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1871) ,鯉科紅鮊屬的一種魚類。體型較大,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小。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其生長迅速,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翹嘴紅鮊
  • 拉丁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1871) 
  • 別稱:翹嘴巴、翹鮊子、鮊刺、魚翹殼、鮊魚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科
  • 鯉科
  • 亞科:鮊亞科
  • 紅鮊屬
  • :翹嘴紅鮊
  • 分布區域:長江中下游各地區水域
  • 美譽:淡水四大名魚,太湖三白。
簡述,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生長特性,食性介紹,地理分布,養殖技術,池塘條件,魚種選擇,投餌技術,池水管理,病害防治,注意事項,苗種培育,池塘準備,水質調節,魚种放養,飼養管理,釣法,保護現狀,經濟價值,

簡述

又稱“翹嘴鮊”、“白魚”、“大白魚”、“白絲”、“鯮魚”、“噘嘴鰱子”等。淡水魚。翹嘴紅鮊體長而側扁,頭背面較平直,上頜短,下頜厚而突出並向上翹,體背部及體側上部灰棕色微綠,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翹嘴紅鮊最大的個體達10千克左右,是鯿鮊亞科中最大的一種魚。翹嘴紅鮊分布較廣,長江幹流和支流及其所屬的湖泊,黃河水系的東平湖,珠江水系、紅水河、灤河流域的某些水庫和白洋淀等水域都是它們生活的地方。翹嘴紅鮊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持續攝食性很強,一年四季不論是春雨炎夏還是秋悶寒冬,只要有攝食條件,它總是不停地吞食。翹嘴紅鮊喜歡在河灣、湖灣、港汊等淺水、緩流、水草多、昆蟲多的水域,也經常在有人洗菜、淘米的水域和進水口覓食。翹嘴紅鮊遊動迅速,如離弦之箭,平時游弋於水域上層,覓食以視覺為主,但嗅覺也很靈,嘴大貪食,不顧死活地見餌就搶。成魚的翹嘴紅鮊以小魚小蝦為食,有時也跳出水面,捕食貼近水面低飛的昆蟲。垂釣翹嘴紅鮊一般都用小魚、河蝦、蟋蟀、螞蚱、螻蛄、螳螂、飛蛾、蜻蜓和生肥肉丁等葷餌,如果用模擬假餌及麵筋等素餌也可以。釣翹嘴紅鮊的方法很多,以手竿釣法和輪竿浮釣法為最常用。手竿釣可以不用墜砣和浮漂,把掛著美味的餌鉤在水面慢慢拖拽,一次一次地反覆進行,使餌鉤在緊貼水面的水體上層漂動,引誘魚兒吞鉤。
翹嘴紅鮊翹嘴紅鮊

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常見為2-2.5千克,最大者重達10-15千克。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小。側線明顯,前部略向上彎,後部橫貫體側中部略下方。側線鱗80-93枚。腹鰭基部至肛門有腹棱。背鰭有強大而光滑的硬棘,第二棘最甚。胸鰭末端幾達腹鰭基部。臀鰭長大,不分支鰭3條,分支鰭條21-25。尾鰭深叉形。體背淺棕色,體側銀灰色,腹面銀白色,背鰭、尾鰭呈淡紅色。

生活習性

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拉網時,可“飛”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獲的成魚很難存活,多以冰鮮魚狀態運銷。野生成魚經馴養培育為成熟親魚後,人工繁殖出來的子一代原種魚苗,野性大減,成魚完全能以活魚狀態進入酒樓飯店的水族箱。

生存環境

翹嘴紅鮊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攝食水溫3-36℃,最適水溫15-32℃,最佳生長水溫18-30℃;繁殖水溫20-32℃;翹嘴紅鮊適應性與抗病力極強,生存水體能大能小,數十萬畝的湖泊與水庫至數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數平方米的網箱都可以將魚苗飼養為成魚甚至是成熟親魚;翹嘴紅鮊抗逆性強,病害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魚即使缺氧浮死,翹嘴紅鮊也不一定浮死。當然,水體溶氧高,則能提高餌料利用率、加快生長速度,增加養殖密度與增強抗病能力。水深0.5-10米,水質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積1畝至數十萬畝,或網箱、水池都適合養殖翹嘴紅鮊成魚。
這個才是翹嘴紅鮊這個才是翹嘴紅鮊

生長特性

翹嘴紅鮊生長迅速,粗生粗養,體型較大,最大個體達8公斤以上,常見野生個體為50克~3公斤,人工養殖的魚苗,一周年達0.6-1公斤,兩周年可達2-3公斤。一般而言,苗期至體重100克期間生長較慢,100-200克生長稍快,200-300克生長較快,300-2500克生長最快,3000克以上生長速度逐漸降低。同一批翹嘴紅鮊苗,其生長速度相對一致,雌雄魚常年攝食(含嚴冬季節),個體差別不大,雌魚在繁殖季節,也照常攝食,其生長速度不會因繁殖而減慢。

食性介紹

野生翹嘴紅鮊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人工繁殖出來的原種魚苗,從內營養時期轉向外營養時期開始,一直至商品魚出售,全過程均可投餵人工飼料。如豆漿、黃粉、鰻料、蠶蛹粉、花生麩、黃豆餅或魚糜、魚漿、魚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餵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紅萍、嫩草、嫩菜等。當然,經重新馴化,也可重新吃活魚。投餵優質人工飼料與投餵活魚的生長速度無多大差別。
翹嘴紅鮊(圖4)翹嘴紅鮊(圖4)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各水域,是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之一,我國平原諸水系均產,以湖北、安徽和黑龍江省產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為捕撈旺季。東北地區以冬季上捕撈為主,松花江所產最著名。

養殖技術

翹嘴紅鮊,俗名白魚,食浮性飼料。魚體呈條形狀,喜好在深水中漫遊。肉質細嫩,味美可口。發展翹嘴紅鮊養殖,效益良好。

池塘條件

養殖池塘應選擇採光良好,通風,四周無遮蔽物,進、排水方便,土質以黑色壤土為好,PH值7~8,面積以1~3畝,塘底平坦,無污泥,塘埂堅固不漏水,塘深不低於2.5米。

魚種選擇

養殖翹嘴紅鮊應投放大規格的優質仔口魚種,規格為10~13厘米/尾(60~70尾/500克)或9~10厘米/尾(80~90尾/500克),每畝可投放1000尾。因翹嘴紅鮊喜食浮性飼料,每畝可套養花鯝100~200/尾(50~100尾/500克)、鯽魚150~300尾(10尾/500克)。搭配套養魚種可起到清理食場,吞食沉澱食物,調節和改善水質等作用。
魚苗最好是隔冬投放,最遲不能超過3月底,年前放苗溫度較低,可提高魚種成活率。翹嘴紅鮊的最大弱點是鱗片比較鬆軟,操作時稍有不慎,容易受鬆動脫落而傷亡。

投餌技術

科學合理投餌是奪取養殖翹嘴紅鮊豐收的主要環節,魚種入塘後,對新水體有一個適應過程,即有半個月的適應期,過後可投入少量開口料,隨後即可進行正常的投飼。飼料應選擇對口的浮性飼料,每50千克吃食魚每天投餌量為1500~2500克,投餵時間應根據吃食魚的吃食餘缺情況、氣候、水質等因素靈活掌握。一般投飼方法:3~5月為每日4次,早上6時至下午6時,每次間隔3小時;6~7月為每日3次,早上6時至下午6時,間隔時間靈活掌握;8~9月為每日2次,早上8時至下午5時,早晚各一次;10~11月為每日2次,早上8時至下午4時,進行等時距投餵;12月後基本停食。

池水管理

池水管理應根據吃食魚的生長階段和氣溫而定,放苗時宜水深1米,高溫天氣宜水深1.5米。因深水與水錶溫差較大,翹嘴紅鮊不適應水錶的強光高溫,懶於上浮攝食,故要儘量縮小水體上下溫差,為吃食魚提供近距離攝食條件;秋季水深2米,上下溫差接近,有利於吃食魚上浮自如攝食。
正常情況下,魚塘不需經常換水,一旦發現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俗稱打跑馬水。進、出水口應裝有堅固的攔魚柵,換水量通常為1/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如池水肥度不夠,可增施水產專用肥料(生物肥料,以有機肥作原料),用量可參照使用說明或池水肥瘦而定。

病害防治

新養殖的翹嘴紅鮊池塘一般不會發生魚病,但正常的防病消毒、除害滅菌不可忽視。
(1)魚種入塘前,塘水用硫酸銅消毒2次,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藥250克。主要作用:促進鱗片結實,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兼顧殺蟲滅菌。
(2)魚種入塘後,由於運輸途中可能造成鱗片鬆動或脫落,容易使魚體發生水霉病。對此可用高錳酸鉀進行防治,每畝每米水深用藥750~1000克,氣溫低於15℃,則應酌情減量。
(3)加強巡塘檢查,發現敵害,及時採用對口藥物徹底清除。紅蟲是魚塘經常發生的害蟲,可用神力藥物進行防治,用量為每畝每米水深30克,稀釋後全池潑灑,一次即可。綠藻可用硫酸銅殺滅,用量為每畝每米水深350~400克,稀釋後全池潑灑,一次即可。青苔可選用硫酸銅或青苔淨,可單用或合用,經過稀釋,全池潑灑。單用:硫酸銅每畝每米水深500克,青苔淨每畝每米水深500克。合用:每畝每米水深用硫酸銅150~250克+青苔淨500克,稀釋拌勻後潑灑,效果更佳。
使用以上藥物也可參照使用說明書,均能一次殺滅;多次使用,無副作用,不傷害魚類的正常生長。

注意事項

(1)防止缺氧,需配備增氧機,根據氣象預報和魚類活動、吃食情況,啟閉增氧機,確保池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清除塘邊雜物和水中殘餌。
(2)翹嘴紅鮊對藥物十分敏感,用藥須慎之又慎,切勿過量、錯用。用藥後食慾減退1~2天,屬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3)養殖水面不宜少於1畝,面積過小,不利於浮性飼料的漂浮,不利於設定食台,食台大小150~180平方厘米為宜。

苗種培育

池塘準備

面積2-5畝為適宜,水深1.5-2米、底泥較少,良好的進排水設施,增氧機0.3-0.5千瓦/畝。 种放養前15天,排乾池水,用生石灰100-150公斤/畝兌水化漿潑灑消毒,一周后注水1.2米,適當肥水培育天然餌料。

水質調節

6月份水位在1-1.2米,有利於提高水溫。高溫季節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天注換水10厘米,下午1-3點增氧2小時。

魚种放養

避開高溫天氣,用氧氣袋運輸,到塘口後,把氧氣袋放入池中,浮於水面20分鐘,待內外水溫接近,再輕輕把鮊魚倒入池中。放養密度0.8-1萬尾/畝,有利於育成規格在15厘米以上的冬片魚種。

飼養管理

(1)魚種培育期間始終要保持一定肥度,7-8月份透明度超過30厘米,要補施肥料;
(2)魚种放養後次日開始投飼,常用粉碎的常規魚魚種飼料。投餵量:鮊魚體長3厘米,每萬尾250克;體長5厘米,每萬尾500克;體長6厘米,每萬尾1000克;7-8厘米,每萬尾1500克。當魚種體長達8厘米,由粉狀飼料過渡到粒徑為1毫米的膨化顆粒飼料,過度期2-3天;體長達到10厘米時,投餵粒徑2毫米的膨化飼料。投餵量以水面飄浮的膨化飼料減少情況確定,1小時吃完為標準。投餵次數每天2-3次。提早投餵膨化飼料,是保證鮊魚獲得充足的營養,培育大規格魚種的重要措施。

釣法

首先地點選擇在水庫湖泊等自然水域釣取翹嘴,主要是以拋竿配串鉤為主,時間段也可在早晚的兩個時段中用擬餌拖釣。
翹嘴紅鮊喜歡在亮水區域活動,很少藏身在草叢中,選擇釣點時必須注意,要選擇大面積的亮水區作為釣點,白天它一般蟄伏在深水區的中下層,只有天剛亮或黃昏這兩個時段才游近岸覓食。因此白天施釣時,可選擇水庫或湖泊的進出水口,水生植物叢生的水域河灣及下風處做釣點。釣點深度應該不低於一米,因為魚類對岸邊活動普遍都具有較高戒心。
翹嘴紅鮊是一種水面魚,嘴大貪吃,釣翹嘴紅鮊在春未至秋初,喜歡在水面上追食蟲蛾,夜晚食性也很強。晚上八時至十二時用活的蟲蛾作誘餌,很容易釣翹嘴紅鮊。
釣翹嘴紅鮊可以使用多種釣餌,例如麵食、搓餌拉餌、各種昆蟲、蚯蚓,都是翹嘴紅鮊喜歡的食物,由於翹嘴紅鮊具有很強的攻擊性,釣翹嘴紅鮊選擇擬餌釣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拋鉤儘量的用點力,讓釣餌入水的聲音大一點,當釣餌入水後就會看到浮標斜著被魚拉跑。讓魚把浮標拉入水在30公分左右再迅速提竿,如該水域的魚較大,就必須更換粗的釣線。

保護現狀

翹嘴紅鮊已經劃入丹江口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丹江口翹嘴鮊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對丹江口翹嘴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丹江翹嘴鮊是中國地理標誌認定受理的首個活體魚類。2008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江翹嘴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經濟價值

翹嘴紅鮊為大型習見經濟魚類,數量較多。其肉潔白鮮嫩,營養價值較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8.6克、脂肪4.6克,唯多細刺,故有淡水鰳魚之稱,鮮食和醃製均宜。
(圖片地址:圖1、圖2、圖3、圖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