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翹嘴紅鮊

松花江翹嘴紅鮊(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sungarinensis Yih et Chu)頭長為體長的17.9%-19.7%,體高為體長的21.4%-25%,尾柄長為體長的15%-18%,尾柄高為體長的7.9%-9.7%,吻長為頭長的20%-22.5%,眼徑為頭長的15.2%-18.7%。

與典型翹嘴紅鮊的區別是:頭較長,眼徑小;側線居於中軸線下方;背鰭高,約與頭長相等;胸鰭達至或超過腹鰭基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松花江翹嘴紅鮊
  • 拉丁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sungarinensis Yih et Chu
  • 別稱:大白魚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鯉形目
  • :鯉科
  • :紅鮊屬(=紅鰭鮊屬)
分布地區,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習性,

分布地區

分布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等河道中,松花江中下游數量較多。

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21-25,側線鱗85-89,鰓耙25-28,下咽齒三行,2.4.4-5.4.2(2.4.5-4.4.2)。
頭長為體長的17.9%-19.7%,體高為體長的21.4%-25%,尾柄長為體長的15%-18%,尾柄高為體長的7.9%-9.7%,吻長為頭長的20%-22.5%,眼徑為頭長的15.2%-18.7%。
與典型翹嘴紅鮊的區別是:頭較長,眼徑小;側線居於中軸線下方;背鰭高,約與頭長相等;胸鰭達至或超過腹鰭基部。
腹腔膜銀白色。鰾三室。體為銀白色,上部色較深,鰭略帶土黃色,邊緣灰黑色。

生活習性

從掌握的資料來看,松花江翹嘴紅鮊是生活在江河或與江河相通連的湖泊水域中的一個區域性種群,喜棲息於水的上中層。在大江深處越冬。每年春天成熟的個體集群溯江而上進行產卵洄游,產卵後並不全部進入湖泊肥育,有相當多的數量仍在河道岸邊素食。
仔魚無疑是以浮遊動物-枝角類、橈足類為食,10厘米的個體除吃食浮遊動物外,開始捕食其他種魚類;成魚主要以其他魚為食。在蜉蝣大量出現時,松花江翹嘴紅鮊大量貪食蜉蝣。被食的魚類有雅羅魚、銀鯝和鯽魚。
淡水生。

繁殖習性

松花江翹嘴紅鮊的性成熟需6年。溯河而上的產卵群體有8個年齡組成,其中 8-1 齡魚為主體,占74.5%。雌雄比為1∶12。
根據體長56.9-73.5厘米的15尾雌魚測定,懷卵量為138 868-459 316粒,平均為277 340粒。成熟卵徑0.9-1.1毫米,吸水膨脹後的膜徑增至3.5-4.2毫米,為漂浮性卵。產卵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受精卵當水溫23-24℃時,經44小時孵出,胚體長4.35毫米,7.5天卵黃囊吸收,進入魚苗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