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蘋果

秦安蘋果

秦安蘋果,甘肅省秦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秦安蘋果果實外形端正高樁,整齊均勻。果面細膩,著色面積60%以上,光潔度高,果點小。果皮薄,果肉黃白色,肉質細脆,汁液多,果核小。

2018年3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秦安蘋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安蘋果
  • 外文名:Qinan apple
  • 產地名稱:甘肅省秦安縣
  • 品質特點:肉質細脆,汁液多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8年第33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8年3月1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秦安蘋果果實外形端正高樁,整齊均勻。果面細膩,著色面積60%以上,光潔度高,果點小。果皮薄,果肉黃白色,肉質細脆,汁液多,果核小。
理化指標
項目
技術要求
單果重(平均)
250克
硬度
≥8.0千克/平方厘米
可溶性固形物
≥13%
總酸量
≤0.4%
秦安蘋果秦安蘋果

產地環境

秦安縣境內屬半乾旱、半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且土層深厚,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農作物生長期長,特別有利於各種水果、瓜類的生長,是中國北方落葉果樹尤其是蘋果生產最適栽培的黃金地域之一。
秦安蘋果秦安蘋果

歷史淵源

民國三十三年(1941年),秦安縣首次引進蘋果苗木。
秦安蘋果秦安蘋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農民從天水引進黃奎3株以及其他品種共100餘株,在縣城柴家墳園栽植。之後,蘋果引進逐年增多。
1958年,天水專署分配秦安縣蘋果苗木33500株,主要有青香蕉、黃元帥。
1961年,秦安縣又引進國光、祝光、旭等品種。
1985年8月,秦安縣園藝局從甘肅省果樹所引進蘋果接穗嫁接於重點農戶,品種有群富、紅矮生、紅洽羅德、紅富士、富士、山富2、群富2、長富2、長富7、王林。
1986年,在秦安縣園藝局指導下,部分農戶繁育紅富士蘋果苗木120萬株,在全縣栽植。
1992年,隴城鎮政府從山東棲霞引進長富2、惠民、宮崎等品種建成千畝優質蘋果基地。
1993年,秦安縣園藝局先後從遼寧興城果樹研究所、陝西省農科院等部門引進脫毒蘋果苗600株,在西川良種場建立母本園10畝;引進脫毒接穗1.2萬枝,富士系有長富2號、長富6號、岩富10號、新喬納金、喬納金、北斗,嫁接於苗圃和育苗農戶,進行無病毒苗木繁育。
1998年,秦安縣園藝局從山東棲霞馬作壽處引進壽紅富士接穗,嫁接於重點果樹鄉鎮的農戶。
1999年,秦安縣園藝局從陝西楊凌引進2001富士苗木5000株,定植於蓮花、隴城、鄭川等地。

生產情況

截至2015年底,甘肅省秦安縣以惠民短枝、宮崎短枝、禮泉短枝、壽紅富士、長富2號等富士品種為主的蘋果面積達到61.37萬畝,結果面積30.7萬畝,產量54.82萬噸,產值達18.93億元。
秦安蘋果秦安蘋果

產品榮譽

2018年3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秦安蘋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秦安蘋果產地範圍為甘肅省秦安縣興國鎮西川鎮、蓮花鎮、隴城鎮五營鎮郭嘉鎮、葉堡鎮、安伏鎮魏店鎮千戶鎮王尹鎮興豐鎮王鋪鎮王窯鎮中山鎮雲山鎮劉坪鎮現轄行政區域。
秦安蘋果秦安蘋果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長富二號、宮崎、惠民等著色系富士品種。
二、立地條件
果園立地條件為海拔1200米至1700米,無污染,有集雨節灌或提灌設施。土壤為黃綿土、淀土,pH為7.5至8.1,有機質含量10克/千克以上。
三、栽培管理
育苗:以隴東海棠、新疆野蘋果為主要砧木或以米26為中間砧木進行苗木嫁接繁育。
定植密度:株行距為(2米×4米)、(2.5米×4米)、(3米×4米)或(3米×5米)。每公頃栽植株數660至1245株。
定植時間:春植為3月中、下旬;秋植為11月,秋植苗木可埋土越冬。
施肥管理:9月下旬至10月底施基肥,施肥方式為溝施或穴施。施肥量盛果期果園6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千克至4000千克,複合肥30千克至50千克。
產量控制:產量控制在2500至3000千克/每667平方米(畝)。
四、採收和貯藏
採收:採收時間10月15日至11月5日,生育期180天。
貯藏:自然通風庫貯藏至翌年3月下旬;冷藏氣調庫貯藏至翌年8月底。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秦安蘋果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秦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秦安蘋果的檢測機構由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