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溫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該館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館園坐北朝南,建築分大門、紀念碑、紀念館三個層次和兩個空間。紀念館碑體用花崗岩石鑲面,高15米,遠望似兩柄直插藍天的利劍。碑上方正中,鑲嵌著一顆五角紅星,象徵紅三軍和紅軍挺進師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碑座四周用北京房山產漢白玉貼面,正面鐫刻毛澤東手書“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東西兩側是分別反映紅十三軍(《風起雲湧》)和紅軍挺進師(《勝利轉移》)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一代名將粟裕和紅十三軍軍長鬍公冕部分骨灰安放在浮雕下。紀念館長28米、寬12米,為兩層歇山頂仿古建築,二樓設環形走廊,分設三個展廳、一個接待廳,東西兩廂是黃頂迴廊,與紀念館形成 “凹”字形。紀念館門上方為沙孟海題寫的“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金字匾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 類別:烈士博物館
  • 地點: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
  • 開放時間:1956年7月1日
  • 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
館舍簡介,館舍歷史,基本概況,

館舍簡介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1956年7月1日,在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原普寂祥院廢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其擴建為“二碑一館”,占地擴大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原國防部長張愛萍書題;一碑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書法家舒同書題。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館舍歷史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原名“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前身原為龍翔寺, 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該寺解放前已破壞無遺。1956年平整地基,為紀念浙南地區在各個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而建溫州區革命烈士紀念館。1987年8月1日,由溫州市民政局報經中共溫州市委辦公室批准改為今名。1990年進行了擴建,總面積2300平方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浙江省愛國主義教基地。溫州地區具有悠久的革命鬥爭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1924年逐步建立了共產黨組織。為了緬懷先烈、繼承遺志,溫州地區專署、溫州市市委決定於1956年在心嶼建立“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溫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碑溫州革命烈士紀念碑
1952年,溫州市民政局據溫州市第一屆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提議開始籌建。195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廳批准,先利用興慶寺(今溫州博物館)辟設“溫州市人民革命烈士紀念館”。1956年,溫州區專員公署和溫州市人民委員會聯合決定,報經上級批准擇今址興建。是年7月1日開放,展出烈士72名。“文革”期間,烈士受到審查,展出對象、人數時有變動,正常開館受到影響。
1987年6月26日,溫州市人民政府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領導薛駒、陳法文親筆批文,在原址奠基擴建,同時在館內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和挺進師紀念碑。1989年1月5日落成,10月1日試開放。
新館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是老館的一倍多,館園呈長“回”字形,建築物具民族風格。主體建築有門台、碑、館,另有迴廊,紀念亭、餐廳、接待廳等附屬設施。綠化有銀杏、小葉楓、南洋水杉、五針松等樹種。門台保持原貌;新碑高15米,是原紀念碑的3倍,館室二層建築,面積相當於原館園的占地面積。館額、碑名分別請書法家沙孟海、舒同及張愛萍題書。
展覽內容按歷史時期劃分三個展廳,展出謝文錦、劉英等115名烈士事跡,結合宣傳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浙南革命鬥爭歷史,突出宣傳紅十三軍的悲壯歷程和挺進師的艱難歲月,頗具特色。珍貴革命文物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紅軍時代穿過的帶補丁的軍棉褲;和魯迅合影的木刻家林夫刻制的國內第一幅毛澤東肖像木刻;陳列展品中還有朱德、彭德懷、鄧穎超、楊尚昆、肖勁光、楊得志、羅瑞卿、葉聖陶、郭沫若、粟裕、葉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溫州烈士或烈士紀念建築的題詞、信件(複印件)。館園“仰止”、“懷遠”兩亭有書畫家劉旦宅、溫奕輝題聯:“仰望崇碑懷烈士,止觀青簡慰忠魂”、“長懷尊敬以瞻仰,永遠流芳而頌揚”。
1988年1月30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隸屬溫州市民政局。年平均參觀人數在10萬人左右,是1987年全市紀念建築物參觀總人數21萬的二分之一。

基本概況

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始建於1956年,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5平方米),位於溫州市風景秀麗的國家4A級旅遊區——江心嶼,由瞻仰廣場、紀念碑和陳列館三部分組成。其中有三個紀念碑一個陳列館,分別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遊擊縱隊紀念碑;陳列館內設三個展廳和一個虛擬展廳,展出了從黨的創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謝文錦、劉英等157名革命烈士事跡、史料和遺物。在虛擬展廳內展出溫州地區4800多位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跡。每年接待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大中院校中國小和社會團體200多個,近15萬人次。
溫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
紀念館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革命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視窗。自1998年開始實行免費參觀以來,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牢固樹立“褒揚烈士、教育民眾”的意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內部環境建設,使紀念館更加整潔、莊嚴和美化,為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媒體及社會各界、市領導的好評。1988年1月紀念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2001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擔著褒揚先烈、教育人民的歷史重任,承擔著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光榮使命,是黨員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紀念館充分利用地處風景區並結合重大節日和旅遊旺季的特點,舉辦各種展覽參觀悼念活動,力求做到參與面廣、團體數多,使紀念館充分發揮自身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的顯著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