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城鎮

浙江林城鎮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蘇浙皖三省交界,東臨太湖,西倚天目。這裡土地肥沃、資源豐 富、氣候濕潤、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先後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浙江省電爐之鄉”、“浙江省青梅之鄉”和“湖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長興縣六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林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長興縣
  • 下轄地區:天平鄉、畎橋鄉、太傅鄉和林城鎮
  • 政府駐地:林城鎮
  • 電話區號:0572
  • 郵政區碼:313000
  • 面積:128平方公里
  • 人口:453人/km2
  • 著名景點:東晉太傅謝安之墓;唐代古剎大雲寺
  • 車牌代碼:浙E
林城鎮-簡要介紹,林城鎮-農業經濟,大棚蔬菜大棚蔬菜,特種水產養殖業,意蜂新產品林城鎮,蠶桑基地,林城鎮-工業發展,林城鎮-文化,地圖信息,

林城鎮-簡要介紹

長興縣林城鎮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蘇浙皖三省交界,東臨太湖,西倚天目。這裡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氣候濕潤、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先後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浙江省電爐之鄉”、“浙江省青梅之鄉”和“湖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長興縣六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林城鎮交通發達,區位優勢突出,318國道、申蘇浙皖(在建)高速公路、宣杭和新長鐵路、長湖申運河貫穿境內,距滬、杭、甬、蘇、錫、常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時車程左右。境內龍山、午山山脈蘊藏億噸優質石英石、白泥資源。
林城鎮文化底蘊源遠流長。有東晉太傅安墓、唐代古剎大雲寺、空隱教寺等,更有享譽海內外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榮獲2000年全國第十屆“群星獎”廣場舞蹈大賽金獎,五赴京城,二進中南海,邦交紐西蘭,為中國民間藝術走向世界爭得了榮譽。發展為了強鎮,潛力已然彰顯。

林城鎮-農業經濟

大棚蔬菜大棚蔬菜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化取得的明顯成效。形成了若干蔬菜、瓜果基地。

特種水產養殖業

特種水產養殖迅速發展,青蝦養殖面積已達10000畝,網箱黃鱔、甲魚在近乎野生狀態下飼養,面積分別達到5000m2、500畝。甲魚養殖、網箱養鱔、青蝦養殖、泥鰍養殖已形成新興產業鏈。

意蜂新產品林城鎮


該鎮凌斗蜂場選育的意蜂新產品項目,99年被列為市級科研項目,年產蜂皇漿10噸,蜂蜜80噸處國內外領先水平。目前已初步通過浙大專家教授的評審。

蠶桑基地

林城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蠶桑面積達4592畝,繭產量達250噸。
種鴨飼養和新品種引進
我鎮是湖州市最大的種鴨飼養基地,年種鴨飼養量達10萬多羽,苗鴨年孵化數達2500萬羽,銷往外省1500萬羽,市場遍及安徽、江蘇、山東、江西、北京等地。天源禽料有限公司、長林哺坊都在積極引進種鴨新品種(野鴨、番鴨)。

林城鎮-工業發展

林城堅持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立足傳統優勢,發展新興產業,通過多年努力,形成了以非金屬礦業、電爐製造、新型紡織、農產品加工等四大產業為主的特色工業經濟。2005實現工業總產值20.1億元,增 長6%,其中17家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2.39億元,增長18.3%,技改投入2.62億元,增長13.9%。林城也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擁有雙萬畝梅花基地、萬畝特種水產基地、千畝花卉苗木基地、2千萬羽家禽養殖基地等。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11億元,增長14.8%,農民人均收6888元,增長23%。同時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組織化程度為基礎,2005年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2319人向二、三產業轉移,探索了一條致富農民的有效途徑。
林城鎮集鎮新區
集鎮新區於1999年12月經長興縣計經委批准立項,成為縣“一區八園”之一。林城集鎮新區交通十分便捷,區位 優勢明顯。318國道、104國道、宣杭與新長鐵路、申蘇浙皖(在建)高速公路、杭寧高速公路、長湖申航線穿境而過,距滬、杭、甬、蘇、錫、常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時車程內。
集鎮新區委託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學院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總面積6km2,其中工業區4km2,行政商貿區2km2,集工業區、商貿區、行政管理區、文教區、旅遊景區為一體,並著重打造機械製造(電爐)、紡織、蓄電池、藺草加工四大產業基地。新區功能分片明確,配套設施完善。
近年來,通過外抓招商引資,內抓集聚民資,舉全鎮之力,集全鎮之智,集鎮新區的各項建設,日臻完善。2003年,註冊成立林城鎮集鎮新區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充分運用市場化運作機制,進行新區道路、綠化美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得交通組織合理,配套設施完善,環境效果良好。目前,已完成長2000m、寬32m的主幹道工程和水管、電路的鋪設;新318國道與連心路250m長的主幹道路也已建成;日供水量10000噸的自來水工程也建成投產,開始正式供水;前期工業區1200m高壓線路搬遷也已完工,並增設變壓器2台……集鎮新區“四通一平”已完成。
入區企業主要集中在蓄電池、電爐、新型紡織、藺草加工、表面防腐材料及設備等產業,具有顯著的產業集聚特徵。已有天力蓄電池、甬日明藺草、億龍化纖、精工電爐、宏鑫金屬製品、裕隆機械等30餘家企業入區,計畫投資超11億元,累計已完成4.2億元,另有10餘家企業即將落戶新區,投資額達2億以上。
林城集鎮新區依託長三角地區親商、安商、富商發展舞台、中國入世大環境,以融入長三角、接軌上海、橫聯蕭山為契機,經過四年時間的建設,已逐漸成為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的集聚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林城工業區將繼續以優質的服務、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發展前景迎接各界人士的蒞臨指導、參觀考察和投資興業!

林城鎮-文化

林城文化底蘊源遠流長。境內有東晉太傅謝安之墓(晉太元八年,傑出的政治家謝安任征討大都督,率軍8萬大破
林城鎮文化前秦90萬大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謝安趁勝北伐,收復洛陽及青、兗、徐、豫等州。外患稍定,內爭遽起。時會稽王司馬道子執政,不滿於謝氏勢力的強大,遂使謝安出鎮揚州,不久回京病死。贈太傅、諡文靖,更封廬陵郡公。謝安初葬南京梅山。至陳太建十一年,陳文帝次子,始興王叔陵,淫暴好發古墓,其生母彭氏病卒,遂發故太傅舊墓,棄柩以葬生母。其時,謝安裔孫謝夷吾任長興令,乃將安墓遷葬於縣城西南四十三里的三鴉崗,謝安墓所在的鄉更名為萬安鄉,先後改名為謝公鄉、大雲鄉,1982年1月改名為太傅鄉)、唐代古剎大雲寺(相傳杭州靈隱寺按此廟設計修建)等,更有享譽海內外的民間藝術奇葩百葉龍(百葉龍具有160多年的歷史,源於長興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反映了中國傳統龍的精神,寄託著百姓對吉祥升騰的期望。
百葉龍曾五赴京城,二進中南海,出訪過紐西蘭、韓國、法國以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榮獲全國第十屆
林城鎮“群星獎”金獎,“華夏一絕”民間表演藝術大賽金獎等佳績)、下莊吉祥獅(1956年參加浙江省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並獲一等獎,與“百葉龍”雙雙選中參加全國音樂舞蹈匯演,受到京劇大師蓋葉天的讚賞和指導。1959年赴杭州參加國慶10周年踩街活動,又應邀到上海、金華、紹興巡迴演出40餘場,影響廣泛。1999年獲湖州市民間藝術大賽二等獎,2002年參加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節,2003年獲長興文藝匯演一等獎),為中國民間藝術走向世界爭得了榮譽。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林城鎮政府(振興西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