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山摩崖石刻

水牛山摩崖石刻

水牛山摩崖石刻,位於汶上白石鄉小樓村東南約1公里水牛山南麓山洞右側。摩崖刻字處為一長方形磨光石面,長2米,寬1.5米,隸書6行,總計52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牛山摩崖石刻
  • 位置汶上縣白石鄉小樓村東南約1公里
  • :2米
  • :1.5米
簡介,文物保護單位,史籍記載,

簡介

水牛山摩崖石刻
舍利佛汝問云何名佛雲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唯有智者乃有知耳是名觀佛”。
字跡清晰、筆法遒勁,與泰山經石峪鐵山摩崖石刻風格
相近。據《金百學》記載:“而周之吉日癸已即摩崖刻也。而佛經之有石刻……始於高齊,宇文周時”。審其格數,應與經石峪摩崖刻字的時間相同,水牛山摩崖當為北齊人所刻。
水牛山摩崖刻石以隸為主,間有楷、篆、行書,書法俊逸,雄健渾厚,古樸拙厚,方圓兼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書法價值。近年來,國內外書法家到水牛山考察觀摩的人數逐年遞增,愈來愈多的遊客也來此觀光。為加強這一珍貴刻石的保護,劃定了保護範圍,
修建了登山道路,增設了防護設施,既增加了保護係數,又方便了遊客的觀覽。

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行文公布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6月12日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籍記載

山東汶上縣水牛山的《文殊般若經碑》,按〔宣統〕《再續汶上縣誌·古蹟志》著錄此碑云:“太白山巔《文殊碑》,俗稱鐘繇書,非也。光緒初年碑亭倒塌,於碑側露題名一行,雲‘經主衛立將軍東陽平太守羊中(引者按:應為‘锺’)、羊用,奉朝請羊叔子書’。然此石佛經為晉羊祜書也。地去泰安羊流店叔子故里百里而近,理亦或然。詳其字型不類北魏齊周,純系隸書變楷神氣。洞口石壁上字大方六七寸許,其體亦然,神更飄逸。”這裡所云羊氏經主,周郢在其《泰山羊氏金石考》中認為:因碑石剝蝕,今可辨者惟“經主□威將軍兗州東陽平太守羊锺、郡□〔功〕曹東□□邑人奉朝請羊善、邑人羊萬歲”諸字(據何樹瀛先生錄示),其餘名氏已殘闕。關於此碑之時代,清《汶上志》斷為晉羊祜書。但題名中之羊叔於結銜為“奉朝請”,此職為漢至隋時所置,羊祜各傳均未載其曾官此職。故書經之羊叔子似別為一人。 但不管怎樣,此經為羊氏族人所著是肯定的,可見羊氏崇佛並有刻經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