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鎮(廣東大埔縣西河鎮)

西河鎮(廣東大埔縣西河鎮)

西河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是粵閩邊界的商品集散地。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河鎮
  • 外文名稱:Xihe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大埔縣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漳溪圩
  • 郵政區碼:514200
  • 地理位置:大埔縣東北部
  • 面積:210.1萬平方公里
  • 人口:3.47萬
  • 方言客家語梅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縣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
  • 車牌代碼:粵M
  • 中學:西河中學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地方特產,自然資源,

地理環境

西河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位於大埔縣東北部,北與福建省永定縣接壤,東、南、西分別與本縣的大東鎮、百候鎮、湖寮鎮、茶陽鎮相鄰。漳溪河縱貫其境。漳溪河又稱西門河,西河由此得名。
廣東大埔縣西河鎮
鎮政府所在地漳溪圩,距縣城24公里,北距福建永定54公里,西距蕉嶺99公里,西南距梅州市區114公里。1996年遭遇特大洪災後,鎮區重新規劃建設,建成面積1.86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明朝時屬漳溪、永安二社。清乾隆時為保全、維新二甲。解放後曾先後設區、鄉、公社。1987年設西河鎮。2004年岩上鎮併入西河鎮。該鎮是大埔縣重點僑鄉,華僑和“三胞”20000多人,華僑多分布在東南亞。鎮內僑眷有18000多人。(清代商務大臣、著名華僑實業家張弼士是該鎮車龍村人。)西河名勝古蹟較多,位於上黃砂的靈覺寺(亦稱赤厥寺),由唐代高僧潘了拳創建,保存完好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弼士故居光祿第,有較高的建築學術價值,是西河鎮境內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西
西河葛粉產自素有“大埔糧倉”美譽的西河鎮。採用優質粉葛根為原材料,經傳統工藝加工精製而成。據《本草綱目》記載:葛根味甘辛,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昇陽止瀉等作用。充分保留了葛根的營養和藥療成分,除富含膳食纖維、高級澱粉、胺基酸和硒、鍺、錳、鋅等微量元素外,還含有大量具防癌抗癌、改善心腦微循環、美容保健等特殊作用的黃酮類物質。是當今人們降壓、降脂、降火,減輕工作生活壓力,消除身體疲勞的首選功能保健食品,還廣泛使用於酒樓食肆烹製高檔糕點、小吃和勾芡菜餚,同時亦作為天然的美容保健材料。
南豐鹹菜
南豐鹹菜南豐鹹菜
西河鎮南豐村盛產芥菜醃製的鹹菜,人稱南豐鹹菜又稱西河鹹菜,鹹菜色澤金黃,鹹中帶酸,香脆甘美,可口開胃。市場十分暢銷,產品遠銷深圳、廣州、香港等地,頗受客戶歡迎。種植芥菜利用的是冬閒土地,從種到收一般約七十天,畝產鹹菜約2500斤,經濟效益比較好。幾年來,南豐村委把種植芥菜,建設無公害鹹菜生產基地作為一頂富民工程來抓,全村十二個自然村,普遍種植芥菜醃製鹹菜,種植芥菜300多畝,醃製鹹菜達70萬斤。

自然資源

全鎮山地面積20733公頃,有林面積19534公頃,森林覆蓋率81.2%,活立木蓄各量68.2萬立方米,居全縣前列,有杉、松、荷、樟、竹等近300多種林種。全鎮有耕地面積1.95萬畝,是大埔縣糧食主產區,素有“大埔糧倉”之美譽。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西瓜、優質稻、大菜、茶葉、水果、甘蔗、馬薺、蓮藕等。出產的“西河香米”、“西河醃菜”也遠近聞名。
西河鎮西河鎮
已建立了5500畝烤菸生產基地、3000畝西瓜生產基地、2000畝蜜柚基地、5000畝優質稻生產基地、3000畝蔬菜生產基地、1000畝養魚基地和300畝優質枇杷示範基地,有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養豬場1間、年出欄1千頭以上的養豬場5間、年出欄百頭以上的養豬場20間。鎮內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達12000多千瓦,全鎮有各類型水電站30間,總裝機容量達9500千瓦。還有鉛鋅、瓷土、稀土等地下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