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市鎮(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管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草市鎮政府駐草市村,人口1.54萬人,面積152.5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26個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草市鎮
  • 別名:草市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下轄地區:轄1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駐草市村
  • 電話區號:024
  • 郵政區碼:1103303
  • 面積:152.53平方千米
  • 人口:人口1.54萬人
  • 方言:東北方言
  • 火車站草市站
  • 車牌代碼:遼D
草市鎮政府駐草市村,人口1.54萬人,面積152.53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草市;26個村委會:王油坊、趙家街、任家街、上甸子、草市朝鮮族、甘井溝、分水嶺、二窪、三道背、關家街、東崗、王家窯、長興、長興溝、草市、粘泥嶺、水簾洞、東大道、大板河、小板河、雙井溝、小城子、泡子沿、大窩棚、富豐屯、太平溝。
舊時的清原縣草市以草聞名,今天的草市鎮卻以蟹肥、稻香著稱。改革開放以來,草市人加大了開荒造地和水利建設的力度,硬是將這裡幾萬畝的荒草甸變成了豐收田。
過去在東北,“人參、貂皮、烏拉草”被譽為三寶,而烏拉草就是舊時草市的特產。其實,這個地方最早叫白雲堡,後來又改作白銀河屯。白銀河屯水肥草美,特別是烏拉草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來此販運,這裡的草市場由此名揚百里。1926年,這裡已成為買草賣草的集散地,而草市則成了這方土地的代名詞。據傳 1930年,此處正式更名為草市。
過去,這裡幾乎年年都要開展“戰草荒”運動。土地聯產承包後,農民開荒種地的積極性十分高漲,但是由於草市地勢偏高,嚴重缺水,農民的收成很不穩定。為了改變這一落後現狀,加快農業發展步伐,草市鎮在市、縣的大力支持下,逐年加大了水利設施的建設力度。到目前,由地方投入建設的水庫有20座,其中小一型水庫兩座,小二型水庫18座;擁有塘壩52座、方塘4座。有了水源的保障,草市鎮的農業發展有了很大提高。該鎮新造水田6000畝,旱田改水田7000畝。目前,全鎮共有耕地4.5萬畝。草市鎮的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均在清原居於領先地位。近些年草市人還在稻田裡養起了河蟹,種植有機水稻收入上千元,稻田養殖河蟹也可收入上千元,像這樣的一畝“雙千田”,草市鎮有 300多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