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臣服

性臣服

“性臣服”一詞是由克拉夫特·埃賓於1892年首創,意思是指某些人一旦與別人發生了性關係,便對這個人產生高度依賴與順服的心理。這種“臣服”心理有時會達到極端程度,使人完全不能獨立自主,甚至情願為對方犧牲自己最大的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性臣服
  • 創立時間:1892年
  • 類型:名詞
  • 原意:女性與男子發生性關係,產生依賴
起源,三種解釋,克拉夫特·埃賓,弗洛伊德,其他,影視解說,社會剖析,處女情結,第一次性行為,社會問題,酒井法子案例,

起源

性臣服一詞是由性學奠基人之一克拉夫特-埃賓於 1892年創用的,他的原意是:處女一旦與某男子發生性關係,無論這種性關係是怎樣的性質,她此後對他便產生高度的依賴與順從心理。
孔子鼓吹“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時候,古羅馬詩人卡圖魯斯出了個好主意:“丈夫應給妻子這頭桀驁不馴的牲口套上籠頭。”《聖經-創世紀》第3章第16句,寫到女性的祖宗夏娃因為偷吃了伊甸園裡的一隻蘋果,上帝懲罰她說:“我必須多多增加你懷胎的苦楚,你生兒育女必會多受苦難。你必須戀慕你丈夫,而你丈夫必會管轄你。”至於丈夫是個什麼人,聖賢或惡霸或虐待狂,這個上帝就不管了。這樣,男人對女人的統治、壓迫,就成了傳統文化認可的對女性生存地位的永世詛咒和屈辱忍讓的世俗規則。性臣服正是男權社會制度化了的Misogyne(法文,意思是“厭惡女人的人”)的產物。當女子覺得自己的命運本當如此,這――切不合理不平等近乎“天經地義”時,也只好面向流氓、強姦犯稱臣,甚至心甘情願侍候他們一輩子了。
但是,人畢竟是有靈性的。性臣服的女性,一當看到別的男女間投桃報李、卿卿我我、和衷共濟、親親密密的時候,仍免不了暗中流淚,甚至“她將感到懷恨,視之為一大災難”(西蒙-波娃)。
大男子主義對性臣服總懷有好感。弗洛伊德稱:“看重處女的價值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環境和教育所造成的阻力,時時小心,處處留意。長期地阻擋著少女對愛欲的渴望主致令她一旦衝破阻力,選擇了―個男人來滿足她的期許,便終身委焉’,而‘曾經滄海難為水’,不復能與別的男人有如斯深情了。”
但是,崇尚男女平等、平權的男子,卻希望自己與妻子彼此能多多取長補短,使愛情生活絢麗多姿,並不看重懷有性臣服觀念的舊式賢妻良母。因為這類妻子個性乾癟,大大喪失女性應有的價值與魅力,給性愛的互補和諧打上折扣。
男子(丈夫)對女子(妻子)也可能稱臣服從,成為“妻管嚴”的極端例子。研究證明,當一個男人在面對某一個女人時,忽然發現自己竟能擺脫性陽痿的苦惱,從此之後,他便在她的面前言聽計從,與她一直好下去。
然而不管是誰對誰臣服,都違背愛情與人格所認可的原理。這樣,男女共同生活中“另一半”的價值失衡,必然會損害整個統一體的幸福。人類中有許許多多姻緣和悲劇的收場(有些似乎造成重大的結局),似乎都可以用以上的道理來解釋。

三種解釋

克拉夫特·埃賓

克拉夫特·埃賓是用“受虐狂”來解釋性臣服心理的,因為性臣服的種種表現與受虐狂非常相似。他還發現,性臣服在女性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所以認定女性普遍具有“受虐傾向”。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不同意克拉夫特·埃賓的觀點。他認為性臣服與處女禁忌有關。在遠古時代,人類對許多事物感到恐懼,血就是恐懼對象之一。對血的恐懼導致月經禁忌,以為月經是有魔力的,所以避而遠之。月經期的婦女不能與人發生性關係,不能參加重要的活動,必須住進特定的房子,實際上就是被隔離。
女人初次性交會引起出血,因此與處女性交也是一件危險的事,原始人非常排斥,這就是處女禁忌。但是,每個女人都會有第一次,怎么辦呢?原始人很聰明,他們舉行隆重的儀式,由祭司、酋長、長者或外鄉人來幫助破膜。一旦破膜,危險就不存在了。
對於現代人來說,處女禁忌是非常遙遠的事。但是,它仍然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般人都很難突破“第一次”。人們必須下很大的決心,克服內心的重重障礙,才能突破它。所以,一旦突破,就會非常珍惜與突破者的關係,出現依賴和臣服。
弗洛伊德的觀點雖然很精闢,但不能解釋男性和有性經驗的女性的性臣服。所以,與其用處女禁忌解釋,還不如用涵義更廣的“性禁忌”解釋。在文明社會裡,性不是一種隨隨便便的事。有許多性禁忌,要突破它們並不容易,一旦突破,自然就會很珍惜。
但是,“性禁忌”仍然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很開放、很隨便的人也會有性臣服心理。

其他

有人認為,性臣服與應激有關,類似於創傷後應激障礙。
人在應激狀態下,意識功能會受到破壞。意識的過濾功能和批判能力下降,使得心靈與外界的信息溝通變得異常通暢,結果出現兩種情況:(1)曝光學習,(2)無意識顯現。
曝光學習的意思是,心靈“暴露”在外界刺激之下,全盤接受外來信息,留下深刻的、“刻骨銘心”的印記。這種印記會時不時地闖入意識,通過意象、情感或行為表現出來,再現應激過程,這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中的“閃回現象”。
心理創傷是令人痛苦的,所以人們會有意無意地予以迴避。但是,迴避永遠拗不過閃回。這有點像強迫症,心裡不想那樣做,卻又無法控制地那樣去做。
如果不是心理創傷,而是“積極應激”,個體就不用迴避它,而是有意識地讓它再現,心甘情願,樂在其中。
性行為恰恰就是一種積極應激。性興奮的時候,人會失去理智,這是意識功能下降的表現;達到性高潮時,意識功能遭到進一步“破壞”,出現神志恍惚,有的人甚至會出現一過性的意識喪失。這個時候,必然會發生曝光學習,性行為的整個過程和場景以及當時的內心感受,全部都被刻錄下來,成為一個“情結”,時不時地沖了出來或被某些“線索”所激活,使人不斷地去再現和重複這個過程。
如果我們忽略行為和過程,只強調對象,那么,這就是性臣服。

影視解說

從《色戒》分析性臣服:
美國有位名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社會除了男女姦情,還有什麼戲劇性可寫。《色戒》從原著到電影同樣具有這句話的精神。說白了,文藝與色情永遠是並蒂蓮。
身為處女的王佳芝,在既不情願又不得以的情況下,滿懷失望地與梁同學發生了肉體關係,結束了美玉般的處女時代。按理說,一個女人在珍惜自己第一次的同時,也往往會對第一個與自己發生關係的男人產生某種程度的依賴心理。事實相反,原因是王佳芝的第一次太荒唐了,竟然在現場有四個見證人,就睡在隔壁。哪裡還有一點浪漫、溫情、相象和美好可言。就如同被飼養的家畜,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完成了主人安排的交配任務。
真正捅破王佳芝心中處女膜的是易先生。他給了她除去政治惡感,漢奸之外,有生以來最男人味的氣息——穩重、幹練、財勢,懂得欣賞女人,有野心,有征服欲,還有別具一格的內心傷痛。在性選擇方面,男女存在顯著差異,男人更本能,唯獨鐘情女人的年輕和美貌;而女人更多的關注男人的身外之物。這其中,財勢當之無愧是媚藥一種,據此能較為順暢地俘獲女人的心。值得突出的是,易先生除了政治面貌之外幾乎是一個“優良集合體”,這就難免令沒有強烈政治感卻有著充沛女人感性的王佳芝動心了。
最初餐廳里的調情,王佳芝的整個身體都在撒嬌。撒到極致狀態的就是那句“我就只贏過你”。一男人把一女人調情調得飄了的時候,類似強烈的、難以名狀的撒嬌語就水到渠成般出現了。“我只贏過你”從王佳芝軟玉溫存的口中說出,簡直就是恰如其氛,太合時宜了。它把女人對男人的所有好感完全濃縮其中,回味無窮。“我就只贏過你”,這句略作反義故作柔弱的嬌語令易先生髮自肺腑地得意。精神分析法分析其本身的邏輯意味就是:牌桌上,她們欺負我,我當然無助,可我畢竟還贏了你。她們讓我輸得不情願,而我卻能讓你輸得得意。你是不是還能離開我?到底誰依靠誰更多?餐廳里這段如電流穿越身軀般的輕顫,對於女人來說,完全是某種輕度性臣服的宣示。她用贏和輸這樣自虐(虐他)、自毀(毀人)、自憐(憐他)、無助(求助)的調情語,無非是傳達出自己渴望被虐,渴望被易先生進一步擾亂的欲求。
第一次性愛,她想完美展現自己身為女人的全部柔情;而他卻以職業劊子手加流氓般的狂野,打破了她的初衷,以捆綁、鞭打極盡羞辱的性虐手法,瞬間置她於性臣服的境地。征服來得迅猛又徹底,這帶給她的心理衝擊與梁同學唯唯諾諾,依靠組織力量,乾白酒滋壯色膽的情形,形成爆炸式對比。形象點說,這種對比仿佛是太陽與月亮、天垚與地凹、狼與羊、虎鞭與鼠莖的對比。至此,身為女人的王佳芝,從精神到肉體在易先生面前拜倒得一塌糊塗,自我全無保留,完全迎合併墮入了受虐的原欲。
一個男人的不幸福感,大體由兩方面而來:一是野心(征服自然和同類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再是愛欲令他失望。這兩方面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將導致一個男人不幸福感的加深。女人似乎要簡單得多,只要滿足了愛欲就足以獲得和體驗幸福。王佳芝把第一次經歷的所有疼痛、恐懼、失望和仇視情緒完全集結給了那個令她沒有一絲好感的男人;而把所有的滿足感和一切的感激之情,以全然性臣服的形式獻給了易先生。這個男人,有她戀父的情結所在;有她同病相連的手足情味;還有深深迷戀欣賞她的情人眼神,能不讓她整個身體都感動嗎。
色戒色戒
一個聖潔在精神領域的處女,長期艱難地壓抑著自己的愛欲,在特殊環境、經歷和所受教育的共同影響下,形成某種心理上的抗拒,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有這樣一個男人滿足了她的欲望,並且由此克服了她的抗拒,那么,她便會同這個男人締結一種持久的、親密的關係,而另外任何男人則不再可能享有同她的這種關係(王佳芝同鄺裕民最後的對抗就是說明)。這樣一種可以稱之為經驗的東西,使王佳芝處於一種被奴役的狀態,從而使易先生可以從容不迫,不受任何干擾地長期占據她,成為自己的愛人。若非最終刺殺左右了結局,這一事實必然成立。可見,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出現了性臣服,那么她肉體到精神的完全歸屬問題就不容置疑了。
王佳芝雖然經歷內心掙扎,卻終為愛而出的“快走”,其實也是這一性臣服狀態下女性所唯一能作出的選擇和必然將致的結果。王佳芝讓我們至少在愛情和人性上充滿了敬意。身為男人,縱有萬難,也應儘可能對得住這些在人性上優秀得體的女人,體貼她們,愛護她們,不要讓她們傷心和失望。易先生和他冰冷的南郊石礦場都已隨風而去。內心能無愧疚嗎?縱然齊傾錢江潮水,其羞難洗!

社會剖析

處女情結

原始民族的性生活里有某些詳情常會使人類驚異不置,例如他們對於童貞——女人缺乏性經驗之情況的態度。
在當今的社會裡,男人追求女人時,總十分重視她是否處女,這種觀念已深植我們心中,似乎無需證明,所以一旦被問及何以如此,便常瞠然不知所對了。不過,你不難想到全然地占有一個女人原是一夫一妻制的本質,所以我們會要求女孩子婚前不得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以免留下回憶盤據在她們心中——這只是把壟斷女人的行為延伸到過去的時間裡罷了。
|如此想去,用我們的觀點來推論女人愛情生活的特徵,便發現有些現象看似偏見,實則不然。看重處女的價值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環境和教育所造成的阻力,時時小心,處處留意,長期地阻擋著少女對愛欲的渴望,致令她一旦衝破阻力,選擇了一個男人來滿足她的期許,她便“委終身焉”,而“曾經滄海難為水”,不復能與別的男人有如斯深情了。婚前的長期孤寂造成女人這種“臣服”(thral-dom)的態度,十分有助於男人放心地永久占有她,也使她婚後能抗拒外界的新印象、新誘惑。
至於原始民族對於童貞價值的態度,也許有人誤以為,既然原始民族多半在一個女孩子婚前便“蹂躪”了她,而巨此事顯然與婚姻無關,則他們的輕視童貞可謂昭然若揭了。我的見解卻正與此相反,依我看來這種“蹂躪”的儀式對他們而言真是意義重大,已成為一種禁忌的對象,一種宗教性的禁制。所以習俗才會慎重其事地禁止她的新郎,她未來的夫君,去做這件事,以免他沾染這個禁忌。
一般相信,正常的女人在做愛達到高潮時,雙手便緊緊環抱著男人,這似乎是種感恩的表示,默默地表達著,此身已非君莫屬。但是我們更知道,女孩子初度春風的時候,並不是那么美好的;她激不起熱情,她不滿足,她失望極了,想嘗性的甜果,她還得經歷一段時間,許多次性行為的摸索。其結局各有不同,有些女人的冷感只是一時的,有的女人卻一成不變地冷下去,任憑丈夫如何地溫柔,如何地熱情,均屬枉然。據知,女人這種性冷感常被忽視;如果她的冷感不是丈夫的性能力有問題的結果的話,問題就得另求答案,像分析男性性無能般地來研究它。

第一次性行為

女人常逃避第一次性行為,大體可以解釋為一般女性“潔身自好”的表現。相反地,從某些病態的案例來著手,更容易解開女性性冷感的謎;有些女人在第一次性交之後——甚至每一次的事後——便對男人慍怒不已,惡言相向,威脅著,甚或真地對他拳打腳踢。
有些女性根本就是性冷感的一種變式,大多數這一類的女人都僅止於性冷感。她們胸中那一股憎惡的力量只默然壓抑著她們性愛的熱情卻不曾公然表示;病態的女人卻把愛恨兩因素分清了,矛盾地先後表達出來。既然蹂躪一個女人的童貞必將激惹她的長期敵視,她未來的丈夫自然有理由避免這么做。
經由分析,潛藏在女人心中,造成這種矛盾行徑的一些衝動;它也可以用來解釋性冷感,第一次性交激起了不少不屬女人本性的激情,其中有些在往後做愛時再也不會出現。最先閃入我們心理的自然是初承雨露時負不了的痛苦;也許,你馬上覺得這個因素已經很足夠,不必再找別的了。然而光是肉體的痛苦哪能就產生這么嚴重的後果呢;我們必須再加上器官受損後,自戀式的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常常表達為對於已逝的高貴童貞的悵惘惋惜之情。原始民族的祭儀卻昭告我們,不管是痛苦或悵惘都不必太高估。我們已知道,他們的祭禮常分為兩段;處女膜(用手或某種工具)弄破以後,繼之以正式的性交,或象徵性交的姿勢,然而對象卻是別人而不是丈夫;所以我們有理由說,這種禁忌儀典的目的並不僅在於避免新婚初夜的痛楚,丈夫所要躲避的,除了妻子的肉體痛苦外,還有點別的什麼。
至少對文明世界的女人而言,第一次性行為之不符合其長久的渴念懸望,實乃導致失望的另一背景。直至這決定性的一刻,性交之事向與層層抑制膠結糾纏;致使她們面對正式合法的性交,也難免赧顏羞慚。許多妙齡女郎面對將近的佳期,常表現著可笑的舉止,把那些花前月下新奇微妙的感受當作莫大的秘密,甚至對善意的雙親也不願吐露。女孩們常說,如果愛情被人知悉,愛情的價值便蕩然無存了。這種感情一旦畸形發展,勢將壓制其他成分,全然阻止了婚後戀愛能量的發展。這樣的女人對公開了的夫妻關係索然無味,冒著危險的,秘密的偷情,反而充盈著羅曼蒂克的氣氛,激起她無限的熱情。
女人那種難堪地敵視男人的傾向,總或多或少縈繞著兩種關係,但只在那些“不讓眉須”的巾幗英雄里,我們才能看到明顯的例證。裴廉克齊以古生物學的眼光追溯這種存在於女性的敵意,而至於混沌方辟,兩性初分的時候,他相信,性行為原先只行於兩個完全相同的單細胞。漸漸地,有些較為強大的個體脅迫較弱小者行性結合;而這種屈服於淫威下的難堪與不情願的仍是今日女人的天性之一。依我看來,只要你不過分強調它的價值,這種觀點也沒有什麼不好。
事實上,在我們的文明生活里,處女禁忌也並不曾絕跡。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深知此事,詩人們有時就拿它來當素材。安見克魯伯有一篇喜劇,敘述一位樸實的農村少年不願去娶他的心上人,因為像她這樣的女孩,不消多久便將消耗掉他的生命。他反而贊成她去嫁另一個男人,等她變成寡婦,不再危險,他才要娶她。這個劇本,名叫《處女之毒》 ,使人想起養蛇室里的操作:先拿一小塊布誘蛇咬過,事後便可以安全地玩捏它。
海貝爾朱蒂絲與何洛焚尼斯一劇里,出名的朱蒂絲一角強力地雕繪出處女禁忌及其部分動機。朱蒂絲也是那種童貞受著禁忌保護的女人之一。她的首任丈夫在合卺之夜無端地怕將起來,從此不亂動她一根毫毛。“我的美,有如顛茄。”她說:“享用它的人,非死即瘋。”當亞述將軍圍攻城池時,她構想以她的美色,去誘惑他,而置之死地;在愛國的面具之下,這個想法顯然潛藏著性的欲求。當那常時以粗獷殘暴自負的偉男子姦污了她,她在盛怒之下,力比參孫,竟一舉掌敲下了他的頭,而變成了民族救星。眾所周知,砍頭原是替代去勢的象徵,所以朱蒂絲閹割了姦污她的童貞的男人,正象那位新婚少婦在夢中所想做的那般。總而言之,合卺時的獻身與童貞的奪取,一方面固是社會用來促使女人固定地依附一個男人的手段;另一方面不幸也促發了她對男人的古老恨意。這種情況偶爾造成病症,但多半只是多少抑制了房事之樂,許多女人的第二次婚姻比第一次遠為美滿,也可以用這個道理來解釋。初初看來令人迷惑不已的處女禁忌——原始民族對處女的恐懼,他們之要求丈夫不可開妻子的頭彩——至此乃真相大白,不為無理。
有趣的倒是,精神分析家常會遇到一些女人,在其心中同時包容了兩種態度——臣服和敵視——它們互相糾纏同進同退。不少的女人對她們的丈夫極為冷淡,卻無論如何離不開他,每次當她們試圖去愛別的男人,前者的影子,便橫梗於其間,然而她們原是一點也不愛丈夫的。分析總發現,這種女人看待其丈夫,雖然熱情已冰消,臣服的態度竟仍依舊。她們不願得自由身,因為她們的報復尚未完成;而即使在最極端的例子裡,她們也從不了解自己心中會有這一種復仇的衝動。

社會問題

性讓一個人臣服於另一個人,男人會如此,女人更是如此。在封建社會,男女之間不允許談戀愛,只能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理說,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是不牢靠的,可是,“先結婚後戀愛”的家庭卻十分穩定。
男人為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女人一旦春心萌動,卻要“心有寄託、身有依靠”。在性方面,男人在得到一個女人之後,就不會再有以前那么強烈的欲望了。而女人則更想念那個男人,吃不好飯,睡不著覺,夜裡夢裡都是那個男人。女人一旦在性迷失之後,往往感情跟著迷失,甚至迷失到非要跟這個男人結婚的程度。所以女人為性,好得熱烈、好得淒婉,好得刻骨銘心。表面看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誰都能湊合,其實不然。女人一旦痴迷起來,往往跟油庫著火,不燒則已,一燒就是場大火。
把性與情分開,對男人是一種人性的浪漫,而對女人則是一種人性的折磨。是愛了才做?還是做了才愛?女人是愛了想做,但是做了更愛。而男人的做,往往跟愛與不愛的關係不大,但是做了之後,就會心生愛憐。性是愛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一個男人控制了一個女人的肉體,並完全控制了這個女人對他肉體的需求時,這個女人的心也就被這個男人控制了。性和愛是不可分割的,當愛得如醉似痴的時候,人的感情總是難以把持的,肉體是很自然的事情。當女人的軀體依偎在男人懷抱里時,心靈也就會跟這個男人糾纏一起;當男人身體的一部分進入到女人身體的時候,女人的心靈也進入男人的世界。女人如果能忍受長期婚外的性,而又能對無興趣的丈夫堅守的話,這個女人不僅心靈倍受折磨,那么精神也會因此分裂,離婚也是最自然的事。
男人偷情最怕當真,如果你的情人很在乎你了,那男人的愜意也就蒙上了一層陰影。男人偷情三怕:“找個沒結婚的,怕粘著;找個結了婚的,怕逮著;找個不三不四的,怕染著。”不要輕信一個女人會甘心做你的情人,她遲早會為愛瘋狂,傷害到你和你的家人。你真的想愛兩個女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結婚。
男人同女人的關係,應該以性為界,在沒性之前,女人對你的愛是單純的,性儘管能提升男女關係,但是也能讓男女關係變質。
為了愛,女人往往比男子更勇敢、執著,更敢蔑視主流文化和傳統,無視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女人一旦移情別戀,常常破釜沉舟,不知回頭。為了自己所謂的愛情,女人在人財兩空之後,依然愛得無怨無悔。為了愛,她們不顧事業前程,也不惜與父母、子女反目,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
情人太累,是因為男人得手後愛情開始變冷,而女人的愛情感覺才剛剛開始。男人想得是如何結束情緣,女人則想如何天長地久。女人都希望男人對他們好,好的標準則是情與性的統一。
痴情是女人做情人的大敵。女人一旦把家庭和痴情混為一體,是最糊塗不過的了。日本著名《女性SEVEN》做了一次關於日本現代女性如何對待性的社會調查,調查的結果令人瞠目:她們只和不愛的人上床。

酒井法子案例

日本媒體指出酒井法子在法庭上的“離婚宣言”只是為了安撫反對其與丈夫一起繼續過糜爛生活的身邊人,是緩解輿論壓力的“緩兵之計”。據和酒井關係密切的知情人說:“酒井考慮到離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內心並不想離婚。”和酒井相熟的販毒者曾透露:“高相對酒井來說,就像是一個可愛寵物的存在,能夠激發她的母性本能。”酒井在私底下自言:“我有著強烈的母性,特別鐘情弱質的男子……高相對我來說,就像一個看起來很惹人疼愛的寵物一樣。”
據了解,事務所目前已放棄勸說酒井與高相離婚,甚至有部分日本媒體猜測事務所和酒井在律師的建議下,合謀“假離婚”的計畫:2009年12月12日會“眾望所歸”地提出離婚申請,但水面下會繼續保持與高相的婚姻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