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烈士紀念館

浙江烈士紀念館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杭州西子湖畔的雲居山上,北連吳山天風,南鄰萬松書院;東眺錢江浩蕩, 西瞰湖光山色。為了更好地宣傳烈士事跡,弘揚烈士精神,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主館於2003年10月建立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網站並對其主體建築進行了改擴建,2011年9月工程竣工,國慶節基本陳列試開放, 2012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烈士紀念館
  • 外文名:Zhejiang Martyrs Memorial Hall
  • 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
  • 總投資:1700萬元
  • 建造時間:1985年至1991年
簡介,建築規模,歷史,文物研究,參觀時間,

簡介

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內分7個廳,共陳列了自辛亥革命以來直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近350位革命烈士的鬥爭史跡,通過1000餘張照片、400多件革命文物將歷史背景與具體人物聯繫起來。

建築規模

烈士紀念館工程包括: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大型銅浮雕壁、大型花崗岩群雕、紀念廣場、上山甬道、上山車行道、停車場、園林小品等二十多個建築項目。紀念館碑高27米,碑身系漢白玉貼面,線條簡潔、莊嚴挺拔,呈“風帆”形,象徵浙江革命鬥爭如“錢江潮”中的航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乘風破浪前進。碑座採用黑色花崗石貼面,頂面和前面上方,用棗紅色花崗石貼面,象徵革命烈士的鮮血灑遍祖國大地,碑正面鑲嵌著陳雲
浙江烈士紀念館浙江烈士紀念館
同志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浮雕壁環繞紀念碑的東西兩側和北面,長82米,高4.5米,它婉蜓曲折,寓意錢江潮水,既增強了紀念碑的藝術效果,又豐富了瞻仰內容,在淺灰色花崗石上飾面上鑲嵌了紫銅板鍛軋的浙江自辛亥革命以來各歷史時期革命先烈英勇鬥爭的群像.東端迎面行軍禮的戰士立像和西端手托橄欖枝、和平鴿的母子立像,表示向先烈們致敬.大型花崗石群雕坐落在紀念館碑對應的主甬道南端,採用散點布局,與自然景石融為一體。上山甬道長560米,入口位於萬松嶺路中段,一對高大方正的變體獅形門柱和漢白玉貼面花圈祭壇,使入口處顯得莊重而有新意.沿甬道拾級而上,登上378級台階和休息平台,即到紀念碑前.紀念館和紀念碑前各設有一個能容納3000餘人進行悼念活動的廣場。烈士紀念館的建成為美麗的西湖增添了一個新的景點。蒼松翠柏,烘託了革命紀念地莊嚴肅穆的氣氛。春天,杜鵑漫山,玉蘭夾道;秋日,霜葉遍地,桂香四溢。在館區各制高地還建立了一些園林小品和茶室等服務設施。有“左攬湖右攬江”的積義亭,有掩映於松林之間的雲松亭,而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南面車行道轉彎處的浙江陸軍監獄牲烈士紀念亭。亭內安放了“浙江陸軍監獄牲烈士紀念碑”,碑的正面是陳雲同志題寫的“死難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蘇淵雷撰寫的碑文,以及沙孟海、郭仲選等書面名家題寫的亭名、楹聯,更增添了紀念亭的文化內涵。此亭也是杭州南線風景區內俯瞰西湖全景的最佳處。總之,園林式建築是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建築的顯著特色之一。

歷史

鴉片戰爭以來,浙江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成千上萬的浙江兒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緬懷先烈,激勵後人,1985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杭州一級風景保護區內的雲居山上興建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1987年12月舉行了奠基儀式,1990年3月舉行烈士紀念碑揭幕式,並決定恢復停建的紀念館主館工程。1991年9月,紀念館建成並對外開放。1992年6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浙江革命烈紀念館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浙江烈士紀念館浙江烈士紀念館

文物研究

以史串人,觀眾既可從巨觀上把握近百年來浙江革命發展的軌跡,又可詳細了解先烈悲壯、動人的鬥爭情節。展廳內採用雕塑沙盤油畫等表現手段,以及運用電影、錄像等形式,力求全方位、多層次表現革命烈士鬥爭的史實,對民眾進行生動直觀的革命傳統教育。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建設過程中曾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省財政撥款1300餘萬元,全省各市(地)及全省青少年紛紛解囊,達400萬元。各機關、廠礦團體等多次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成為紀念館建設的一段佳話。

參觀時間

發票時間:上午8:50;下午1:30。開館時間: 上午9:00----11:00 下午1:30----4:00 悼念活動時間:上午8:30——11:00 下午1:30----4:00每周一閉館進行設施維護。國家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另行公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