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錢江潮

海寧錢江潮

錢江潮,又稱海寧潮。以“一線橫江”被譽為“天下奇觀”。海寧觀潮之風漢時即已蔚然,唐宋時更盛。北宋詞人潘閬所唱“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成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的真實寫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寧錢江潮
  •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
  • 別稱:海寧潮
  • 時間:農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
形成原因,人文歷史,地圖信息,

形成原因

錢江潮的形成與月亮、太陽的引力有關。東漢哲學家王充首次提出了“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的論斷。後經科學家們長期研究證明:錢江潮是在月亮、太陽的引力和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四”(白居易詩),錢江潮每日有兩潮,農曆初一、十五子午潮,半月循環一周,尤以農曆初一至初五、十五至二十潮為大,一年有120個觀潮佳日。
海寧錢江潮
海寧是觀錢江潮之勝地,這與海寧獨特的地理條件有關。錢塘江到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東面寬達100公里,往西至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至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淺,奪路上涌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形成了陡立的水牆。

人文歷史

被蘇東坡譽為“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潮發展至今在海寧已形成了“一潮三看四景”的追潮旅遊。在鹽官鎮東約8公里的大缺口觀看“雙龍相撲碰頭潮”,在鹽官可以看到“江橫白練一線潮”,在鹽官鎮西約11公時的老鹽倉觀看“驚濤裂岸回頭潮”,在夜間可觀看“月中齊鳴半夜潮”,同時可以享受一下聽潮之美妙。
世界一絕的錢江潮,是大自然的恩賜。千百年來無數名人遊客為之傾倒。白居易、李白、蘇東坡等歷代名人墨客在一睹天下奇觀後貿下了千餘首詠潮詩詞。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中曾四次到鹽官觀潮,賦詩10餘首。孫中山、毛澤東等一代偉人,也曾來海寧觀潮,並留下了詩文。浩瀚的錢江潮,撞擊了許多文人墨客的靈感,給臨江而居的海寧人民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潮文化”資料,大量有關潮的學術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歷史教材。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X331(翁金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