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騎

緹騎

緹騎,錦衣衛屬下人員。穿紅色軍服的騎士,泛稱貴官的隨從衛隊。

為逮治犯人的禁衛吏役的通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緹騎
  • 解釋:禁衛吏役或隨從衛隊
  • 拼音:tí qí
  • 出處:《後漢書·百官志四》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區別義項,

詞目

緹騎

拼音

tí qí

引證解釋

1、穿紅色軍服的騎士,泛稱貴官的隨從衛隊。
執金吾下有緹騎二百人。《後漢書·百官志四》:“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 王先謙 集解引 李祖楙 曰:“《說文》:‘緹,帛丹黃色。’蓋執金吾騎以此帛為服,故名。”
唐 劉禹錫《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劉憲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東山有謝安,枉道降鳴鑾緹騎分初日,霓旌度曉寒。
唐 張 說 《奉和聖制途經華岳應制》:西嶽鎮皇京,中峰入太清。玉鑾重嶺應,緹騎薄雲迎。
2.為逮治犯人的禁衛吏役的通稱。如 明 代錦衣衛校尉, 清 代步軍衙門番役等。
張溥五人墓碑記》:“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 三山街 ,緹騎狠,驟飛來,似鷹隼。”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例如題為《流離》的一九二七年日記選……樸實無華地記錄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緹騎的追逐,星夜的逃亡。”

區別義項

詞語分開解釋:緹(緹) tí 橘紅色:緹衣(古代騎士的服裝)、緹帷、緹騎。
騎 qí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騎馬。騎射。騎兵。騎者善墮(經常騎馬的常會掉下馬來;喻擅長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誤)。兼跨兩邊:騎縫蓋章。
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坐騎(舊讀jì)。
騎兵,亦泛指騎馬的人(舊讀jì):輕騎。鐵騎。車騎。
一人一馬的合稱(舊讀jì):千騎。千乘萬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