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研究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研究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研究》是200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松志。該書構建了產業轉移形成的“推拉”模型引入人口理論的“推拉”模型,運用運動學的理論與方法,認為區域產業能否進行轉移取決於四種力的作用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研究
  • 作者:李松志
  • ISBN:9787500470717
  • 類別:圖書 > 經濟 > 工業經濟
  • 頁數:267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7-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進而提出了市場驅動與政府調控兩種不同特徵的產業轉移模式,認為市場驅動型的主導方以市場為主,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而政府調控型的主導方以政府和市場為主,以區域間協調發展與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
給出了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形成機理的“四要素”假說。認為產業結構、產業集聚、生產要素稟賦、政府作用是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形成機理的四個基本要素。基於珠三角內部各城市產業結構差異、勞動力自由流動、產業集聚、各級政府土地供給的特徵等因素,驗證了珠江三角洲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並沒有大規模地向欠發達地區轉移;同時提出了形成目前部分勞動、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的勞動力和土地使用成本上升“悖論”。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研究》在回顧產業轉移理論研究和國內外產業轉移研究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從區域、產業和企業的巨觀、中觀與微觀三個層面,主要圍繞產業轉移形成的“推拉”模型構建,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形成機理的假說以及不同轉移模式的形成進行系統地研究。

作者簡介

李松志,男,江西安福人。獲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九江學院旅遊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小城鎮發展研究與規劃設計、區域旅遊研究與規劃。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省級教科研基金項目共8項;在雲南、廣東、安徽、江西等地主持或參與橫向課題研究與規劃近20項;在《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餘篇;參編(著)《旅遊學概論》、《雲南石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究》兩部。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提出
第二節 概念界定:產業與產業轉移
第三節 文獻綜述
第四節 本書涉及區域、對象及意義
第五節 本書主要內容、結構及方法
第二章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轉移的趨勢與特徵
第一節 國際產業轉移的趨勢與特徵
第二節 中國產業轉移的趨勢與特徵
第三節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趨勢與特徵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相關理論及概念模型
第一節 產業轉移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產業轉移形成的“推拉”概念模型
第三節 產業轉移的作用模式
第四章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形成機理
第一節 產業結構與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
第二節 產業集聚與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
第三節 生產要素與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
第四節 政府作用與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
第五章 市場驅動型:佛山禪城產業轉移
第一節 禪城陶瓷業發展及空間分布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禪城陶瓷產業轉移特點及機理
第三節 21世紀初禪城陶瓷產業轉移特點及機理
第四節 禪城陶瓷產業轉移的企業行為模式
第五節 禪城產業轉移方式:原料指向輻射型與集群指向嵌入型
第六章 政府調控型:東莞石龍產業轉移
第一節 石龍產業向始興轉移形成的前提
第二節 石龍產業向始興轉移形成的機理
第三節 石龍企業遷移意願與始興環境滿意度
第四節 石龍產業轉移方式:園區指向飛地型
第七章 基本結論與產業轉移政策建議
第一節 基本結論
第二節 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政策建議
第三節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文章節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提出
經濟運動有它的自身規律,受動態比較利益、潛在市場容量和自然因素等影響,世界經濟成長重心經歷了中國—地中海沿岸—英國—美國—日本……循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發展出現新的變化,也依次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已開發國家的戰後重建和經濟復甦、拉美60年代的經濟成長、60年代以來亞洲“四小龍”(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cs,縮寫為NIEs)的崛起和發展、70年代中期以來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東協四國、中國大陸沿海省區及越南等)經濟發展的起步和騰飛(Sachs,w.ed.,1992)。在20世紀90年代,東亞地區的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為6.2%,而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速度為3.6%,西方主要國家為1.6%,非洲各國平均為1.4%。進入21世紀,東亞地區經濟成長勢頭依然不減,這正是世界經濟成長重心逐步向亞太地區,特別是東亞地區轉移的表現。同時中國大陸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進入2l世紀,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以勞動、資源密集型為主的產業面臨巨大壓力,逐步呈現向欠發達區域轉移的態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