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伊斯蘭史

簡明伊斯蘭史

《簡明伊斯蘭史》系統地闡述了自伊斯蘭教誕生到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即自公元610年~20世紀90年代近1400年的伊斯蘭教發展史。分上編、下編兩大部分。上編為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傳播;下編為伊斯蘭教在中國。

基本介紹

  • 書名:簡明伊斯蘭史
  • 作者馬明良
  • 類別:歷史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導言,目錄,後記,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書中對伊斯蘭教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重要歷史人物、以及伊斯蘭文化和教派淵源作了全面探討;對伊斯蘭世界由盛而衰而興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同時,本書對中國少數民族如回族、撒拉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和保全族的形成和發展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對伊斯蘭教在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特點,做出了新的概括和總結。
本書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有較強的可讀性。

導言

伊斯蘭教歷史是整個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從此,世界有了一種新的聲音:“除安拉外,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高舉這面大旗,向舊世界宣戰,要求人們從人對人的崇拜和人對物的崇拜中解脫出來,走向對造物主安拉的崇拜。他用這面大旗統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半島
四大哈里發(632—661年)遵循經訓精神,實施伊斯蘭法,並向波斯帝國和羅馬(拜占庭)帝國挑戰,將伊斯蘭教推向世界。
倭馬亞時代(66l~750年),繼續開疆拓土,東征西伐,建立起西起北非和西班牙,東至印度和中國邊界的秧泱大國,奠定了伊斯蘭國家版圖的基礎。
阿拔斯時代(750—1258年),經濟發達,科技昌明,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群星燦爛。伊斯蘭教教義學體系、教法學體系日益完備。阿拔斯這個“大食國”與當時中國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強盛、最發達的國家。
13世紀,蒙古人西征。1258年,蒙古軍事貴族在旭烈兀率領下,攻陷阿拔斯國首都巴格達。正當伊斯蘭世界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時,奧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它拿下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1290~1924年),把伊斯蘭教推向了東南歐等更廣闊的空間。
與此同時,穆斯林在印度建立了大莫臥兒帝國(1526~1857年);在波斯建立了薩法維王朝(1502~1736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不過,奧斯曼帝國蘇丹被認為是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領導人)。
近代以來,伊斯蘭世界的統治者,尤其是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越來越腐敗,導致伊斯蘭世界的衰落。與此同時,西歐由於新航路的開闢,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通過工業革命,逐漸強盛,後來居上。
走向強盛的西歐各國憑藉其堅船利炮,不斷向資源豐富的東方各國侵略擴張,伊斯蘭世界相繼成為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0世紀以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範圍內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伊斯蘭國家,在民族主義者的領導下,趕走了殖民主義者,獲得了獨立。
獨立後的伊斯蘭各國,大都推行世俗化、西化政策。結果並沒有出現民族主義者所許諾的、人民所期望的國強民富的局面;相反,絕大多數國家經濟上貧窮,文化上落後、社會動盪不安,仍然沒有走向繁榮富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大批伊斯蘭教學者提出“回歸伊斯蘭”,從而出現了伊斯蘭復興運動。

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序一
序二
導言
上編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傳播
第一章 穆罕默德時代(610~632年)——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一節 伊斯蘭教產生前的世界形勢
第二節 伊斯蘭教的發祥地——阿拉伯半島
第三節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二章 四大正統哈里發時代(632—661年)——伊斯蘭教的鞏固
第一節 艾布·伯克爾時代(632—634年)
第二節 歐麥爾時代(634~644年)
第三節 奧斯曼時代(644~656年)
第四節 阿里時代(656—661年)
第三章 倭馬亞時代(661~750年)——伊斯蘭教的發展
第一節 倭馬亞王朝的建立與鞏固
第二節 繼續遠征,開疆拓土
第正節 倭馬亞時代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狀況
第四節 倭馬亞時代的學術文化
第五節 倭馬亞時代的結束
第四章 阿拔斯時代(750~1258年)——伊斯蘭教的大發展
第一節 阿拔斯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第二節 阿拔斯時代的鼎盛時期
第三節 阿拔斯時代的政治制度
第四節 阿拔斯時代經濟的繁榮
第五節 阿拔斯時代群雄割據局面的形成
——諸地方王朝的出現
第六節 蒙古人西侵與阿拔斯時代結束
第七節 阿拔斯時代的學術文化
第五章 奧斯曼土耳其時代前期(14世紀一近代)
——伊斯蘭教的進一步傳播
第一節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
第二節 奧斯曼帝國的形成
第三節 伊斯蘭教在東南歐的進一步傳播
第四節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治國方略
第五節 奧斯曼帝國與什葉派的波斯薩法維王朝
(1502~1736年)的關係
第六節 奧斯曼帝國的盛衰及其與歐洲的關係
第六章 伊斯蘭教在印度次大陸和東南亞以及東非、西非的傳播
第一節 伊斯蘭教傳入之前的印度
第二節 早期的穆斯林移民
第三節 在印度土地上的穆斯林諸王朝與伊斯蘭教
第四節 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
第五節 伊斯蘭教在東非和西非的傳播
第七章 近現代伊斯蘭教——西方的挑戰與現代復興
第一節 伊斯蘭世界相繼論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奧斯曼帝國走向瓦解
第二節 伊斯蘭世界反對侵略爭取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
第三節 近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
下編 伊斯蘭教在中國
第一章 唐宋時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第一節 穆斯林外交使團來華
第二節 穆斯林商人來華貿易
第三節 伊斯蘭教在新疆的早期傳播
第二章 蒙元時期——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第一節 蒙古人西征與大批穆斯林東來
第二節 穆斯林在元代的社會地位
第三節 元代伊斯蘭教的存在形式
第四節 四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誕生
——回、撒拉、東鄉、保全
第三章 明清時期——伊斯蘭教在挫折中發展
第一節 穆斯林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明清統治者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政策
第三節 伊斯蘭教新的傳承方式的出現
——經堂教育(清真寺教育)
第四節 伊斯蘭教新的宣傳途徑的產生——漢文譯著
第五節 伊斯蘭教內部的變化——四大門宦的產生
第六節 穆斯林的抗爭——反清起義
第七節 伊斯蘭教在新疆地區的發展
第四章 古代中國穆斯林在科技文化上的貢獻
第一節 天文、歷算
第二節 醫藥學
第三節建築工程
第四節 文 學
第五章 民國時期——伊斯蘭教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
第——節 新文化運動
第二節 伊赫瓦尼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西道堂的產生和發展
後記

後記

有人說:“經濟建設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與經濟沒有直接關係的學科將找不到知音,史學更無立足之地。”而我要說,只要人類存在,無論什麼時代,史學就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歷史是永遠咀嚼不盡、回味無窮的精神滋養。沒有經濟建設,人類就活不了;而沒有史學,人類就活不好。
據此定見,我對歷史情有獨鐘,正史、野史,樣樣愛讀;中國史、外國史,統統喜歡;民族史、宗教史,格外關注。在讀史的過程中,我發現伊斯蘭教史研究是個薄弱環節,大有潛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於是,我就不自量力,躍躍欲試,早在10年前在中東學習時就已動了這個念頭。尤其當我在底格里斯河畔漫步時,我的心情就像這條河一樣,久久不能平靜,歷史的許多篇章在我腦海里反覆閃現,揮之不去。我想我應該將這一切付諸筆端,見諸文字。
為了使這個願望變成現實,我翻閱了上千篇學術論文和幾百種中外書籍,與中外專家探討了許許多多的重大課題……做了長期的準備,稱得上是“十年磨一劍”。然而,還是遲遲不能下筆,原因也很簡單:千頭萬緒,難度太大。如伊斯蘭史的時間跨度大,上下千百年,古代近代和現代,都要一氣貫通;空間跨度更大,縱橫數萬里,從大西洋沿岸到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包括亞、非、歐三大洲的許多區域都要兼顧;內容涉及面廣,不但要寫宗教,而且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民族、社會、歷史、地理等。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伊斯蘭史,實際上就是半個世界史,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談何容易!
儘管如此,在前輩學者治學精神的鼓舞下,在某種內在力量的推動下,我知難而進,殫精竭慮,克服自身的惰性,排除外在的干擾,終於用一年多的時間寫完書稿,可謂一氣呵成。
書雖已寫完,但我並沒有萬事大吉的感覺;我只是像一個答完考卷的學生,期待著考官們(即讀者)的評判、糾錯。
值得說明的是,本書在寫法上也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如變繁雜為簡潔,變死板為生動,力求給讀者奉獻一種有營養、易消化的精神食糧,而儘量避免歷史著作中常見的那種繁瑣的考證和史料的堆積。我國當代史學泰斗白壽彝先生曾再三呼籲寫史書要生動,要讓人愛看,力求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在這方面,本人雖未做到盡善盡美,但已做到盡心盡力。
最後,我要說的是,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得到許多前輩、朋友、學生和家人各種方式的幫助。經濟日報出版社為本書的順利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付出了很大心血。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他們!
2000年10月15日於夏都·西寧

作者簡介

馬明良,男,撒拉族,1961年12月1日出生,祖籍青海循化。1983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民族史專業,被分配到青海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1987年受國家教委派遣赴科威特大學留學深造;專攻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曆史文化,期間與來自埃及、美國、法國、英國、日本、伊朗等國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並遊歷周邊阿拉伯諸國,考察巴斯拉、巴格達等伊斯蘭曆史文化名城和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等兩河流域古文明遺址,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回國後繼續致力於民族學、宗教學、文化學和社會學的研究,並把回族學和伊斯蘭文化及東西方文明對話作為主要研究方向。2002年被寧夏人事廳職稱評審會以突出貢獻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同年考入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主攻中東問題與當代國際政治及東西方文明交往。曾經為西北第二民族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學術帶頭人。先後主持或參與5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現任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中東學會理事、中阿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央統戰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員、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回族學會常務理事、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副會長、甘肅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穆斯林詩書畫》雜誌顧問、甘肅省詩文書畫院特聘教授。
馬明良教授在美國國會大廈前留影馬明良教授在美國國會大廈前留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