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溶洞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蹟”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宜興溶洞
  • 外文名稱:Yixing cave
  • 地理位置:江蘇 宜興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善卷洞、張公洞、雲洞
基本介紹,景點介紹,

基本介紹

宜興雅稱“洞天世界”,80多個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態,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蹟”暨“海內奇觀”善卷洞與張公洞及絢麗多彩氣勢宏偉的靈谷洞名揚天下。
宜興多溶洞,為千姿百態的鐘乳石造型。現已探明的石灰岩溶洞有80多個,所謂“荊溪步步皆勝地,陽羨處處有洞天”也。這些溶洞集“古、大、奇、美”於一體,千姿百態、神奇古怪,構成自然典雅的童話世界,被譽為“海內奇觀”。瀏覽其中時,無法不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景點介紹

霞客徐公曾多次到過宜興遊覽和考察。他一生勘察過400多個石灰岩洞穴,宜興就占了40多個。宜興溶洞的勘察是他研究洞穴地貌的開始,他對岩溶地貌的研究比地質學家要早200多年。前幾年,善卷洞外還樹起了徐霞客和他母親遊覽此處的花崗岩雕像。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遊程1000餘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雲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岩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帆。
善卷洞,位於宜興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全洞面積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
中洞亦稱前洞,善卷洞的入口處。中洞口有一巨大的鐘乳石,高7米多,稱“砥柱峰”,又稱“小須彌山”。中洞是個天然的大石廳,高大,深遠,寬敞,壯麗。石廳兩邊是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稱“獅象大場”。
上洞稱“雲霧大場”,又稱“雲洞”。上洞景觀豐富,“烏龍吐水”、“金鳥獨立”景觀是當年海水沖刷的痕跡,為研究善卷洞的形成提供了佐證。上洞的奇妙之處在於“雲口”,一巨大岩石阻隔了洞內對流的空氣,造成了上洞與中洞的溫差,所以上洞的溫度常年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由於溫度和水氣所至,上洞又雲霧繚繞,觀賞上洞如臨天上人間,欲界仙都。連線中洞與下洞的岩石中通道稱之為“盤梯”,為當年人工開鑿而成,全長105級。由於下洞水流沖瀉聲和遊人嬉笑聲、風聲等折射上傳,在通道的各層轉彎處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從上至下經“金鼓”、“風雷”、“萬馬”等門,遊人仿佛置身於金鼓齊鳴、風雷交加、萬馬奔騰的境地。
下洞別有韻味。洞天相接,懸崖飛瀑直瀉下洞,小橋流水潺潺歸赴水洞,森林梯田,珍禽異獸,洞高寬暢,空氣清新,一幅大自然的景觀,增添了溶洞的秀色和靈氣。水洞即後洞,長約120米,水深4米多。水洞泛舟,“船在水中行,漿在天上撐”,曲折蕩漾,天穹壓頂,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燈,如游水晶宮、地下長廊、天然博物館,引你凝思妙想,又心曠神怡。水洞盡頭,自然亮光中“豁然開朗”四個大字印入眼帘,遊客頓時如朦朧中清醒過來,驚嘆不俗遊歷中的靈秀奇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