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艷華

毛艷華

毛艷華,現任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海上絲綢之路與粵港澳國際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2003年)、早稻田大學(2007年)和紐約大學(2011年)海外高校進修、高訪和學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空間經濟和港澳珠三角經濟。主持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國家自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打造“理論粵軍”重大項目以及政府招標課題,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學家》、《財經研究》、《學術研究》、《中國軟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3部。獲得國際貿易最高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論文二等獎1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艷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獲得國際貿易最高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論文二等獎
  • 代表作品:《經濟研究》
  • 性別:男
學術研究,榮譽獲獎,主要論文,學術專著,策略諮詢報告,基金項目,

學術研究

長期從事空間經濟、國際貿易和港澳珠三角經濟研究,在中國開放型經濟和粵港澳區域經濟合作等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就“一帶一路”戰略、自貿區戰略和“走出去”戰略等問題多次接受人民網、光明網、人民論壇和廣東電視台《權威訪談》欄目的專訪。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學家》、《財經研究》、《學術研究》、《中國軟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3部,多篇研究報告獲得國家和省部領導人批示。

榮譽獲獎

曾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2年)、廣東省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007年)以及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0年)。

主要論文

鐘世川,毛艷華,中國經濟成長率的分解——基於要素分配參數的討論,《統計研究》,2016年第9期。
毛艷華,榮健欣,鐘世川,“一帶一路”與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港澳研究》,2016年第3期
曹佳斌,毛艷華,基於公路通達性的區域經濟空間關聯分析——來自全國283個地級市的實證研究,《暨南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Vol. 38 (8): 111-122
毛艷華,中國自貿試驗區需以制度創新應對TPP挑戰,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33-35頁
李敬子,毛艷華,蔡敏容,城市服務業對工業發展是否具有溢出效應,《財經研究》,2015年第12期
毛艷華,李敬子,中國服務業出口的本地市場效應研究,經濟研究,2015年第8期,98-113頁
毛艷華,李敬子,貿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國的貿易平衡,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5期
李國學,毛艷華,跨境制度匹配與產業結構升級——開發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理論解釋,《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毛艷華,胡斌,基於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的廣東省城市效率分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1-12。
毛艷華,楊思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便利化合作與能力建設,《國際經貿探索》,2015年04期
毛艷華,“一帶一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價值與貢獻,人民論壇,2015-03-19
楊本建,毛艷華,國家科技計畫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基於匹配模型的分析,南方經濟 2015年第2期
毛艷華,李敬子,蔡敏容,大珠三角城市群發展:特徵、問題和策略,《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5期,108-115。
毛艷華,姚華松,創新型城市理論研究的發展,《城市觀察》,2014年第3期,173-185。
楊本建,毛艷華,產業轉移政策與企業遷移行為——基於廣東產業轉移的調查數據,《南方經濟》,2014年第3期,1-20頁。
Y. H. Mao, B. J. Yang, S. S. Li. Trend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 Practice (RSPP) , 2014, 6(4):361-381
毛艷華,蔡敏容,日資企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投資現狀與趨勢(中文撰寫,翻譯成日文),《華南研究》,2014年第1期.
毛艷華,珠江三角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與培育,載於《香港講壇演講錄》(第四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11月.
毛艷華,肖延兵,CEPA十年來內地與香港服務貿易開放效應評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楊本建,毛艷華,安苑,萬陸,風險分擔與地區專業化:中國的經驗,《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43-55頁.
毛艷華,蔡敏容,李敬子,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與政策設計——基於珠三角地區500份問卷調查分析,《廣東民營經濟科學發展報告》(2011-2012),廣東經濟出版社,2012年12月.
張建營,毛艷華,基於引力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聯繫度的實證分析,《城市問題》,2012年第10期.
毛艷華,易中俊,製造業集聚趨勢的實證研究——以廣東省為例,《產經評論》,2012年第1期.
毛艷華,在改革開放中探索推動科學發展的經濟理論,《南方經濟》,2009年第12期.
毛艷華,珠三角增長模式:特徵、影響與轉型,《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毛艷華,珠三角產業集群成長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學術研究》,2009年第8期.
毛艷華,李華,區域製造業集群的結構特徵與發展策略——基於廣東省投入產業數據的實證分析,《產業經濟評論》,2009年第4期.
毛艷華,珠三角自主創新:國際經驗與推進策略,載於《廣東民營經濟科學發展報告》(2008-2009),廣東經濟出版社,2009年8月.
毛艷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內涵、路徑與政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毛艷華,林姍姍,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合作的實證研究,載於《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研究專論第十九號》(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出版),2009年8月.
毛艷華,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轉型發展的探討,《廣東經濟》,2009年第2期.
譚曉蘭,毛艷華,成渝會展經濟合作雙贏的實證研究,《經濟地理》,2008年第5期.
毛艷華,林珊珊,曹平,廣東民營企業應加快建立現代管理制度,載於《廣東民營經濟發展藍皮書》,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年.
林珊珊,毛艷華,泛珠三角地域分工與專業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載於《泛珠三角合作藍皮書》,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毛艷華,區域創新系統的內涵及其政策含義,《經濟學家》,2007年第2期.
毛艷華,香港經濟轉型的三大難題探析,《學術研究》,2007年第4期.
毛艷華,新時期粵港在製造業領域的戰略合作,《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毛艷華,後配額時代澳門紡織品加工貿易發展策略研究,《澳門研究》(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辦),Vol.28,2005,No.6.
毛艷華,集群製造與新型工業化的生產組織方式研究,《學術研究》,2005年第1期.
毛艷華,泛珠江三角洲產業分工與協調機制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毛艷華,我國實施中小企業集群戰略的研究,《經濟學家》,2004年第5期.
毛艷華,CEPA與香港經濟結構轉型研究,《中國軟科學》,2004年第6期.
毛艷華,珠江三角洲IT製造業集聚機制與競爭優勢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學術專著

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獨著,2009年7月
區域一體化:香港在泛珠三角的作用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周運源等著,本人撰寫第五章)
技術創新與集群發展——我國專業鎮經濟的技術創新機制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王珺等著,本人撰寫第一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與競爭力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丘海雄等著,本人撰寫第一章)
粵港澳經濟關係走向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陳廣漢等著,本人撰寫第四章)
港澳與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饒美姣,陳廣漢等著,本人撰寫第八章)

策略諮詢報告


  城市化、結構調整與擴大內需,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2009年
珠三角自主創新:國際經驗與推進策略,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2009年
廣東省新材料行業依靠科技創新應對金融危機研究報告,廣東省材料學會,2009年
構建粵港澳大城市群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廣東省港澳辦公室,2008年
廣州市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2007年
廣州市電子信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2007年
廣州市信息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2007年
廣東省專業鎮經濟的技術創新模式研究,廣東省科學技術廳,2006年
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 廣東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3年

基金項目


我國產業集群結構演進的實證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0.6-2012.5
我國製造業集群的結構特徵、空間分布與演進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010.1-2012.12
珠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升級的動力、機制與模式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2010.1-2012.12
珠三角地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與政策體系研究,廣東省軟科學課題,2010.1-1011.12
廣州市海珠區檢測和認證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廣州市海珠區科技計畫項目,2009.12-2010.12
廣東省工業產業群研究,廣東省2009年度投入產出課題,2009.12-2010.2
珠三角地區自主創新與經濟成長模式轉型研究,中山大學“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軟科學課題,2009.4-12
粵台經貿關係深化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與積極應對措施研究,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課題,2008.12-2009.12
泛珠江三角洲合作與廣州城市轉型互動關係研究,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招標課題,2007.5-2009.5
90年代以來廣東產業集群結構演進的實證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6.8-2008.7
產業集群發展與構建廣州現代產業體系研究,廣州市社科規劃重點課題,2006.9-2008.8
廣州市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招標課題,2006.11-2007.6
我國產業集聚與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現狀與趨勢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2006.12-2009.6
CEPA框架下香港對泛珠三角產業轉移與互動發展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課題,2005.7-2007.6
香港對外貿易發展研究,985工程二期港澳研究創新基地項目子課題,2005.9-2008.9
中小企業集群與縣域經濟產業發展研究,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 2004.9-2006.9
珠江三角洲中小企業專業化發展與網路生成機制研究,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2.9-2004.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