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區龍泉街道辦事處

昭陽區龍泉街道辦事處

龍泉街道辦事處於2006年1月25日掛牌成立。地處昭陽區城區西北部,駐地海拔1950米,轄珠泉路、環西路、環北路、龍泉路、環東路等主要街道23條,國道“213”線與珠泉路連通,街道寬敞,交通便利,是出滇入川的北大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昭陽區龍泉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昭陽區城區西北部
  • 面積:28.77平方公里
  • 人口:72422人
鄉情概述,資源環境,基礎組織,農村經濟,人口衛生,人文地理,基礎設施,

鄉情概述

轄區總面積28.77平方公里,轄17個社區居委會,其中農業社區5個,總人口72422人。轄區內駐有中央、省、市、區單位129家,昭通市委、市政府坐落轄區內,是全市的政治中心。

資源環境

龍泉辦事處耕地總面積16226.4畝(其中:水田418畝,旱地15808畝),人均耕地0.56畝,主要種植玉米,蔬菜,蘋果等作物;擁有林地7006.6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6畝,其中養殖面積11畝;荒山荒地289.1畝,其他面積13477畝。有蔬菜,蘋果,花卉,飲食服務,運輸等產業。在城市社區內,辦事處黨委行政帶領全辦事處和社區幹部職工一道,以拓展社區服務為龍頭,發展社區衛生,繁榮社區文化,美化社區環境,加強社區治安,完善社區功能,不斷豐富提高社區建設的內容和水平,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且以創建現代、文明、和諧、平安、健康、舒適的城市環境為努力方向,搞好社區服務,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把轄區建成一個集文化、娛樂、購物、飲食、休閒、居住於一體,商貿發達,建材、汽修專業市場繁榮的中心地帶。

基礎組織

龍泉街道辦事處建有黨支部 26個,共有黨員 936人。農村社區黨員580人,黨總支5個,有黨支部16個,由56個黨小組組成,其中男性黨員391人,女性黨員 156人,少數民族黨員33人。建有團總支部5個,團支部7個,擁有團員534人 。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紮實推進“三級聯創”活動和深入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提高黨員和基層黨員領導幹部的素質,著力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民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不斷提高帶領民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加強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建立黨員長期受教育,永保先進性的長效機制,發揮好“五好五帶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農村經濟

龍泉辦事處農村社區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48萬元。支撐龍泉辦事處農村社區經濟的產業主要是種植業,養殖業,二.三產業和外出務工。其中:種植業收入1746.6萬元,占總收入的 38.66%;畜牧業收入832.5萬元,占總收入的18.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3530頭,肉牛457頭,肉羊209頭。)二、三產業收入1173萬元,占總收入的 25.9%;工資性收入749.5萬元,占總收入的16.5 %。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元,全辦事處外出務工收入67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37人,占勞動力的12.3 %,(其中:在省內務工784人,到省外務工473人)。在黨委,行政和各社區幹部民眾的努力下,正在進行各項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糧食種植面積,加大蘋果和蔬菜種植面積,使蘋果種植面積達到8800畝。

人口衛生

龍泉辦事處現有農戶7878戶,鄉村人口29117人,其中男性14120人,女性 14997人。其中農業人口28642人,勞動力17108人.辦事處涉農社區的民族主要以漢族為主。漢族26873人,少數民族2244人。(其中回族2039人.其他民族155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236人,參合率81%;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社區衛生所和市區衛生院,社區衛生所6個,面積為710平方米,有社區醫生12人,人畜混居的農戶2694戶,占農戶總數的34.2%

人文地理

昭陽區龍泉街道辦事處位於昭陽區西北部,辦事處駐小北門中段,駐地海拔1950米,總面積28.77平方公里。東與太平街道辦事處相連,西.南與鳳凰街道辦事處毗鄰,西北與舊圃、北閘交界。是昭通市出滇入川的北大門。 2006年1月昭陽區鄉鎮撤併,由原北城辦事處,原東城辦事處東菜園、東正街、建設北街、德育社區,原西城辦事處珠泉、愛民社區,原蒙泉鄉官壩村、白坡村、長利村、北閘鎮集中村重組;於2006年1月25日掛牌成立龍泉街道辦事處。 整個轄區處於利濟河東西兩側和北部土樑上的西部緩坡面,地勢東高西低,最高海拔市氣象局1955米,最低海拔三孔橋1917米,東部、南部為城區,西部、北部是農村. 2006年轄珠泉、愛民、東正、東菜園、德育、建設北街、北正、公園、崇義、環城北路、下排、龍泉、鞏固、官壩、白坡、長利、集中17個社區居委會。
2006年末,總戶數22105戶;其中農業戶7878戶,總人口84000人;其中有漢族、回族、白族、彝族、苗族、壯族、布依族7種民族. 2006年有勞動力16610人,耕地16663畝,其中水田418畝,糧食作物面積19684畝,糧食種植5134畝,蔬菜種植5285畝,生產蔬菜1067萬公斤,蘋果種植8848畝。蘋果、蔬菜逐漸成為龍泉街道辦事處的支柱產業。大牲畜出欄457頭,存欄704頭,生豬出欄13854頭,存欄14199頭,肉類總產量1706噸。
鄉鎮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1000萬元,累計完成現價總產值18876萬元,累計完成糧食加工9.6萬噸,糧食製品21000噸,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69元,實現稅收超過5000萬元。 昭陽八景之一的清官亭坐落在轄區:清官亭原名三多塘,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知縣王禹甸建,相傳王禹甸作官勤能,清政廉潔,將三多塘亭更名清官亭”,邑人饒起孝題聯云:"水無多一官已留清白去,此間塵不染何人更踏軟紅來“。該建築為二層迴廊水榭,石橋相通,前亭歇山頂,相連後亭為灰頂,道光中葉擴建,光緒六年至二十年相繼修葺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擴建,二000年進行維修後,二00三年公布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昭通城中心的羅炳輝廣場建於1997年11月。羅炳輝將軍的銅像高三米三,基高二米,總高度五米三,由上海油畫雕塑院承制,雕塑家劉義發創化,上海造船廠鑄造,整個工程具體由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是羅炳輝將軍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位功勳卓著的軍事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明羅炳輝將軍親自題詞,“人民功臣羅炳輝將軍”。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在昭通建塑羅炳輝銅像,中共雲南省委決定舉行羅炳輝將軍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代,繼承傳統,推動全省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羅炳輝將軍銅像的落成,表達了雲南省各族人民對羅炳輝將軍的紀念之情,瞻思功,風範貽人,也將激勵各族人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人民功臣羅炳輝將軍的革命精神不朽!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龍泉辦事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全辦事處農村社區有2869戶通自來水,有5009戶飲用井水,有453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878戶通電,有19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7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24.6%和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2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22戶(分別占總數的53.9 %和39.6%)。
龍泉辦事處城市社區內主幹道均為水泥路面;農村社區進村道路均為土路。農村社區共擁有汽車70輛,拖拉機22輛,機車1960輛。全辦事處農村社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746.5畝,有效灌溉率為47.6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746.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7 畝。
到2006年底,全辦事處建有沼氣池農戶4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1戶;建有小水窖2323口;全辦事處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公路;1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安全飲水問題。龍泉辦事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4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7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