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縣(岳西)

岳西縣

岳西一般指本詞條

岳西縣,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地處大別山腹地、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市西部,東與潛山市接壤,西與湖北省英山縣交界,南與太湖縣毗鄰,北與舒城縣霍山縣相連。縣境介於東經115°55′—116°33′,北緯30°39′—31°11′之間,總面積2398平方千米。

岳西縣因“新縣區域適居潛岳(指古南嶽,即今天柱山)之西,即以岳西名之”。境內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達76%,是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擁有天峽風景區明堂山彩虹瀑布等5個國家級4A景區,鷂落坪國家自然保護區、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趙朴初譽為“中華禪宗第一山”的司空山也座落在岳西境內。位於岳西縣石關鄉的石關國家體育訓練基地於2015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國家綜合體育訓練基地” ,先後有多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在此訓練。

截至2018年,岳西縣轄14個鎮、10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戶籍人口41.241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8.750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6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3.65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731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5:54.3:31.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944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岳西縣
  • 外文名稱:YueXi County
  • 別名:儲縣,蘭花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安徽省安慶市
  • 下轄地區:14個鎮、10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 政府駐地:天堂鎮天堂路54號
  • 電話區號:0556
  • 郵政區碼:246600
  • 地理位置:安慶市西北部
  • 面積:2398平方千米
  • 人口:41.2418萬人(2018年戶籍人口)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鷂落坪,深村紅葉,明堂山,司空山景區等
  • 車牌代碼:皖H
  • 行政區劃代碼:340828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植被條件,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風景名勝,自然景點,紅色景點,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縣名因“新縣區域,適居潛岳(指古南嶽,即今天柱山)之西,即以岳西名之”。

建置沿革

岳西縣歷史上分屬4縣,大別山主脈延伸境內的多叢山脈以北為霍山縣舒城縣,以南為潛山縣太湖縣。4縣古時均屬《禹貢》傳說中的揚州之域。
西周時,諸侯分治,境地南屬皖國,東北屬龍舒國,西北屬楚國潛邑。
春秋時,列國稱強,楚滅皖、龍舒諸侯方國。爾後,吳克楚,越滅吳。
戰國時,復歸楚國。
秦朝,南屬廬江郡、北屬九江郡衡山郡
岳西縣
漢朝,初屬衡山國,後屬廬江郡,東北屬龍舒縣,西北屬潛縣,南屬皖縣。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占,十九年入三國鼎立時,南屬吳廬江郡皖縣,北屬魏博安縣、六安縣。
晉代,西晉沿襲吳廬江郡制,改魏博安縣復置潛縣,六安縣南復置舒縣;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改皖設晉熙郡和懷寧縣,屬豫州。境地北屬潛縣、舒縣,南屬懷寧縣。
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懷寧縣置太湖左縣,境內東南屬晉熙郡懷寧縣,西南屬太湖左縣,西北屬岳安郡岳安縣,東北屬廬江郡舒縣。
隋朝,改岳安縣為霍山縣,改太湖左縣為晉熙縣,改晉熙郡為同安郡,舒縣併入廬江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晉熙縣改名太湖縣。境地北屬廬江郡霍山縣、廬江縣,南屬同安郡懷寧縣、太湖縣。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廬江縣置舒城縣,開元二十七年霍山縣併入盛唐縣。天寶元年(742年)復置霍山縣;境內北屬廬州舒城縣、壽州霍山縣,南屬舒州懷寧縣、太湖縣,三州統屬淮南道。
五代十國時,後梁、後唐時屬吳;後晉、後漢時屬南唐;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南唐獻江北14州(含舒州)於後周;懷、太、舒、霍4縣建置未變。
北宋時,開寶四年(971年),廢霍山縣為故埠鎮入六安縣。政和五年(1115年),同安郡改為德慶軍,境內南屬舒州德慶軍懷寧縣、太湖縣,北屬壽州六安縣、廬州舒城縣。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德慶軍改為安慶軍,懷、太、舒、六4縣建置未變;兩宋時統屬淮南西路
元朝,至治三年(1323年)析懷寧縣置潛山縣,境地南屬安慶路潛山縣、太湖縣,北屬廬州路舒城縣、六安縣。
明朝,撤路設府,弘治七年(1494年)分六安、英山2縣地復置霍山縣;境地南屬安慶府潛山縣、太湖縣,北屬廬州府霍山縣、舒城縣,兩府先後上屬江南行省、直隸中書省六部、南京(又稱南直隸)。
清朝,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裁江南省設江蘇、安徽2省,境地屬安徽省安慶府潛山縣、太湖縣和廬州府舒城縣,直隸六安州霍山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各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設道,境地分屬安慶道潛山、太湖縣,淮泗道霍山、舒城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潛山、太湖屬第一專區,舒城、霍山屬第三專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元月,國民政府為"剿匪"需要,析潛、太、霍、舒4縣邊境設立新縣,因區域“適居潛岳之西”,故名岳西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管轄。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沿江而上,岳西縣東南鄰縣淪陷。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7月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1月18日,改為五等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復歸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岳西全境解放,屬皖西一分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15日,屬皖北行署安慶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岳西縣仍屬皖北行署安慶專區。1952年4月12日,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省級)合併成立安徽省。1971年3月29日,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1979年2月27日,安慶地區改稱安慶行署,岳西縣隸屬未變。
2018年8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岳西縣退出貧困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時期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岳西建縣設3個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冬裁區,撤銷聯保,設19個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復設五河、河圖、主簿3個區署。全縣共19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冬,主簿區原轄6鄉,並為西美、河清、黃羊、迎水4鄉,全縣19鄉改為17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主簿區增設沈橋鄉,全縣共18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19日,岳西縣第一次解放,縣愛國民主政府將全縣劃為衙前、五河、河圖、河口、主簿5個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國民政府軍反攻進占岳西,恢復3區18鄉建置。同年12月20日,全境解放,區劃未變。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全縣劃為6個區,仍為18個鄉,各區兼以地名稱之。10月,縣、區、鄉政權機構均稱人民政府。
建國後
1950年1月,岳西縣18個鄉劃為59個鄉。3月,全縣劃分8個區101個鄉4個鎮。
1951年3月,衙前區增設滸漕鄉,主簿區增設精誠鄉,6月撤衙前鄉成立衙前鎮。
1952年1月,調整區劃,全縣設11區148個鄉,設衙前、店前2鎮。同年12月,撤響腸區的西溪鄉,全縣設147個鄉。
1953年1月,改店前鎮為鄉,6月調整區制,撤冶溪區,設河圖區。其他區建制未變。
1955年12月,響腸區併入湯池區,河口、頭陀、來榜3區並為來榜、頭陀兩區,白帽區併入河圖區,全縣為8區1鎮96個鄉。
1956年5月,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衙前鎮(鄉級)人民政府改名城關鎮(區級)人民委員會。同年10月12日,全縣改劃為44個鄉。
湯池區:轄蓮雲、石橋、湯池、東山、東營、響腸、無愁7個鄉。
1957年4月,撤銷湯池區,將其所轄鄉和主簿區的上水鄉(平精鄉改名)歸縣直屬;城關鎮改為鄉級鎮;增設西坪、美麗2個鄉。
1958年5月,取消直屬鄉建制,恢復湯池區,東山鄉併入城關鎮,其餘直屬鄉劃歸湯池區。同年10月,在兩年前44個鄉的基礎上,撤銷溪沸鄉,辦43個人民公社,其名稱均與原鄉同名。
1959年1月,樂道公社易名頭陀公社,闊灘公社易名平等公社。3月,石橋公社併入城關鎮。10月,劃金山大隊建立縣綜合畜牧場。12月18日,撤銷區鎮一級機構,將全縣43個公社(含城關鎮),合併為天堂、五河、中關、菖蒲、田頭、店前、溪河、白帽、河圖、美麗、來榜、石關、主簿、頭陀等14個大公社,原公社定為分社。
1961年2月,增設響腸、湯池、蓮雲、毛尖山4個大公社,全縣共18個大公社。同年12月,撤銷大公社,恢復區建制,在原18個大公社基礎上設14個區,建區公所,全縣劃為86個公社。
1963年4月,增設無愁、撞鐘、石咀、青天4個公社。美麗區併入來榜區,九龍、虎廠兩社並為河圖公社,南田併入白果公社。8月,河圖區併入白帽區。撤縣綜合畜牧場。全縣為8個區63個公社。
1964年6月,設立城關鎮(鄉級),與天堂公社一套班子,兩塊門牌。
1965年5月,城關鎮改稱天堂鎮(區級),天堂公社的中洲、城關兩個大隊劃歸天堂鎮管轄。
1968年8月,全縣各級革命委員會成立,仍為1個鎮、8區、63個公社。
1969年10月,將白石、石咀、溪河3個公社合併為東方紅公社,全縣設61個公社。
1971年6月8日,主簿區改名東風區。
1976年10月,改天堂鎮革命委員會為鎮人民政府。
1978年5月,撤銷各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7月撤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成立縣人民政府。
1981年7月,各區建區公所。
1983年2月,東風區恢復原名主簿區,白果公社易名主簿公社,東方紅公社易名冶溪公社,牌樓公社易名斯橋公社,河口公社易名明山公社。
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改設鄉人民政府。全縣分設8個區、61個鄉、1個直屬區級鎮(天堂鎮)。
1988年4月,撤銷店前鄉,設店前鎮(鄉級),轄區不變。
1992年3月,撤區並鄉,撤銷湯池、來榜、主簿、頭陀、菖蒲、五河、白帽、店前等8區及其所轄61個鄉(鎮)建制,全縣設11個鎮17個鄉。
1999年11月,撤銷黃尾、冶溪2鄉,設黃尾、冶溪2鎮,轄區未變。
2002年底,全縣共設13鎮15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岳西縣轄14個鎮、10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岳西縣人民政府駐天堂鎮天堂路54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0828100000
天堂鎮
340828101000
店前鎮
340828102000
來榜鎮
340828103000
菖蒲鎮
340828104000
頭陀鎮
340828105000
白帽鎮
340828106000
溫泉鎮
340828107000
響腸鎮
340828108000
河圖鎮
340828109000
五河鎮
340828110000
主簿鎮
340828111000
冶溪鎮
340828112000
黃尾鎮
340828113000
中關鎮
340828200000
毛尖山鄉
340828201000
蓮雲鄉
340828202000
青天鄉
340828203000
包家鄉
340828204000
古坊鄉
340828205000
田頭鄉
340828207000
石關鄉
340828208000
姚河鄉
340828209000
和平鄉
340828210000
巍嶺鄉
340828400000
安徽岳西縣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岳西縣位於大別山東南、安徽省西南邊陲,與霍山、舒城、潛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5縣市接壤。介於東經115°50′—116°33′,北緯30°39′—31°11′之間,總面積2398平方千米。縣城天堂鎮,位於縣東南部,東距安慶市117千米,北距省城合肥市197千米。

地形地貌

岳西縣地處大別山東南部,總地勢屬全國第三級階梯中的中低山區。西北角地勢居高,由主峰多枝尖向東、南傾斜下降,地形以中低山地為主體,沿北、東、南方向分布著河流、盆地、山前丘陵。
中山山地:主要分西東兩大片。西北起自天鵝尖經多枝尖、馱尖逕抵四望山一帶,由50餘座山峰構成,包括美麗鄉全部,包家、涼亭、和平、南山4鄉的大部分,明山、青天、道義、平等、前河、銀河、河圖、茅山、田頭9鄉的一部分。北東以公界尖、黃毛尖、貓耳尖、六縣尖等30餘座千米以上山峰構成,包括石關、黃羊、頭陀3鄉的大部分和來榜、斑竹、道義、虎形、主簿、巍嶺6鄉的一部分。其次以仰天包為主體的小片,位於頭陀、石盆、黃尾、平等4鄉之間;以桃園寨、飛旗寨為主體的小片,位於蓮雲、朱屋、羊河、沙村、中關5鄉之間;另有孤立於西南小盆地中的司空山、與湖北交界的羊角尖等。中山山地總面積703平方千米,坡度在40度至60度之間,少量切割深度達千米以上。區內山峰林立,山勢陡峻,岩石外露,溝谷呈“V”字形。風化殼厚約三四米。
低山山地:由中山分脈遍布全縣各鄉鎮。其中西坪、巍嶺、包家3鄉和司空山派生的低山都被中山所圍隔,其它鄉的低山雖呈散亂分布,但互相聯接,低山面積最大的有前河、前進、西坪、古坊、青天、明山、道義、羊河、花墩、平等、虎形、石盆、沈橋、巍嶺、毛尖山、響腸、無愁、金山、京竹、沙村、柳畈、岩上、岩河等23個鄉。本區總面積1583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相對高度大於500米,以淺切割為主,坡度在30度至40度之間。山頂渾圓,溝谷發育“U”型“V”型兼有。
小盆地:四周為中低山合圍,並沿麓派生崗阜,縱橫平原間,構成各小片平畈與台狀沖壠,崗阜多被墾為耕地。相對高差20—100米,厚度3—12米,多為砂土、亞粘土。其分布:
一為西南盆地,位於司空山南北,南北部互相連線。海拔200—300米。
二為東南天堂盆地,海拔300—400米,地域處於大別山集雨中心邊緣。
三為中南盆地,位於潛水中上段,海拔100—250米。
四為中關盆地,位置較高,海拔550米左右,境內土層深厚,地下水豐富。
河谷地帶:境內6條幹流及其支流沿岸斷續出現較為開闊的河灣、河廊,經長期侵蝕、衝擊和低山的迴環分割,構成小型河畈與沖壠地貌,其間的山麓又多梯狀塝田。海拔100—700米。

氣候特徵

岳西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複雜,小氣候差異大。
氣溫:平均氣溫為14.4℃,歷年值在13.8℃至15.4℃之間,冷暖年平均溫度相差1.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6.3℃。
地溫:地面淺層溫度與氣溫同步變化,年平均地溫17℃,比平均氣溫高2.6℃。最熱7月平均地溫30.6℃;最冷1月平均地溫2.6℃。
降水:雨熱同期,大部分年份春季降水平均402.3毫米,夏季449.8毫米,秋季159.5毫米,冬季92.3毫米。歷年5—9月為降水盛期,但各年同期雨量有所不同。2平均年降水量為1445.8毫米,年平均陰雨日147天。
日照: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2070.5小時,按地理座標位置計算可照時數4401小時,實照時數占可照時數的47%。7月8月,多年日平均實照時數達7小時以上,占可照時數的55%。1至4月份,日平均實照時數5小時以下,其中4月份最少,多年日平均實照時數僅占可照時數的39%。
風:境內風向受季風與地形的影響,常年最多為東南和偏南風。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最大風速為28米/秒。

水文概況

岳西縣境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長江流域面積為1855.9平方千米,淮河流域面積為542.1平方千米。境內局部地形又把河流分成四大水系。屬長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湖三大水系。皖河水系的幹流有衙前河、鷺鷥河、潛水河、店前河、冶溪河,巢湖水系有杭埠河源頭——姚家河,菜子湖水系有大沙河源頭——巍嶺河。屬淮河流域淠河水系有三個源頭——包家河、黃尾河、頭陀河。縣內大小河流900餘條,其中集水面積5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04條。河道總長為11053.6千米,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有河流4.6千米,年逕流量20.53億立方米。
岳西縣山區河流多繞山環轉,流向曲折多變,10條主要河流各具不同狀態。
潛水:岳西縣境內最大河流。上游稱來榜河,經五河、菖蒲,流入潛山縣境,集水面積708.2平方千米,近全縣三分之一。
店前河:以東源的銀河為主流,次為西源徐良河,為長河上游幹流。主河道平均坡降10.3‰。徐良河分別發源於上古坊和烏米岩,流向東南,平均坡降9.42‰。二流在三合灘匯合後,至杏花村入太湖縣境。
冶溪河:為長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西坪,流經冶溪、桃陽兩鄉後,在桃陽鄉的梅子林入太湖縣境。自源頭至獅子岩6千米的上游段,坡降達45‰,獅子岩以下,坡降為8.4‰。
衙前河:皖水上游幹流。源出黃毛尖東部,流向東南。在毛尖山電站廠房下與鷺鷥河匯合,入潛山縣境。因毛尖山水庫尾水的影響,流經縣城段河床升高,黃沙淤積,水庫以下河段,形成峽谷,水流湍急。
鷺鷥河:皖水一級支流。源出石關鄉灶門尖,向東南流經毛尖山鄉和平橋,至毛尖山電站廠房下與逆水河相交,在鷺鷥灘與衙前河匯合,流入潛山縣境。
姚家河:源出石關鄉界嶺頭,流向東北,在姚河下進入舒城縣境。是一條典型山谷河流。境內長35千米。50年代以前,沿河民間多自建水力鼓碓,加工木粉與糧食。屬杭埠河支流。
巍嶺河:又稱夾竹河,是大沙河的西源頭段,源出銅安寨,向東流出巍嶺,入潛山縣境。另有支流薛河,源於天麻埂,流向東南,至縣邊境匯合流入潛山彭河。屬大沙河支流。
包家河:源出多枝尖北,火燒嶺起向北流,沿途匯合總鋪河、川嶺河、石佛河後入霍山。主流流向北。5條支流分別流向東北和西北,流經包家、美麗2鄉。
黃尾河:源出金剛嶺,經青天畈、河口畈至走馬灘向北,經英山河、闊灘、嚴家、黃尾出縣境入霍山縣境。
頭陀河:源出來榜坳,流向東北,經頭陀逐漸偏北,至石盆鄉和平村附近,流向始轉東南,又轉西南,終轉北,構成復套灣,而後轉西北出縣境,注入霍山磨子潭水庫。

土壤類型

岳西縣地屬大別山花崗片麻岩為主的岩系,表層受長期自然風化,生物富集及人群生產活動等綜合作用,成土母岩逐漸變成以麻碎石、麻沙子和麻泥土等為主體的母質土壤;縣境在北—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差懸殊大,土壤垂直帶狀分布,兼有其它帶性土壤。全縣有5個土類、7個亞類、16個土屬、42個土種。5個土類中,山地草甸土占0.16%;石灰岩土占7.19%;山地棕壤占23.48%;黃棕壤占69.15%。

植被條件

岳西縣因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布變化,各處地勢、高度、坡度、坡向不同,小氣候多樣,縣域植被類型分別為北亞熱帶的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和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南北樹種兼而有之。境內植被平面景象,以落葉闊葉樹和馬尾松、黃山松為主,由北向南,成片常綠闊葉樹增多。立體圖景是垂直差異明顯:海拔700米以下,以馬尾松為主,次為成片杉林、竹林及其它經濟林;700——1000米,以黃山松、落葉櫟、椴、樺、山槐、化香為主;千米以上以茅栗、短柄泡、黃山松、櫟為主;孤峰頂部,風大多凍,礫土淺瘦,多為矮林、灌叢或草甸。1956年,森林覆蓋率為63.5%。隨著時間的推移,覆被率由中山向低山丘阜遞減。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岳西縣降雨量充沛,河道陡峻,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全縣集水面積5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級乾支流累計水力理論蘊藏量為20.72萬千瓦,水力理論蘊藏模數為每平方千米86.4千瓦。其中屬長江流域的有14.62萬千瓦,理論蘊藏模數為每平方千米78.8千瓦;屬淮河流域的有6.1萬千瓦,理論蘊藏模數每平方千米為112.5千瓦。各河水力理論蘊藏量及其模數分別為:
皖水(衙前河、鷺鷥河)20517千瓦,每平方千米67千瓦。
潛水62326千瓦,每平方千米88千瓦。
長河(店前河、冶溪河)45381千瓦,每平方千米69.9千瓦。
姚河10034千瓦,每平方千米99.9千瓦。
巍嶺河2946千瓦,每平方千米71.2千瓦。
包家河13507千瓦,每平方千米107.3千瓦。
黃尾河28567千瓦,每平方千米116.2千瓦。
頭陀河18917千瓦,每平方千米111千瓦。

植物資源

木類
岳西縣境內有600餘種。有銀杏(白果樹)、香果樹連香樹(丫環樹)、鵝掌楸(馬掛木)、領春木天目木姜子、大別山五針松(五爪松)、紫莖、青檀、三尖杉(水杉樹)、中華獼猴桃、黃山松、馬尾松、金錢松、杉木、圓柏、刺柏、短葉羅漢松、粗榧(榧子樹)、厚朴等。
竹類
毛竹、水竹、羅漢竹、苦竹、箬竹、實竹、斑竹、闊葉箬竹、孝順竹(孝竹)、淡竹、紫竹、鋼竹等。
花卉
有桂花、蘭花、山茶花、菊花、荷花、耐冬花、牡丹、芍藥、杜鵑(映山紅、鬧羊花)、月季、玫瑰、節節紅、端午景、白玉蘭、天女花、海棠、一品紅、梅花、百合花、茉莉花、雞冠花等。
草類
三白草(龍骨筍)、蕺菜(魚腥草)、金粟蘭、及己(四葉細辛)、草珊瑚(九節茶)、珍珠蓮、葎草、花點草、樓梯草、糯米糰、百蕊草、杜衡、細辛、扁蓄、拳參(草河車)、支柱蓼(螺絲三七)、火炭母(赤地利)、刺蓼(廓菌)、扛板歸、虎杖、野蕎麥、酸模、羊蹄、大黃、金錢草、土荊芥等。
藤類
馬兜鈴威靈仙鐵線蓮大血藤(大獨活)、五葉爪藤、胡枝子、野葛、苦皮藤、白斂(野紅芋)、烏蘞莓、爬山虎、清風藤、雀梅藤、葡萄、蛇葡萄、蘡薁(野葡萄)、青龍藤、五加皮、鉤藤等。
藻類
水綿、粉核小球藻、普通念珠藻(地皮菇)等。
菌類
麥角蟬花(蟲花)、竹黃黑粉菌(厭胞)、木耳銀耳、紫芝(靈芝草)、樹舌、茯苓、豬苓、樺褶孔、栗殼牛、肝菌、乳菇、大紅菇、蘑菇、香菇、蜜環菌、馬勃(馬糞包)、硬皮地星等。
地衣類
有白石耳、石蕊(石花)、臍衣(石耳)、梅衣、長松蘿、破莖松蘿(雲霧草)等。
苔蘚類
蛇苔地錢葫蘆蘚大葉蘚(四心草)、大金髮蘚(土馬棕)等。
蕨類
小杉蘭石松(伸筋草)、翠雲草(地柏葉)、卷柏、木賊、問荊、節節草、陰地蕨、瓶爾小草、紫萁、海金沙、芒萁、烏蕨(烏韭)、圓蓋陰石蕨(蘚石蠶)、蕨兒菜(蕨)、井欄邊草(鳳尾草)等。

動物資源

獸類
狐狸、獐、獾、黃鼠狼、水獺、野貓、刺蝟、鼠、蝙蝠、松鼠、豪豬、野山羊、兔、地鼠、貉(狸)、豺、靈貓、豹貓、麝(香獐子)、野豬等。
禽類
喜鵲烏鴉、八哥、麻雀、黃鸝、黃鶯、畫眉、杜鵑、斑鳩、佳靈、大雁、小燕、秧雞、灰喜鵲、啄木鳥、地雞、山毛雞、野雞、五更鳥、貓頭鷹、鷺鷥、青莊鳥、野鴨、翡翠、水烏鴉、黃雀、蓮夾鳥、沙和尚、布穀鳥、過惡鳥、寒鴉、白頭翁、白冠長尾雉(長尾野雞)、紅隼、勺雞、環頸雉、劍鴉、三寶鳥、八色鷂、鴿、山椒鳥、灰卷尾、褐河鳥、斑雞、白眉鶲、鳾鳥、繡眼鳥、燕雀、蘭鵐等。
魚蝦類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胖頭魚)、鯽魚、鯿魚、鮐魚、羅非魚、魴魚、鯉魚、鱧魚、石斑魚、扁頭魚、麻石斑、沙丘、黃辣丁、白鱔、黃鱔、泥鰍、琴魚、蝦等。
爬行類
、蟒蛇、青竹蚌蛇、烏梢、蝮蛇、兩頭蛇、水蛇、赤鏈蛇、玉斑錦蛇黑眉錦蛇、四眼鏡蛇、銀環蛇、雪錦蛇、紅點錦蛇、繡連游蛇、烏游蛇、虎斑游蛇、翠青蛇、黑頭鏡蛇、蜥蜴、壁虎等。
兩棲類
青蛙虎皮蛙金線蛙、雨蛙、林蛙、澤蛙、黑斑蛙、龍肚蛙、闊褶蛙、黑點樹蛙、小孤斑姬蛙、飾紋姬蛙蟾蜍、蠑螈、大鯢(娃娃魚)、角鞘山溪鯢(山溪鯢)等。
昆蟲類
地鱉蟲螞蟻(紅、黑、白)、蟋蟀、蟬、蚊、螳螂螻蛄牛虻蚱蜢螢火蟲蝴蝶蜻蜓金龜子、紡織娘、天牛、蟑螂、金鈴子、黃蛞蝓(鼻涕蟲)、平甲蟲、金蠍(金蟲)、大腹園珠、迷路草珠(草蜘蛛)、華南壁錢(牆蜘蛛)、毛圓刺馬陸(滾山珠)、蜈蚣毛衣魚、水蛭、紅娘蟲、九香蟲、大頭金蠅、大斑芫青、綠元青等。

礦產資源

金屬礦產
岳西縣金屬礦產資源有鐵礦銅礦、鉛礦、鋅礦鉻礦鉬礦稀土等,礦產地11處,其中礦點9處,礦化點2處。
非金屬礦產
岳西縣非金屬礦產資源有白雲母蛭石水晶大理岩花崗岩石英鉀長石矽線石粘土蛇紋岩黃砂等十餘種。礦產地40多處。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戶籍人口41.2418萬人。按地區分,城鎮人口94672人,鄉村人口31.7746萬人;按性別分,男性21.7052萬人、女性19.5367萬人;按年齡分,0—17歲以下73897人、18—37歲99741人、33—59歲17.1479萬人、60歲及以上6730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22‰,同比下降2.06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5.01‰,同比上升3.72個千分點。

經濟

綜述

2018年,岳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8.7505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364億元,同比增長7.7%;第二產業增加值53.6553億元,同比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30.7312億元,同比增長10.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5:54.3:31.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944元,比上年增長1554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岳西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1.2%,技改投資增長12%。
財稅收支
2018年,岳西縣全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866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稅收收入7.5136億元,同比增長10.1%,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3.6%;非稅收入1.4730億元,同比下降0.3%,占財政收入比重為16.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551億元,增長11.9%。
2018年,岳西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6.915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教育支出6.972億元,同比增長18.7%: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795萬元,同比下降12.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2336億元,同比增長16.1%;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4.1717億元,同比增長7.1%:農林水支出7.0255億元,同比增長13.8%;城鄉社區支出1.6853億元,同比增長7.2%;住房保障支出5717萬元,同比下降31.2%。
人民生活
2018年,岳西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2元,同比增長9.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7元,同比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6元,同比增長10.6%。
2018年,岳西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686元,增長9.7%,其中,食品支出增長7.2%,交通與通訊支出下降3.3%,衣著支出增長10.5%,娛樂教育文化支出增長12.3%;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6%,比上年下降0.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686元,增長9.7%,其中,食品支出增長7.2%,交通與通訊支出下降3.3%,衣著支出增長10.5%,娛樂教育文化支出增長12.3%;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4.6%,比上年下降0.7%。
2018年,岳西縣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漲幅比上年同期高0.2%,保持溫和上漲態勢。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2.4%,比上年漲幅高2.8%;衣著類價格上漲1.7%;居住類價格上漲2.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指數為0.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2.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1.3%;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9%。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岳西縣糧食種植面積14767公頃,其中,小麥種植面積680公頃,稻穀種植面積12518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050公頃。棉花種植面積9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98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340公頃。全年糧食產量84312噸,其中,稻穀產量76486噸,同比增長6.3%;小麥產量2680噸,同比增長57.6%;玉米產量4067噸,同比增長19.6%。棉花產量116噸,同比下降53%。油料產量4284噸,同比增長20.7%。蔬菜產量30.6244萬噸,同比增長36.7%。茶葉產量5655噸,同比增長10.9%。
林業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森林面積18.129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6.4%,活立木總蓄積量720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725萬立方米,年末完成營造林469公頃。
畜牧業
2018年,岳西縣畜牧業肉類總產量10167噸,同比下降40.5%,禽蛋產量4596噸,同比增長17.8%,水產品產量1252噸,比同比增長6.1%。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3.1萬千瓦,同比增長5.8%。化肥施用量(折純)10967噸,同比下降3.4%。農村用電量9045萬千瓦時,同比下降0.6%。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岳西縣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9.5%;全縣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33.1024億元,同比增長8.9%。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0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同比增長(扣除價格因素)8.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12%;股份制企業同比增長9.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3.1%。股份制、中小型企業生產較快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19.2%,同比下降1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2億元,同比下降11.6%;實現利11.1億元,同比下降10.6%,其中利潤7.8億元,下降15.6%。全縣九成以上工業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黑色金屬採礦業增長18.6%,製鞋業增長17.0%,醫藥製造業增長24.1%,金屬製品業增長46.4%,汽車配件製造業25%,紡織服裝業增長25.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6.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8.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4.2%。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精製茶、白酒、大米分別增長4.1%、22.4%、23.9%,紙製品增長25.8%,鉛酸蓄電池增長14.6%,蠶絲及交織機物增長25.2%,鋁合金下降50.7%。
建築業
2018年,岳西縣資質內建築業總產值20.9524億元,比上年增長8.2%。利潤總額1.4995億元,增長44.4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95.0045萬平方米,減少15.46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74.4591萬平方米,減少70924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岳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1503億元,同比增長17.3%。按單位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6.252億元,同比增長17.4%;限額以下企業零售額23.8983億元,同比增長25.8%。分城鄉看,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8871億元,同比增長19.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2632億元,同比增長14.6%。分行業看,批零企業零售額27.1012億元,同比增長17%;住餐企業零售額3.0491億元,同比增長19.6%。
對外經濟
2018年,岳西縣進出口總額8149萬美元,同比增長8.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404萬美元,同比下降27.7%。
房地產業
2018年,岳西縣房地產開發投資7.809億元,同比增長10%。房屋施工面積87.38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4.818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4%。商品房銷售面積29.89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7.81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4%。
郵電通信
2018年,岳西縣電信業務總量2.04億元,郵政業務總量3825.4萬元。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2.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0.4萬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5.1萬戶。
旅遊業
全年接待遊客10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72.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22.1%。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176.0117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境內住戶存款餘額113.5931億元,同比增長14.2%。各項貸款餘額93.2996億元,同比增長19.4%。
岳西縣旅遊交通圖岳西縣旅遊交通圖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境內公路總里程338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99.3千米。
105、318國道以及209、211省道均縱橫穿越岳西全境;濟廣高速自北向南縱貫岳西,岳西至武漢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水泥路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已構成了縣內循環交通網路;岳西距合九鐵路天柱山站60千米,距安慶港、安慶機場100千米,距合肥、武漢200千米,距南京、南昌等地區均在300千米左右,距上海600餘千米。

運輸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擁有公交線路8條,公車70輛,計程車100輛。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岳西縣共申報專利1082件,授權269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機構)303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民辦1所),普通國中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民辦1所),國小74所,國小教學點16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幼稚園32所(民辦7所),普通中專學校1所,另有其他教育機構1所,其他培訓機構1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5057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361人,普通中專在校生3005人,國中在校生9796人,國小在校生21953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9人,幼稚園(班)在校生10403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4個,建成全市首家縣級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全民健身活動場所249個。文化館(站)年服務42萬人次,公共圖書館年流通44.6萬人次,圖書總藏量23.98萬冊,電子圖書43.7萬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14.77萬人。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4%,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245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1個,縣婦幼保健院與計畫生育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鎮衛生院24個,村衛生室97個。全縣醫院共有病床位193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0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96人,註冊護士76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88‰,嬰兒死亡率1.33‰。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9136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70847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390238人。參加失業保險12477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有各類社會福利機構40個,床位3227張。年末1977人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213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環境保護

截至2018年末,岳西縣有縣級環境監測站1個。縣城區環境空氣品質總體為良,優良率為80.4%。其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為每37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32.9噸,氮氧化物排放量7.3噸,煙(粉)塵排放量92.9噸。

安全生產

2018年,岳西縣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起,死亡1人。

風景名勝

自然景點

岳西縣有風景名勝區20處,景點180多個,被列為國家生態保護示範縣。
一級資源有:司空山、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鷂落坪自然保護區、明堂山、天仙河等5處。
二級資源有:枯井園、法雲寺、湯池溫泉雲峰峽谷、毛尖鄉水庫、縣革命烈士陵園、羅漢松、牛草山高山草甸、古銀杏、涓水灣避暑山莊、鷺鷥河大峽谷、長河古樹保護群等18處。
三級資源有:金壁寺、深村紅葉、太白書堂、請水寨暴動紀念碑、石畈高山蔬菜基地、鄂豫皖邊區國共和談舊址、方氏宗祠、紅岩電站峽谷、黃泥古墩遺址、窖形包遺址、劉氏宗祠、袁家渡峽谷、響腸老街、興禪寺、神馬峰、大別山峽谷等59處。
岳西縣(岳西)

司空山
司空山位於岳西縣城西南70千米處,漢代,梅福(字子貞)和左慈道長都歸隱此山。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賜銀敕建“無相禪寺”,造僧房5048間,下設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時僧尼雲集,香客盈門。南朝陳太建九年(577年),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受達摩,心法護經像南下隱居此山,並在此開宗說法,傳衣缽於三祖僧璨,從此,司空山成為中華佛教禪宗之發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唐代詩人李白曾隱居於此,飽覽勝景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避地司空原言懷》、《瀑布》等詩篇,並刻於太白書堂故址後的石壁上。
岳西縣(岳西)

鷂落坪
國家自然保護區鷂落坪位於縣城以西50千米處的包家鄉境內,是旨在保護大別山區生物多樣性、涵養淮河水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示範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地處大別山主峰位置,生態環境十分豐富,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自然環境極為優美,區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60餘座,其中馱尖、多枝尖海拔達1750米,分別為大別山的第二、第三高峰。保護區由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構成,這裡蘊藏著原麝、大鯢、娃娃魚、大別山五針松、香果樹、多枝杜鵑等眾多的國家珍稀動植物。
岳西縣(岳西)

天仙河享有“安徽第一漂”的天仙河位於岳西縣菖蒲鎮,源於大別山第三高峰,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峰——多枝尖,流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腳下,經三縣九鎮流入皖河,直奔長江。天仙河是以鄉村自然風光游和生態旅遊為主的景區,兩岸有保存完好的植被,動植物品種繁多,自然環境優美。天仙河流域有五大景區,28處風景點,旅遊資源豐富,里有商代古文化遺址、太平天國石城遺址、紅軍療傷的紅軍洞、小洞天石刻、溪沸溫泉等。
岳西縣(岳西)

妙道山
安徽妙道山風景區於1992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面積近15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高達98%。共分聚雲峰、祖師峰、紫柳園、南溪源、大峽谷等景區。由妙道山、石獅曉月、黃柏山而成的環形山脈主峰海拔1465米。妙道山大面積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鵝掌楸、香果樹、銀杏、大別山五針松等60餘種,珍稀動物有娃娃魚、金錢豹、香獐、小靈貓等20多種,被稱為“大別山天然物種基因庫”。生長在高山之巔沼澤地上的千年紫柳千姿百態,最大樹齡已愈千年,被國內旅遊界稱為“中華一絕”,亦是妙道山的精華景點之一。
岳西縣(岳西)

明堂山明堂山位於岳西縣西南部,距縣城42千米,緊傍318國道。相傳,此山因漢武帝封禪古南嶽——天柱山時,曾設祭拜之"明堂"而得名。民間因其雋秀婀娜的山形與天柱山的雄偉挺拔相呼應,且同屬皖地,僅隔百里,有"兩山競長,相約為偶"之說,故又稱天柱山為"公皖山",明堂山為"母皖山"。明堂山風景區方圓50餘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63米。著名景點有明堂十二景:雄雞喚日、北斗星樓、雲崖天塹、牛脊飛渡、雷音寺塔、雲外天街、平湖積翠、馬尾銀瀑、烽火神台、僧尼問道、三星拱月、九瓣蓮花。

紅色景點

岳西縣(岳西)

岳西縣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位於岳西縣包家鄉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距縣城55千米。鷂落坪還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原紅二十五軍,二十八軍的駐地,1935年夏,高敬亭率紅二十八軍轉戰至此,見這裡地形有利,民眾基礎好,決定在此建立根據地,總指揮所就設在此處。緊接著在地方黨組織的配合下,成立了紅軍便衣隊,創建了山林醫院、紅軍被服廠、小型修械所和紅軍商店,這裡便逐漸形成了紅二十八軍大本營和中心游擊根據地。此舊址是紅二十八軍在此堅持三年艱苦卓絕游擊戰爭的重要物證,同時它又是紅二十八軍與岳西人民魚水情誼的見證。
岳西縣(岳西)

岳西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司令部舊址(紀念館)
紅軍中央獨立第二師司令部舊址是3A旅遊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20世紀30年代,岳西天堂地區發生了一場著名的農民革命——請水寨暴動。暴動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潛山革命軍,後相繼更名為潛山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師、紅軍中央獨立二師。這座宗祠由於地處要塞、保存完好,成了這支革命軍隊的司令部。近年來,岳西縣加大古建築保護力度,投資對該舊址進行了維修,並在舊址內相繼開設了 “王步文生平事跡展”、“獨立二師司令部歷史展”、“岳西古建築圖片展”、“大別山民俗展”等,使之成為岳西旅遊的新看點、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基地。

地方特產

岳西縣(岳西)

翠蘭茶
岳西翠蘭是生長在大別山區的優質雲霧茶,產於岳西縣境內的主薄、頭陀、來榜區。“岳西翠蘭”是在地方名茶小蘭花的傳統製作技術基礎上創製的,外形芽葉相連,舒展成朵,色澤翠綠,形似蘭花,香氣清高持久,湯色淺綠明亮,滋味醇濃鮮爽,葉底嫩綠明亮。岳西翠蘭創製於20世紀80年代。1985年獲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稱號,被評為新中國首批新創“十大名茶”之一。此後,兩度獲得中國國際茶博會金獎、1991年獲“七五”全國星火計畫銀質獎,1996年獲農博會金獎、“安徽省十大名茶”稱號、中茶杯金獎等。
岳西縣(岳西)

岳西茭白
岳西茭白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以施農家肥為主的耕作方式,其產品個大、色白、脆嫩,口感極佳,入口有香甜味。岳西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之推行標準化生產,很少施用化肥和農藥,岳西茭白產品全部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據有關機構檢測分析,岳西茭白產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一般地區茭白產品。且產品7—9月集中上市,較好地填補了國內市場的伏缺和秋淡。
岳西縣(岳西)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種植研究是國家科委“七五”科研項目,岳西縣於1992年開始起步,當年發展37.2畝,到2000年全縣有23個鄉鎮86個行政村15600多農戶,種菜40100畝,主要有番茄、辣椒、甘藍、蘿蔔、四季豆、佛手瓜、地藕、黃瓜等十多個品種,日蔬菜銷售量達50萬斤,有4萬多農民通過種菜直接或間接受益,有2萬人通過種菜擺脫貧困。

著名人物

陳尚志(1836年—1895年),台灣總兵提督軍門
陳潤芝(1841年—1884年),清軍統領年,保台英雄
王步文(1898年—1931年),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
王效亭(1901年—1931年),紅軍潛山獨立師創建人
汪小川(1913年—2005年),西路軍倖存者之一,北京大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獲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