、快遞企業對農村物流網路和設施的共享銜接,鼓勵多站合一、服務同網。鼓勵傳統農村商貿企業建設區縣和鄉鎮兩級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充分發揮郵政普遍服務的優勢,探索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重點支持貧困落後地區物流設施建設,提高配送效率。打造低溫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物流服務體系,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促進農產品冷鏈與供應鏈、物聯網、網際網路協同發展。鼓勵通過社會資本抱團建設、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籌建或依託國有企業建設等方式,打造快遞包裹集散、存儲運一體化的區域電子商務物流倉儲中心。整合電子商務、供銷、商貿、郵政、快遞等社會資源,打造新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企業,推動農村物流配送的集中分撥和共同配送,提升農村快遞物流配送能力,搭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路。
(七)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
鼓勵農民依託電子商務創業。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宣傳力度,提升涉農企業(組織)和農民利用電子商務開展行銷的意識。實施農村電子商務百萬英才計畫,對農民、合作社和公務人員開展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對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巾幗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開展農村電商帶頭人培訓;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導師庫,開展“一對一”創業輔導,提升創業成功率。鼓勵返鄉農民工依託特色農村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創業就業。提高農村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拓寬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基層的渠道。
(八)強化農村電子商務基礎支撐。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體制,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引導作用,支持社會資本通過PPP等模式投資農村電子商務。鼓勵電商進村、金融進村,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發揮網際網路金融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作用,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電子商務企業通過網際網路渠道融資。加快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寬頻網路“提速降費”,大力實施“寬頻鄉村”“行政村4G網路覆蓋”系列工程,提升農村地區網路通信發展水平。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條件和服務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全面落實工作責任。
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商委牽頭積極實施、及時總結,定期通報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市經濟信息委、市農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郵政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做好支撐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公平公正的經營秩序,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強化資源整合,加強工作考核,因地制宜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切實強化政策支持。
通過以獎代補、專項補助等方式,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提升、公共平台運營、公共服務提供、人才引進培養、產品質量安全、郵政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市商委、市農委、市經濟信息委、市供銷合作社要藉助“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試點”“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跨境電商進農村工程”等示範試點項目,以點帶面,推動全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三)營造規範有序環境。
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監管,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和侵犯智慧財產權等違法行為。督促第三方交易平台加強內部管理,規範主體準入,遏制“刷信用”等欺詐行為,營造良好創業營商環境。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誠信建設,完善特色產品、農產品質量追溯和檢測等保障體系,提高對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的質量管控水平,建立完善質量保障體系。規範發展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嚴格準入管理,強化資金監測,加大對通過網際網路開展詐欺、非法集資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開展對非法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清理整頓,嚴防市場風險。
(四)加強總結和宣傳推廣。
推動創建電子商務示範區縣、示範鄉鎮和示範村,認真總結各區縣(自治縣)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成功經驗,梳理典型案例,在農民群體和企業中予以推廣。積極運用各種宣傳工具特別是網際網路等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有利於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