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總體方案

2017年12月28日,《復旦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

該方案旨在回響國家“建設世界雙一流大學”政策,有利於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大力推動人才培養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總體方案
  • 建設目標:發展思路和建設、改革任務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復旦大學高度重視《方案》編制工作,學校於2016年2月成立“一流建設”領導小組、工作組和專家組,著手編制“雙一流”建設方案,期間不斷聽取意見、凝聚師生共識,凝練建設目標與核心理念,完善建設舉措和改革措施,直至形成最終的方案。《方案》共有學校建設目標、學科建設總體規劃、建設任務、改革任務、預期成效和組織保障六個部分。根據教育部對擬建設學科進行調整整合的要求,學校明確27個學科為擬建設一流學科,每個擬建設學科也根據要求形成了建設方案。

檔案內容

總體建設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以一流育人質量、一流學術成果和一流社會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學校將通過“雙一流”建設,分不同時間節點來實現這一奮鬥目標:
在2020年前,人文、社科、理科、醫科主幹學科保持國內最高水平,加快完成新工科學科布局,學科融合創新形成新興學科門類。
在2030年前,五大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學科融合創新推動新興學科門類形成新優勢,多個學術研究領域享有國際盛譽,產出若干對人類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整體水平處於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到本世紀中葉,學校在育人、學術和文化等各領域具有全球卓越的聲譽,在多個學術研究領域引領全球創新,匯聚、培養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學者,形成一批世界公認對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標誌性成果,在中國文化與思想傳播上體現強大輻射力,整體水平處於頂尖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學科建設
建設一流大學,關鍵是建設一批國內頂尖、國際有重要影響力的學科。
學校將以“一流育人質量、一流學術成果和一流社會貢獻”為核心目標,重點建設27個一流學科,帶動一級學科重點發展、融合發展和特色發展;注重學科融合創新和前沿發展,不斷最佳化布局,形成五大學科門類整體發展新格局;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一流大學建設。學校通過設定重點建設項目,從學校層面及各學科進行內涵建設,以質量和效益為標桿,發揮校院兩級和師生積極性,確保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落到實處。
發展思路和建設、改革任務
學校設定七項重點建設任務和八項綜合改革任務,其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面:
圍繞“一流育人質量”的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推進重大科研平台建設和重點研究項目開展,認真組織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努力產生一流的原創科研成果,尤其是圍繞國家重大科技計畫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各項任務,發揮並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科研及成果轉化能力;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著力推出一批代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最高水平的學術作品,加強海外中國研究中心布局,構建國際智庫網路,提升國際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
整體推進醫學科研、教學和學科建設,特彆強調以核心教研區和核心人才隊伍為抓手,建設好臨床特色學科;
加快培養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優秀人才;
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和綜合改革,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學校決策體系和學術治理架構,深入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以及教學、科研、人事、財務、資產、後勤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改革,進一步拓寬辦學思路,更加科學、合理地配置辦學資源,使辦學活力和潛能得以充分釋放。
聚焦點
預計到2020年,通過“雙一流”建設,學校將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體系,科研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國際科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表現突出,新工科建設推動工程技術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五大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學校辦學實力、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