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鎮(湖南省永興縣太和鎮)

太和鎮(湖南省永興縣太和鎮)

太和鎮隸屬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地處永興縣北部,位於東經113°11′"~113°18′",北緯26°12′~26°19′。東與龍形市鄉鯉魚塘鎮接壤,南與黃泥鎮相連,西與金龜鎮毗鄰,北與樟樹鎮柏林鎮交界,是永興縣惟一一個不和外縣交界的鄉鎮。太和鎮有省道S212線過境,距永興縣城27公里。

太和鎮總面積98.7平方公里,轄15個村,總人口21587人(2011年),城鎮人口2000餘人。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

太和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北部丘陵地貌為主,南部崗地平原相間;氣候屬亞溫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降水量1480.2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和鎮
  • 外文名稱:Taihe Town
  • 行政區類別: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鰱魚村、小江村等15個村
  • 政府駐地:戲台村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3309
  • 地理位置湖南省南部、永興縣北部
  • 面積:98.7平方公里
  • 人口:21587人(2011年)
  • 方言:永興話(贛語耒陽資興片)
  • 氣候條件:亞溫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石鼓、石獅
  • 車牌代碼:湘L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文體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歷史古蹟,

建制沿革

太和原叫“和尚坪”,1921年開成了圩場,人們願圩場太平和氣交易,故取名“太和圩”,鄉政府以境內“太和圩”去圩得名,簡稱“太和鄉”。
太和新貌太和新貌
清代屬延道鄉十六、十七都。
民國為柏林鄉南部。
1956年始設太和鄉。
1958年撤鄉設社,南屬先鋒公社,北屬紅專公社。
1961年調整設立太和公社。
1966年重新調整為雙豐公社。
1981年復名太和公社。
1984年復設太和鄉。
2012年4月撤鄉建鎮改為太和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太和鎮轄仁佳村、漾下村、鹽塘村、桐木村、雙合村、仁忠村、五合村、頂上村、烏蘿村、戲台村、七郎村、太和村、寺邊村、鰱魚、小江村共15個村,18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戲台村。
2016年,太和鎮建制村由15個調整為10個,詳見下表:
太和鎮建制村合併前後對照表
調整前
調整後
序號
村名
村民小組(個)
面積(km2)
人口(人)
序號
村名
村民小組(個)
面積(km2)
人口(人)
1
仁佳村
8
10.99
683
1
樣下村
20
21.39
1552
2
樣下村
12
10.39
869
3
桐木村
11
4.08
830
2
鹽塘村
25
11.08
2557
4
鹽塘村
14
7
1727
5
雙合村
9
6.15
1173
3
雙合村
17
9.33
2261
6
仁忠村
8
3.18
1088
7
頂上村
17
6.59
1922
4
頂上村
17
6.59
1922
8
五合村
16
7.18
1481
5
五合村
16
7.18
1481
9
烏蘿村
15
5.07
1846
6
烏蘿村
15
5.07
1846
10
戲台村
12
5
1986
7
七郎村
20
10.2
3211
11
七郎村
8
5.2
1225
12
太和村
15
5.2
2045
8
太和村
15
5.2
2045
13
寺邊村
21
10.49
1630
9
寺邊村
21
10.49
1630
14
小江村
8
3.83
852
10
鰱魚村
19
11.67
2183
15
鰱魚村
11
7.84
1331
合計
15個村
185
98.19
20688
合計
10個村
185
98.2
20688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太和鎮位於東經113°11′"~113°18′",北緯26°12′~26°19′。地處永興縣北部,東與龍形市鄉鯉魚塘鎮接壤,南與黃泥鎮相連,西與金龜鎮毗鄰,北與樟樹鎮柏林鎮交界,是永興縣惟一一個不和外縣交界的鄉鎮。。距縣城23公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4公里,總面積98.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98.5平方公里,占99.8%;水域0.2平方公里,占0.2%。

地形地貌

太和鎮地處丘陵,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北部以丘陵地貌為主,南部崗地平原相間。境內最高峰位於仁忠村官豬嶺,海拔363.2米,最低點位於桐木村謝家組,海拔127.4米。

氣候

太和鎮轄區屬亞溫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雨豐偏旱。年平均氣溫17.6℃,年平均降水量1480.2毫米。

水文

太和鎮境內有3條支流屬便江水系二級支流注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分別由柏林鎮經太和村,龍形市鄉經連魚、小江村、由鯉魚塘鎮經寺邊村匯入注江上游,注江上游在太和鎮境內經寺邊村、五合村、雙合村、鹽塘村、桐木村5村,境內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太和鎮有耕地面積19584萬畝,人均0.91畝;林地面積2萬畝。
水資源
太和鎮水資源主要是地表水資源,注江水系從東、南、北三面環抱全鎮。
礦產資源
太和鎮境內礦產較少主要為錳石。

人口

民族以漢族為主;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158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21人,城鎮化率20%。另有流動人口4021人。總人口中,男性11206人,占51.9%;女性10381人,占49.1%;14歲以下3240人,占15%;15~64歲15931人,占73.7%;65歲以上2438人,占1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人口自然增長率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19人。
太和新貌太和新貌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太和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9560萬元,比2009年增長68%。其中第一產增加值9218萬元,比2009年增長14.8%;第二產增加值33560萬元,比2009年增長107.6%,第三產增加值6782萬元,比2009年增長28.3%。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億元,比2012年增長18.9%。

第一產業

201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9218元。人平純收入6710萬元,比2009年增長10%;2010年太和鎮糧食產量6198.8噸,菸葉產量344.4噸,出欄肉豬14706頭,產量1029噸,牛505頭,產量51噸。
2011年太和鎮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78萬元,比2010年增加6.3%,占GDP的比重5.6%。農民人均純收入10539元。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萬元,比2010年增長26.8%

第二產業

2010年太和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3560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2.5億元,比2009年增長22.5%;比2009年增長104.2%。
2011年太和鎮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77920萬元,比2010年增長36.5%,占GDP的比重88.7%。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000萬元。

第三產業

2010年第三產業完成6782萬元,比2009年增長28.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00萬元,比2009年增長51%;財政總收入完成3900萬元,比2009年增長372%。
2011年末太和鎮共有商業網點198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66萬元,比2010年增加3.6%。集市貿易成交額1906萬元,比2010年增加2.5%。2011年鄉財政總收入15058萬元,比2010年增長50.2%,比1978年增長40倍。
2013年財政總收入5288萬元,比2012年增長7.9%;固定資產投資22.6億元,比2012年增長47.6%。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2年下半年以來,完成了總投資1949萬元的七大鎮區改造工程項目。
一是投資220萬元的鎮區道路提質改造工程,大道全長3000米,鋪設路沿石3200米、人行道板7500平方米,路面硬化2800立方米,修建排水溝1600米。
太和鎮新農村太和鎮新農村
二是投資200萬元的鎮區綠化工程,修建花池5000平方米、休閒綠地12處3100平方米,綠化8100平方米,新栽8公分樟樹286棵。
三是投資600餘萬元的鎮區立面改造工程,屋頂“平改坡”260戶、3400米,牆麵粉刷33000餘平方米,安裝廣告牌2000餘平方米。
四是投資300餘萬元的鎮區環境衛生整治項目,新建垃圾中轉站1個,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購置環衛斗車80餘輛,除草機15台及口罩、夾鉗、工作服等環衛設施。
五是投資500餘萬元的鎮區自來水工程,埋設管道5000餘米,修建水塔1座,安裝自來水400餘戶。
六是投資80餘萬元的鎮區拆危拆舊工程,拆除舊房28戶、74間,拆除雜房、廁所、烤房83戶、175間,拆除廠棚57個。
七是投資49萬元的鎮區亮化工程,安裝路燈62盞。
2011年末太和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50%。電信服務網點19個;固定電話用戶0.05萬戶,用戶普及率達到9%;行動電話用戶0.78萬戶,用戶普及率為90%,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有發電企業2家,2011年發電0.02億度。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60公里,用電負荷300000千瓦,供電可靠率9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太和鎮有15個農家書屋,各類科普圖書7400冊。2011年末太和鎮經常參加體育煅練的人數占總人口的26%。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太和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318人,專任教師15人。國小10所,在校生962人,專任教師7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20人,專任教師3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小升初升學率93%,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2011年教育經費達36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1%,比2010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主要學校:太和中學、太和國小
太和鎮國小太和鎮國小
2013年太和鎮為有效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投資32萬元和23萬元對雙合、鹽塘兩個村小進行維修,包括校門校舍的修繕、運動場的改擴建、課桌椅等教學設備添置等。改造後的村小已全部驗收合格。

科技事業

2011末,太和鎮各類科技人才30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26人,經營管理人才112人,技能人才34人,農村實用人才36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太和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其中縣屬醫院1所,村衛生室15所。專業衛生人員3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萬人,參合率9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2.5歲。

社會保障

2011年太和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403戶420人,支出3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五保戶供養157人,支出33萬元,比2010年增長2.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00人次,共支出4萬元,比2010年增長3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6人,支出60.5萬元,比2010年增長25%。

交通

太和鎮境內有省道S212通過境內,現有通村公路全部硬化,總長約6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歷史古蹟

太和鎮名勝古蹟有仁沖村的石鼓和中灣村的石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