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之生平及思想

李覯之生平及思想

《李覯之生平及思想》是現代謝善元編著的一本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李覯之生平及思想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謝善元
  • 類別:哲學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

出版信息

謝善元著,中華書局1988年8月出版,14.7萬字,責任編輯:王國軒。
本書是作者70年代初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書時用英文寫成的博士論文,論文於1972年殺青,7年後,由美國舊金山的中國資料中心出資出版成書。1984年由作者譯成中文,交中華書局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談到了本書的選題經過、寫作過程和用途。作者從胡適及巴拉徐都曾聲稱李覯的思想是王安石的先驅得到啟發,沿著這一線索,把他們的思想作了一個徹底的研究與比較,作者找了許多第一手賢料,得出了許多前人還未接觸過的結論,試圖回答這樣一些問題:李覯與王安石之間是否經人介紹而彼此認識?如果有,則介紹人又是誰?李艦在世時的時代背景為何?為何他的一生總是有許多坎坷?他的主要著作里以何者最有價值?他對儒家思想有何重大貢獻?他為何會對法家思想有濃厚的興趣?他批評宋朝朝政有何突出的地方?他和王安石相比優劣為何?這些問題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作者在序文中還認為,本書對年輕學子的最大啟發,不在於發掘並整理一些歷史資料,而在於介紹一種思考的方式。作者通過在美五年的讀書生涯觀察到:中國和日本的學者善於整理史料,可是不長於推論,因此做學問時顯得很瑣碎;歐美學者長於邏輯性推論,可是,由於文字上的隔閡,從事漢學研究時,常嫌有天馬行空之病——不夠紮實。因此,兩者必須互補,尤其是中國及日本學者若想蜚聲國際,必須在概念思考上面下功夫。本書即是套用概念思考的方法而寫成的,是一種可資借鑑的嘗試。
本書共九章,第一章導言,介紹了在這一課題中已有的學術成果和本書的重要內容,作者指出本書“第五至七章是全書的精華所在。”第二章歷史背景,論述了宋朝社會的光明面、潛伏的種種問題,並得出結論說李覯是生在一個充滿希望但又有隱伏問題的時代里。第三章李覯傳,評述了李覯坎坷的生平和主要的學術活動。第四章李覯的著作,評述了李覯從一3三一年至一O四三年間所作的論文,並依據時間先後列出了總表。此外,具體評述了李覯所作的《潛書》、腫L論》、《明堂定製圖序》、《平土書》,《廣潛書》、《易論》、《富國強兵安民策》、鼉慶曆民言》、《周禮致太平論》等九篇論著。第五章折衷持論的政治思想家,具體比較了李覯對各種政治問題的看法以及同先秦諸子的哲學異同,尤其是李覯同《論語》、《孟子》、《苟子為、《商君書》以及《韓非子》的淵源。第六章傳統儒家政治理論的精煉者,探討了李覯對儒家哲學系統的貢獻(其貢獻主要在於德與智這兩方面的學說)第七章社會批評家,審視了李覯對政治、軍事、經濟及財政、社會等各種問題的批評,並提出了全面的補救辦法一一李覯作為改革者的期待。第八章李覯與王安石,對兩人的思想作了一個有系統的比較,同時衡量和介紹了他們兩人相會或相識的幾種可能情形。作者的結論是:李覯曾對儒家的哲學思想起了提升和精煉作用,而王安石則沒有。可是王對儒家和法家思想的了解並不比李差。作為時政的批評者,李王兩人是不相伯仲的。然而他們的政治命運卻大異其趣。李一直沒有機會擔任公職,而王安石則位居相公,得到施展抱負的乾載難逢的良機。兩人是否相識相會,不得而知,但兩人有共同的朋友一-祖無擇。第九章結論,作者認為李覯在中國歷史上不能算是一位頂尖的思想家,但是,作為一個社會批評家,他是在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
本書各章有大量注釋;有的甚至超過正文。書未還附有參考書目,為進一步研究李覯思想提供了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