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碼頭鎮)

碼頭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碼頭鎮)

碼頭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管轄,位於九江市西北部,瑞昌市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眺廬山國家風景區,與九江市柴桑區接壤;西枕幕阜山,與湖北省陽新縣毗鄰;北臨長江,與湖北省武穴市隔江相望,為長江入贛第一鎮,水陸交通便捷。自古為長江通商古埠,素有“金城”之譽,是國家級重點建制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碼頭鎮
  • 別名:金城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
  • 地理位置:長江中下游南岸
  • 面積:101平方公里
  • 人口:5.7萬(2014)
概況,沿革,地理,基礎設施,歷史由來,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獲得榮譽,

概況

碼頭鎮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北部,長江南岸,隔江與湖北武穴市相望。面積101k㎡,人口48509人。轄東街、西街、金絲、港尾、6214廠等5個社區,碼頭、長咀、朱湖、蘇山、梁公、團結、勝利、龍泉、赤莊、長豐、長流、新風、翠林、三源、龍窩等15個行政村。通(江嶺)碼(頭)公路南接九(江)界(首鋪)公路,是市內水陸交通要道。
[郵編]332207 [代碼]360481100:~001東街居委會 ~002西街居委會 ~003金絲居委會 ~004港尾居委會 ~0056214廠居委會 ~200碼頭村 ~201長咀村 ~202朱湖村 ~203蘇山村 ~204梁公村 ~205團結村 ~206勝利村 ~207龍泉村 ~208新風村 ~209赤莊村 ~210長豐村 ~211長流村 ~212翠林村 ~213三源村 ~214龍窩村 ~500黃沙林場 ~501第二磚瓦廠 ~502棉種場 ~503魯家湖

沿革

以駐地碼頭街得名。解放前屬東一區碼頭鎮,解放初屬八區碼頭鄉,1951年屬碼頭區。1958年改碼頭公社,1984年改碼頭鎮。1997年,面積4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長嘴、朱湖、蘇山、梁公、碼頭、團結、勝利、龍泉、金絲、港尾、黃沙11個行政村和東街、西街、下巢湖、潘家嶺4個居委會,鎮府駐碼頭自然鎮,距市區17.5千米。2001年12月25日,撤銷流莊鄉,劃歸碼頭鎮(贛民字[2001]601號批覆)。
附:流莊鄉 位於瑞昌市東北部,赤湖西北岸。九(江)界(首)公路穿境。 1950年屬長流、黃嶺、荷壙等鄉,1958年設碼頭公社,1961年析設黃嶺公社,1968年又併入碼頭公社,1973年恢復黃嶺公社,1982年更名流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6.8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赤莊、田塘、長豐、長流、新鳳、翠林、三源、龍窩、北嶺、官田湖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黃土嶺,距市區17千米。

地理

下轄15個村委員會,4個居委會,144個村民小組,域內人口5.7萬人。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025公頃,山林面積866.67公頃,水域面積 1173公頃,境內石英砂、沙金、優質石灰石等礦藏資源豐富。碼頭為濱江丘陵地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6.76度,無霜期為255天,年平均降雨量1514.3mm。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定位瑞昌“一市兩區”副中心和中等城市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整體規劃、整體改造、整體提升。投資8.7億元,新建總長31.3公里的長江大道、亞東大道、環湖路等10條鎮區道路,為沿江開發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交通;投入近4億元建設金城麗景和榮華苑兩個安置小區,可安置農戶4000餘戶,鎮區居住人口突破4萬人,實現了變村莊為城市,變農民為市民;投資3014萬元對老城區中心轉盤進行道路改造及房屋外立面改造,舊城改造拆遷房屋近10萬平方米,開發了占地60畝,建築面積6.5萬平米的天昊城商住綜合小區,新老城區同步推進。
天昊城商業街天昊城商業街
鎮村聯動鞏固提升。投資1500萬元,以“秀美鄉村”為主題的朱湖新村改造一期已經基本完工,2014年鋪設3500米管道用於改造弱電線路,線路下遷後,基本消除了用電安全隱患。2014年5月,九江市鎮村聯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朱湖村作為主要看點,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碼頭鎮與朱湖村分別獲得九江市鎮村聯動建設“先進重點鎮”和“先進中心村”榮譽稱號;投資5.6億元的舊城改造重點項目天昊城商住小區已建成6棟3.2萬平方米住宅樓,216米商業步行街路面鋪裝及東、西兩處小廣場全部完工,正在火熱招商中。
金城麗景金城麗景

歷史由來

長江入贛第一鎮—碼頭鎮。舊為吳頭楚尾之地,秦代起隸屬九江郡,漢唐時期屬柴桑、潯陽縣地,南唐升元三年(公元939年)置瑞昌縣,至明隆慶時期為金城鄉,清雍正年代為金一鄉。民國初期為碼頭鄉,十八年實行地方自治,始設碼頭鎮,抗日戰爭時期一度改稱“泥灣鎮”,新中國成立後為碼頭區、碼頭人民公社,1984年復名碼頭鎮。
“碼頭”名稱由來甚久。據宋代《元豐九域·卷六》載:“馬頭”今瑞昌北馬鎮。說明早在宋代前,就有馬頭地名,並形成了一個小集鎮。另據有關譜志記載:“江右復行數十步,奇峰突兀者,則獅子山也,山之北有古剎,曰:廻龍庵,前多翠柳,其旁有一小嶺,如龜臨江岸,廻狂瀾也,世傳此地縱橫輻輳,其形如馬,故曰“馬頭”雲。至清末民初因“馬”字不雅,加“石”於右,遂成“碼頭”沿用至今。
碼頭鎮山水靈秀,境內人文歷史厚重。鎮南有始建於東晉太原年間的佛教寺廟——利澤寺,它是瑞昌最早的佛教寺廟。據傳九江東林寺始祖僧,從江北過來曾在此寺駐足很久後方去九江創建東林寺。鎮內常樂庵、回龍寺亦是古代香火很盛的佛教聖地。鎮東北有江西省修築最早的江堤——梁公堤。1972年在鎮西油榨下出土的西晉青瓷堆塑穀倉,為全國文物之精品。鄉歌民舞、頂板採茶、絲弦鑼鼓、民間剪紙、端午賽龍船,歷來出名。碼頭業餘劇團的歌舞劇《大橋姑娘喜事多》,曾為黨的八屆八中全會演出,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好評。朱娥榮的民歌曾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碼頭龍舟隊曾兩次代表江西省參賽,均取得好成績。碼頭鎮曾七次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單位,並被國家文化部、國家體委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光榮稱號。
碼頭這個歷史文化古鎮,正敞開寬廣胸懷,納四海客商賓朋前來投資置業,參觀旅遊;一個規劃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50萬的“瑞昌市碼頭工業城”,為海內外投資者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極佳的平台;一個嶄新的港口新市正在你、我、他的創業奮鬥中逐步變成現實而矗立在青銅故里的大地上。

經濟發展

碼頭鎮作為長江入贛第一鎮,在岸線資源、交通優勢、港口碼頭、物流成本、腹地空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是瑞昌市“決戰工業一千億”的主戰場。碼頭鎮領導班子緊緊圍繞“沿江大開發,城市大建設”戰略,對集鎮進行整體規劃、整體改造、整體提升,把碼頭鎮打造成長江沿岸快速崛起的新型工業、港口物流、宜業宜居的臨港新城。境內有江西最大台資企業——總投資80億元年產水泥1400萬噸的江西亞東水泥公司,江西最大港資企業——總投資165億元的江西理文造紙和化工公司,江西最大造船企業——年造船能力30萬載重噸的江西江聯造船公司,江西首條、中國第六條海底電纜生產線——總投資10億元的江西吉恩重工有限公司等。
2014年,碼頭鎮財政規模收入4.97億元。其中鎮本級完成財政總收入1.66億元:國稅完成3339萬元,地稅完成13245萬元。地方收入完成10159萬元,實現可用財力收入為103582萬元。與2013年同期相比,財政總收入增量為5000萬元,增幅達45.9%;地方收入增量為1081萬元,增幅達12%;地方可用財力增量為2000萬元。鎮本級財政收入、地方收入及可用財力總量位居瑞昌市各鄉鎮之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759元,增長20.78%。
特色水產特色水產
碼頭鎮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該鎮投入200萬元扶持特色養殖。同時新組建富民螃蟹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面積1400畝;新組建長豐水產養殖基地,總投資38萬元,養殖面積500畝;成立敏峰千畝特色螃蟹養殖基地,養殖面積1500畝等。目前,全鎮100畝以上的養殖大戶有29戶;九江天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該鎮長豐村簽訂了農產品購銷協定,帶動300餘戶農民從事規模種養。

社會事業

該鎮以“綠色生態、人景合一、鄰里和睦”為目標,規劃城鄉一體化新區,重點建設農民安置區、文體活動中心及文體廣場、商貿中心。目前,投資2.1億元的金城麗景安置小區已建成1408套19.72萬平方米安置房,已安置農戶1300餘戶,小區內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聘請了專業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居住環境安全舒適;投資1.8億元的榮華苑,一期建成安置房1210套15萬平方米,二期1072套11萬平方米安置房基本建成。全鎮有7個行政村的37個自然村搬遷到鎮區安置,其中有4個行政村整體搬遷。
該鎮投資30萬元新建民眾休閒廣場,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梁公、碼頭集資建房項目總體竣工,解決了520戶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新建鎮區區間道路2600平方米,清理溝渠1200米,美化了居民生活環境;以“三整”項目為依託,改造鎮區道路路面7000平方米,惠及農戶4400餘戶。
碼頭鎮投資1500萬元,以“秀美鄉村”為主題的朱湖新村改造一期已基本完工,改造房屋外立面約11.3萬平方米,瀝青罩面面積約4.92萬平方米,新建道路1.1公里,鋪設3500米管道用於改造弱電線路,新建百姓廣場2個,新建了籃球場、門球場、地擲球場、排球場和文藝演出中心,新增了綠化面積近2萬平方米,加裝路燈50餘盞,朱湖新村形象整體得到了提升。
2014年,該鎮投入30餘萬元,對文化站進行全面裝修,更換燈光、音響等設備。同時,對19個村(居)都資助了一套音響設備,幫助其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全年完成對15個行政村下鄉放電影180場任務,觀眾達2萬人次。堅持大型特色活動常年辦、小型活動月月抓、陣地活動天天搞,主辦了婦女節、建黨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節日專場文藝晚會,以及各類文體活動共783場次,全鎮參與各類活動人員4637人次,觀眾達27萬餘人次,各類活動投入總額達50萬元以上,極大豐富了全鎮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並獲得國際武術文化節優秀組織獎、江西省第14屆運動會太極拳比賽乙組集體第一名等榮譽。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該鎮2014年教育投入80萬元,學生人均校舍面積超過35.2平方米,學前一年入園率、適齡兒童入學率均保持100%;對亞東希望國小、中心幼稚園等多所學校屋頂做了防水處理,投資10餘萬元為流莊中學接通自來水,投資2萬餘元為中國小校購置學生課桌椅及宿舍用品,為亞東希望國小購置新型教育配套設施等,促進教育和諧發展。
碼頭鎮完成了改水改廁任務,轄區內農戶無害化衛生戶廁所占總數88.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8%;完成了赤莊衛生所、長流衛生所、團結衛生所的基礎設施建設。
碼頭鎮共有780戶1568人農村低保對象及226戶376人城市低保對象,全年發放低保金249.768萬元,為203名大病患者發放救助金85.353萬元,為199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115.5萬元,60戶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100%。新農合參保33937人,籌集資金271.5萬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0408人,籌集資金138.51萬元,做到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百姓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獲得榮譽

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鎮、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鎮、江西魅力鄉鎮十強、江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江西首批百強中心鎮、江西省文明村鎮和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
碼頭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碼頭鎮)
碼頭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碼頭鎮)
碼頭鎮(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碼頭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