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塔(甘肅張掖古塔)

萬壽塔(甘肅張掖古塔)

萬壽木塔位於張掖城內縣府街路西。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有山門、殿堂、佛塔、藏金樓、僧舍等,現僅存建於中軸線上的木塔和藏金樓。1983年至1987年,張掖市撥專款按萬壽寺原布局,遷建了原老寺廟過去時殿、大殿、配殿,形成了寺院建築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壽塔
  • 位置:張掖城內縣府街路西
  • 前身:規模宏大的寺院
  • 結構:磚木結構,樓閣式塔
簡介,建築風格,特色,

簡介


張掖市萬壽木塔張掖市萬壽木塔

建築風格

木塔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基平面呈正八邊形,單邊長4.2米,建於高1.5米,邊長20.3米的正方形台基上。塔基房對邊寬15.1米,塔身共九層,一至七層為磚砌,八、九層為木構。塔面闊與高度自下而上逐層縮小,各層壁門窗或設假門窗,門上磚雕仿木結構斗拱,門邊鐫刻楹聯。一層東門橫額"登極九天",西門橫額:"入三摩地",檐下雕刻十二生肖圖。
木塔高32.8米,塔頂呈八角傘形。每層的8個角都有一個用木雕成的口含寶珠的龍頭。塔內設有樓梯,可供登高。最上層原有古鐘一口,聲聞數十里。 "木塔疏鐘"為甘州八景之一。木塔造型優美,結構精巧。據《甘州府志》和重修萬壽寺石碑記載,萬壽寺又名木塔寺,創建於北周(557-581年),隋開皇二年(582年)重建,後經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兩次重修,清末遭大風毀壞,民國15年(1926年)重建。

特色

木塔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結構精巧,造型優美,別具一格,體現了我國獨特的樓閣建築藝術特點。每當風清日麗之時,雀鳥圍翔,鈴聲成韻,它是甘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