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寺

天聖寺

天聖寺為唐元和間(806~820年)之杏溪寺,亦稱杏溪蘭若。位於現安康市城西,金川街道、西關國小西端南側,西堤以西約500米,三橋東約300米,七里溝渡口南岸。

按古源法師《安康佛教簡史(初稿)》:天聖寺開創於唐朝,肇興於北宋,開山祖師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師。

又據《興安州志·祠祀志》載:“天聖寺,在西津渡之南,創於宋時。至明洪武十七年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聖寺
  • 外文名稱:Tiansheng Temple
  • 地理位置:安康市天聖寺
  • 開放時間:早上9:00 到晚上5:00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
  • 亦稱:杏溪蘭若
  • 開創於:唐朝
  • 肇興於:北宋
天聖寺,天聖寺歷史依據,天聖寺主體,天聖寺其他殿,安陽天盛寺官網,天聖寺歷代詩詞,《金州別姚合》,《游杏溪蘭若》,《金州送僧皎然》,《春遊天聖寺》,《遊興安州西寺口占》,《天聖寺題壁》,《過杏溪寺寄姚員外》,地圖信息,

天聖寺

天聖寺歷史依據

天聖寺為唐元和間(806~820年)之杏溪寺,亦稱杏溪蘭若。唐詩僧無可《過杏溪寺寄姚員外》詩云:“門經眾峰頭,盤崖復轉溝。雲僧隨樹老,杏水落江流”。
天聖寺大雄寶殿天聖寺大雄寶殿
據陳敏先生編撰之《全唐詩人名考證》之《唐金州有杏溪》條云:“無可《過杏溪寺寄姚員外》;又有《酬姚員外見過林下》詩;方乾亦有《送姚員外赴金州》詩,是知姚員外即姚合。姚合亦有《杏溪十首》詩和《游杏溪蘭若》詩:“踏得度溪灣,晨游暮不還。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據此則唐元和間金州有杏溪寺無疑。
1982年,安康公路總段工程隊基建施工,於今張坎下菜園出土一方宋淳熙元年(1174年)買地券,券文云:“宜於金州西城縣永寧鄉第十四都杏溪村安厝宅兆”,是知天聖寺所在為宋之杏溪村。
又據1984年金堂寺佛教管理委員會所編之《安康佛寺》油印稿云:“本寺開山祖師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師,初名華嚴寺,宋天聖年間(1025~1029)會修,改今名”。按:皎然和尚未嘗至安康,倒是默然上人與姚合唱和頗多,疑,皎然為默然之誤。無論是皎然或默然,寺始建於唐代當是古今共識,到了宋天聖年間重修,才改今名天聖寺。故《興安州志》云:“天聖寺,在西津渡之南。創建於宋時,”傳說“宋有妙覺三藏弘教,元有松明和尚繼任法席,戒德精嚴,聞於朝,頒《大藏》全部,開期傳戒,法侶流布四方”(《安康佛寺》)。
康熙《興安州志》又云:“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毀於寇,惟鐘樓僅存。中有古柏二株,蓋不記年矣。明末國初,枯而復生。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游擊屈復泰重建。前為山門,後為天王殿,最後為大雄殿,東偏為伽藍殿,西偏為地藏殿,最後為藏經樓,中貯《大藏經》一部。極北漢江之濱為彌勒殿,規模頗壯麗可觀。”
《重續興安府志·金石志》載:民國初,“寺存毗盧佛造像一尊,高四尺五寸,睜眼,細腰,確為隋時物。”毗盧佛,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守護神。善神。被佛教徒視為具有保護能力,並能創造和降魔之大神。
魯論《重續興安府志》談安康宗教時說:“天聖寺惜後起無人,無英才大德卓錫。僅能維持現狀,所以無大發展,”清末民國初,“有寺僧靜齋,上達下壽者銳意圖治,振興宗風,始遣其徒先後四方求戒,自此方有一線曙光。”《安康佛寺稿》亦云:“清末民初,達壽老和尚繼任法席,整頓寺宇,開單接眾,並剃度弟子八人:古成、古寶、古蓮、古訓、古鼎、古原、古金、古醒,繼往開來,寺業興旺,又捐資興學,廣培僧材,親送蓮、訓、鼎三人到西安臥龍寺受戒,送古寶到南京寶華山受戒。古氏兄弟學業精進,畢業回山,重修戒律,再修法堂,慈雲更蔭,慧日重明,安康佛教一改舊觀。”天聖寺布局

天聖寺主體

天聖寺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分為中、東、西三路,均為園林式建築。中路為佛寺的主體,從北向南依次為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以及塔院。東路以庭院式建築為主,包括方丈院、客堂、寮房、伽藍殿、竹林院等院落。西路建築是幾座自成體系的殿堂組合,有地藏殿、寫經室、清靜齋、放生池等院落。

天聖寺其他殿

天聖寺還有三處下院,分別為:漢水之濱的彌勒殿;後山腳下的眼光殿;岩頭渡南的慈雲閣,閣奉毗盧佛造像。漢水北的花園溝,曾是天聖寺的花園。至上世紀的六十年中期,寺院尚有基地十畝,僧房二十間,住僧三人,居士一人。存有大雄寶殿和藏經樓,收藏有元、明三藏經版千餘塊。

安陽天盛寺官網

天盛寺

天聖寺歷代詩詞

《金州別姚合》

《金州別姚合》:“日日西亭上,春留到夏殘。言之離別易,勉以道途難。山出一千里,西行三百灘。松間樓里月,秋入武陵看。”
游天聖寺殘卷游天聖寺殘卷

《游杏溪蘭若》

《游杏溪蘭若》詩:“踏得度溪灣,晨游暮不還。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

《金州送僧皎然》

金州刺史姚合《金州送僧皎然》詩:“出家侍母前,至孝自通禪。伏日江頭別,秋風檣下眠。鳥聲猿更促,石色樹相連。此路多如此,師行更與緣。”

《春遊天聖寺》

明溫仁和留有《春遊天聖寺》詩:“偶於西寺寄行蹤,躡蹬扳蘿路幾重。紅日浴江濛霧雨,晨鐘禮佛聽蛟龍。春容改岸花邊柳,石榻經年苔伴葑。曾到老僧禪定處,北隅猶掛壁間筇。”

《遊興安州西寺口占》

清劉德新也有《遊興安州西寺口占》:“斷續鐘聲郭外尋,背流環嶂結雙林。南山雨歇嵐光翠,西渡風輕草木深。覆地幽篁棲鳳趾,參天古柏和龍吟。倚樓閒望江邊棹,若個能知作揖心。”

《天聖寺題壁》

清柳曉明有《天聖寺題壁》:“愛訪菩提境,欣借翠柏眠。灑涓傾花露,詩清瀉潤泉。生無世俗韻,老欲結僧緣。睡覺鐘聲曉,窗勝松子煙。”

《過杏溪寺寄姚員外》

唐詩僧無可《過杏溪寺寄姚員外》詩云:“門經眾峰頭,盤崖復轉溝。雲僧隨樹老,杏水落江流”。

地圖信息

地址:安康市嵐皋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