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北辦事處

環北辦事處成立於1988年,地處銅仁城區東南北三面,行政區域內東至銅仁市燈塔辦事處,南抵萬山區謝橋辦事處,西連碧江區市中辦事處、河西辦事處,北接川硐鎮、和平鄉,轄北門、兩板橋、梵淨山、桂花塘、桐梓巷等5個社區居委會和清水、板橋、北關、銅江、熊家屯、大坳等6個行政村, 106個村(居)民小組,常住人口8.5萬人,總面積41.8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北街道辦事處
  • 成立時間:1988年
  • 常住人口:8.5萬人
  • 轄區面積:41.81平方公里
概況,旅遊資源,十里錦江,水晶閣,大明邊城,

概況


環北辦事處是銅仁市碧江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轄區不僅有最高軍警機關以及大、中專院校,還有駐區省地市屬單位97家;不僅有西南地區最大表演場地銅仁民族風情園,還有全國傳統龍舟賽基地和正致力打造國家級AAAAA風景區“大明邊城”;不僅有渝懷鐵路銅仁火車站坐落轄區,還有梵淨山大道、銅麻、銅仁至松桃快速幹道過境轄區,距銅仁鳳凰機場也不到20公里, 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011年1月5日,根據《貴州省政府關於同意將銅仁市謝橋街道行政區域劃歸萬山特區管轄的批覆》精神,將銅仁市謝橋街道的大坳村劃歸銅仁市環北街道管轄。(2011年10月22日,縣級銅仁市(不含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設為碧江區。)轄區面積、人口、村落數有所增加。

旅遊資源

十里錦江

從梵淨山高高的密林中,流出來兩條河,一條叫大江,一條叫小江,經過一番蜿蜒,一番曲折,它們終於在銅仁城郊大江坪處聚首相逢了,兩江匯合後,稱為錦江。
在兩江匯流的地方,江心突兀高聳起一塊巨大的岩石。這便是著名的銅岩,古人將這一景觀稱為“中流砥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發了大水,從上游漂來一尊銅人,銅人漂到兩江匯合處,便不再往下走了。當地人曉得這是位仙人,便將他打撈上岸,並修建祠堂供其居住。仙人在這裡住下來,每天到江邊放鴨,他放的兩隻鴨子,周身閃著燦燦金光,把錦江映得一片金碧輝煌,為當地人民帶來了幸福和吉祥。這訊息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外地兩個強盜得知後,悄悄潛入銅仁,假裝在河邊打魚,趁仙人不備時撒下魚網,將兩隻金鴨子罩住,正準備逃之夭夭,忽然間電閃雷鳴,只見仙人從雲端飄然而至,袖中飛出一塊小石頭,小石頭傾刻間化為萬噸巨石,劈頭蓋腦壓下去,將兩個強盜連同兩隻金鴨子一起壓入江底,於是便形成了這座銅岩,仙人在岩石上化為一座銅菩薩。銅仁亦因此而得名—銅仁者,“銅人”也。在公路、鐵路等現代化交通工具未出現之前,錦江是銅仁乃至整個黔東地區通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唯一通道。早在400多年以前,銅仁便是聞名遐邇的“水碼頭”。“舟楫往返,...

水晶閣

水晶閣地處銅仁城的東郊,與銅仁城隔江相望。其脈自太乙、文筆二峰蜿蜒而下,一面傍山,三面臨水,形似半島,橫鎖江心,古時稱為“府城水口”。舊志記載:“銅仁地脈發自梵淨山,二水(指銅仁大江、小江)屈曲相送……至府城江宗門外,匯而東注。水口二峰,關鎖全局,地輿靈秀之氣,得此盤紆最為有力,此一地勝概也。”自從明朝嘉靖年間建既濟祠以來,經歷了近五百年的培植與保護,古時就以“東閣禪關”被譽為銅仁外八景之一。1957年,地委在此修建外賓招待所。1981年,水星閣列為縣級自然風景保護區。1983年銅仁地委黨校移駐於此,增建了教學大樓和大禮堂。這些建築為歷史悠久的水星閣增添了新的風韻。
水晶閣水晶閣

大明邊城

大明邊城景區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銅仁市東部,沿錦江右岸展開,屬環北辦事處管轄範圍。大明邊城旅遊區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總建設面積3000畝,包括城門廣場、麒麟府、九龍洞府、傳統龍舟賽事娛樂中心、中華美食長廊、夢幻劇場等景點,致力於打造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明邊城項目的開發,能最佳化大西南旅遊格局,去梵淨山看原生態景觀,去大明邊城了解貴州600年歷史文化!
貴州建省後,曾先後有十四任總兵府常駐銅仁,著名的南方苗疆邊牆(南長城)也從銅仁開始。銅仁地處黔、湘、渝三省邊界,銅仁府城儼然是一座邊境之城,或曰邊緣之城、邊遠之城,而“邊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共生共存的人文環境,使之成為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和五溪古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造就了既豐富多彩又獨具特色因而彌足珍貴的“邊城文化”。大明邊城景區以明“史”為據,以明“文化”為內涵,以明“軍事”為主脈,以地方特色為背景,致力於明清時期貴州的歷史文化挖掘,全力打造一座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情濃郁、景區內容豐富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大明邊城景區項目作為全國唯一的以明朝軍事為主脈貫穿的大型景區,是一處集生態親水美景、人文歷史、明朝邊城文化、休閒娛樂、生態人居、多民族特點於一身的綜合生態人文景區。不同於目前流行的主題公園以及自然景區。大明邊城景區建設以原生態親水美景為基礎、深入挖掘銅仁乃至貴州的600年悠久歷史文化,通過現代化的旅遊規劃、設計及運營理念,將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民族風俗等以多樣化的體驗形式展示給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