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摩牙寺

天摩牙寺

天摩牙寺俗名西邊大寺,又名雲隱寺天姥寺,在山龍山於圖城遺址西南側,距縣城15千米。最初建於唐代南詔國時期,為佛教道教並重的寺觀,初名雲隱寺,又因山頂建有道教寺觀斗姥閣,又稱天姥崖或天姥寺。

據傳,寺廟初建時,半山腰建有浮屠(塔),至明代時,蒙化土知府左琳、左瑛和其母張恭人進行擴建,增建了大佛殿、輪藏殿、圓通寶閣、天王殿等佛教寺廟。

文化大革命”中,寺院遭毀壞,1978年開始修復,道佛寺院發展到38院(殿)。在雲隱寺寺觀群中,還有蒙國土主廟,內祀細奴邏;三公主殿,內祀白族三公主。

天摩牙寺在歷史上是道、佛二教的活動場所,在滇西享有盛名,同時也是有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是天摩牙寺的春斗朝山廟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摩牙寺
  • 地理位置:山龍山於圖城遺址西南側
  • 著名景點:斗姥閣、蒙國土主廟
  • 別名:西邊大寺、雲隱寺、天姥寺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

發展歷史

天摩牙寺,古名雲隱寺,俗名西邊大寺。距巍山縣城西北15公里。此寺初建於南詔時期,明代時,巍山彝族左土司致力增建,使之成為滇西地區的大廟之一。
寺初為佛教寺院,後來道教興盛擠入其中,並與當地彝族土主信仰混雜在一起,成了佛、道、巫三教合流的龐大宗教建築群。因寺建地當時歸屬天摩牙里,故名天摩牙寺。山中建有道教宮觀斗姥閣,又稱天姥崖。
自唐代以來,這裡出了不少高僧,如唐代的蘇國師、贊陀崛多,明代的悟空、白水、無住擔當,清代的海崇、寂旭等。明代狀元楊升庵、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慕名游雲隱寺,留有詩文傳世。

主要景點

天摩牙寺寺觀群中,還建有南詔土主廟,內祀細奴邏。建有三公主殿,內祀細奴邏妻白族三公主。
每年農曆二月十三,白族民眾都趕到這裡接三公主,從二月十二日晚就入住三公主殿,十三日一大早就把三公主接到大理。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是天摩牙寺朝山廟會,遊人香客日達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