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塔(安徽馬鞍山古塔)

萬壽塔(安徽馬鞍山古塔)

和縣萬壽塔又名念母塔、念劬塔,坐落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城南三戶村原延慶寺旁,建於三國時期的吳國。史載:孫權為其老母做壽而建。又據《三國志》載:孫策、孫權及其母親曾駐於歷陽,因策、權極其孝母,後人志之而建此塔,命名“念母”、“念劬”,實取“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之意,以示懷念和讚揚孫氏母子德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壽塔
  • 別稱:念母塔、念劬塔
  • 建立時間:三國時期
  • 出處:《三國志》
  • 位於:安徽和縣城南三戶村原延慶寺旁
歷史背景,建築格局,

歷史背景

據文字記述,中國之塔一般隨著寺廟而建造。萬壽塔旁的延慶寺原有房99間半,取名延慶,是祝慰“養性延壽,與自然齊光”。有位寄跡延慶寺讀書,後歷任清國子監、秘書院試中舍人、監察御史、福建巡按等職的成姓,55歲告病回鄉,寫下《寄延慶寺諸僧》詩曰:
和縣萬壽塔和縣萬壽塔
延慶諸僧臥起遲,幾年薪火淚空垂。
生平感慨何時盡,又在燕山夜雨時。
在延慶寺西還有宋代中丞彭思永墓。至明代正統年間(1436—1449年),彭思永的12代孫彭勖(時任監察御史),寫有《延慶寺西訪先塋》詩:
和州城外訪先塋,麥秀漸漸隴欲平。
石獸盡橫行客路,泥碑猶隱侍郎名。
擁屏蒼嶺含雲峙,對案雞籠照日明。
賴有故人今作郡,門牆松柏不難成。
如今延慶寺早已毀沒,但其盛況鄉人仍每為提及。

建築格局

萬壽塔原高28米,7層,外呈六角形,磚木結構,以木挑檐,以石鋪基,門向東南。塔外每層方形,均系磚砌龕和拱形小門,佛龕內磚雕佛像,數目9至16不等,且盤坐在蓮花之上。塔內第一層呈正方形。在第一層南壁,有一人寬的磚階向上斜穿第二層外檐,再繞外檐六分之一,又有磚階斜穿至第三層外檐,人可依次登至第七層。1954年大水塌頂層,後又塌一層,故現實存5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