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下轄鎮)

碼頭鎮(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下轄鎮)

碼頭鎮,位於福建省南安市北部,是著名的僑鄉,又是文明古鎮,它位於南安市北部,距市區25千米。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9772公頃,常住人口6123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碼頭鎮
  • 外文名稱:Matou Town
  • 別名:泉州府十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碼頭街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312
  • 面積:9772公頃
  • 人口:6123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山美水庫,高蓋山
  • 機場:距晉江機場高速71公里
  • 火車站:距泉州高鐵站57公里
  • 車牌代碼:閩C
鎮情概況,建設規劃,班子成員,歷史沿革,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鄉鎮建設,

鎮情概況

碼頭鎮位於南安西北部,下轄2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45個黨支部,其中行政村黨支部24個,社區居委會黨支部1個,單位黨支部15個,非公黨組織5個。東臨山美水庫,北與永春相接,南與南安梅山鎮相連,西與南安詩山、金淘兩鎮相臨,鎮區距離南安市區36公里(直線距離25公里),泉州市區50公里,廈門市區110公里。
碼頭鎮
碼頭境內詩芸公路全長20公里,其16米寬水泥路貫穿碼頭鎮全境,首末連線省道307線,交通便捷,屬半山區半丘陵地理特徵,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8℃,夏長少酷暑,東短無嚴寒,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建設規劃

根據南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南安市碼頭鎮總體規劃(修編)的批覆,碼頭鎮總體規劃方案獲批。
泉州市南安市碼頭鎮
(一)規劃範圍:下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二)規劃期限: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遠期:2021-2030。
(三)規劃人口:近期(2015-2020)鎮域規劃人口9.6萬,鎮區人口4.8萬。
遠期(2021-2030)鎮域規劃人口11萬,鎮區人口6.5萬。
(四)用地規模:鎮域建設用地面積不大於15.4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20-140平方米。
鎮區建設用地面不大於7.5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00-120平方米。
(五)發展定位:以旅遊度假、輕工產業為主,具有僑鄉特色的山水小城鎮。

班子成員

黨委書記:丁金火
鎮長:洪貴生

歷史沿革

源於永春的詩溪在碼頭境內匯入晉江東溪,最終流入大海。古時,船隻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運往永春、德化等地的貨物大多自泉州沿晉江東溪入碼頭詩溪渡口,在碼頭境內中游地段停泊起卸;而內陸山貨也由此下船運至泉州各地,成為泉州北部重要貨物集散地,故稱之“碼頭”。
詩溪匯入晉江東溪,穿過詩南村。詩溪匯入晉江東溪,穿過詩南村。
“碼頭”地名,來源於宋時“鰲頭”(河運裝卸的碼頭)。後以“碼頭”取代“鰲頭”。唐屬山頭社管轄。宋分別隸於德教鄉崇和里、懷德鄉太平里和清風裡。元、明、清分屬第十、十一、十二都管轄。民國17年在碼頭設第二區,轄今碼頭、詩山、金淘、眉山、蓬華一帶。民國31年,屬第一區。民國35年設碼頭鎮、高蓋鄉。
解放初設第六區。1956年屬詩山區,1958年屬詩山公社。1959年由詩山公社析出成立碼頭公社。1961年屬詩山區。1965年成立碼頭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改鎮。現轄詩南、金中、內柯、鋪前、南冬、豐美、豐聯、坑內、碼頭、美嶺、高山、劉林、新湯、康安、碼四、杏東、大壩、宮占、東大、大庭、高蓋、楓樹、仙美、仙都24個村委會和碼頭居委會。

基礎設施

(1)固定資產投資:該鎮第九次黨代會提出從八個方面推動中心鎮區建設,組織實施11個建設項目,總投資1億元的奮鬥目標,經過三年來的努力拚搏,基本如期實現。
南安市碼頭鎮歐陽詹研究會隆重成立南安市碼頭鎮歐陽詹研究會隆重成立
(2)交通航道:全鎮鄉村道路共155公里,已硬化130公里,除碼四村7.2公里村主幹道正在硬化外,其他24個村(居)主幹道均已硬化。
(3)電力能源:小水電站三座,3.5萬伏變電站1座,均與山美水庫聯網。
(4)電信郵政:擁有固定電話15000部,行動電話近10000部,網際網路用戶有500多戶,有線電視用戶9000多戶。五供水:擁有日產水量5000噸自來水廠1座,主供鎮區6個村(居)。

經濟發展

(1)經濟成長:2004年完成工商稅收1671萬元,同比增長20.8%,用電量實現8182萬千瓦/小時。2005年1~9月份,完成工商稅收1540.9萬元,同比增長23.9%,用電量實現7833.6萬度,同比增長28%。
(2)農業經濟:成片開發柑桔、龍眼等水果4萬畝,水果年產量1.4萬噸,居全市之首,糧食產年量14042噸,食用菌年產量209噸,水產年產量1080噸。
(3)工業經濟:大小企業100多家,2004年企業產值16.7億元,比增23.7%,初步形成了紙製品支柱產業和輕紡、化工、塑膠、五金機械四大行業的工業發展格局。先有留安宮、金格、貴格、聯新、演園、水盤頭、石磨山、杏東嶺兜、大壩圓子山等9個工業項目區,其中金格工業項目區擬規劃建設4500畝,形成了沿詩芸公路兩側“一線串珠“的工業小區群,1998年以來入駐工業項目區的企業有15家,總投資近5億元;知名企業有貴格、金格、聯新、興達、聚寶、盈盛、詩南食用菌廠、輝興織袋、華南化工廠等10家企業,其中貴格紙業有限公司、金格紙業有限公司分別受到南安市納稅大戶的表彰,並被定為2005年度明星企業,2004年度分別納稅529.2萬元和302.3萬元;名牌產品有興達集團生產的衛生潔具;
(4)名優特產:創建了大庭優質米、東大無公害柑桔、南冬。

社會事業

全鎮22所國小,2所國中校,1所二級達標中學,在校學生1.1萬人,1座老人活動中心,面積1500平方米。

鄉鎮建設

碼頭鎮政府駐地碼頭街。1976年新建一座三層辦公樓和1985年新建一座四層綜合樓,為鎮政府大院。
住房建設:民國時期,住房多系土木結構的漢式大厝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住房建築沿用傳統建築形式居多,以石、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大厝和樓房為主。1978年至1988年,鎮區內新建住房30萬平方米,80年代末,鎮區人均住房達11平方米。
公用建築:60年代起,擴建成功中學教學樓、科學樓和南安師範教學樓。新建金鰲中學、楓林中學。至1988年,新建校舍24座,面積1.95萬平方米,新建碼頭農行營業所、碼頭公安派出所、碼頭工商所、碼頭稅務所、碼頭供電所、碼頭僑聯、碼頭供銷社、碼頭糧站、碼頭郵電所、碼頭汽車站、碼頭衛生院、碼頭鎮企業辦公樓,建築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經濟建設:1983年新建碼頭馬賽克廠。1986年新建碼頭農貿市場。1987年引進外資辦針織、手套、塑膠玩具、電子、雨傘等工廠。鎮區內有東、西、南、北四條街,總面積0.35平方公里。境內有17公里的柏油路。1988年全鎮的工農業總產值2260.7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