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

1、 承擔國家職業教育政策法規研究工作。參與起草有關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參與國家職業教育會議檔案起草及相關籌備工作;

2、 開展職業教育巨觀問題調研工作。編寫《職業教育年度報告》,為教育管理決策提供信息資料及諮詢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
  • 工作任務: 承擔國家職業教育政策法規研究工作。
  • 研究成果:教育科學國家級“十五課題”《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研究》
  • 研究人員:孫 琳
工作任務及職能,現有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成果介紹,

工作任務及職能

3、 承擔並組織職業教育科研的課題研究工作;承擔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及教育部課題;
4、 組織、協調職業教育科研活動。組織職業教育難點、熱點問題研討及交流活動,促進學術交流;合作進行職業教育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現有研究人員

孫 琳 碩士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原理 職業教育政策
周鳳華 碩士 助理研究員 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
白漢剛 碩士 助理研究員 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政策

主要研究成果介紹

1、教育科學國家級“十五課題”《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研究》 課題負責人:黃堯
內容簡介:本課題選取了在西部開發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省份,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甘肅、陝西六省及所轄的成都、曲靖、貴陽、柳州、張掖、寶雞六市,設計了9個專題研究課題。從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研究出發,研究西部開發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需求,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探討了人力資源開發在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並為21世紀我國西部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了政策建議。
2、教育科學國家級“九五課題”《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多元辦學體制問題研究》
課題負責人:劉占山
內容簡介:針對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總結有代表性的若干經濟發達地區的有關新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理論分析與概括,提出了多種可供各地選擇的體制模式和以多元辦學體制為主要目標的政策性建議,出版研究專著《經濟發達地區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3、職教所專項研究 《新世紀初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2001-2003年度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分綜述研究報告、專題研究報告、地方研究報告三大部分。研究了新世紀最初三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問題,總結分析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政策措施。同時,遵循分類指導、分區發展的思路,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一般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有代表性的職業教育,進行現狀總結及政策研究。注重研究的學術性及實效性,還組織了專題研究,主要就新世紀初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重要的國際職教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專門化研究。已出版專著《新世紀初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2001-2003年度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政策研究》
4、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教材建設規劃”研發項目《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產教結合人才培養途徑與機制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孫琳
內容簡介:本課題以文獻資料蒐集、調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式,有針對性地對我國中等職教實行產教結合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對中等職業學校實行產教結合培養人才的原則、途徑、機制及實效諸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大致勾略出我國中等職教實行產教結合培養人才的基本框架。課題最終成果形成專著《產教結合――職業教育發展新途徑探索》。
5、教育部與世界銀行的合作項目《促進農村進城勞動力轉移培訓》主持人:黃堯、余祖光
項目簡介:本研究項目旨在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現狀,肯定轉移培訓所取得的成績,發現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農村進城勞動力的轉移從四個方面提供改進培訓機制的政策建議。本研究項目調查了廣東、廣西、四川三省六個市的轉移者、培訓服務供應者和用人單位,共回收了3000多份問卷和近300份訪談記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四個專題報告和總報告。
6、《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控制系統研究》
1.主持人:高奇 和震
2.項目性質: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
3.課題簡介:
本課題以先進的質量管理理論為指導,努力把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ISO9000企業質量標準體系與我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管理和控制的實際相結合,依據我國職業學校的實際和職業教育的特有規律,探索和實踐了企業質量管理理論和ISO9000企業質量標準體系在職業學校的可行性和套用,呈現了我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控制體系的基本現狀,初步總結了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ISO9000企業質量標準體系指導之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控制的基本經驗。
有不同的質量觀,就有不同的質量標準和控制行為。本課題就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質量觀指導下,構建我國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控制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