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爪陸龜屬

四爪陸龜屬

四爪陸龜屬絕大多數歐陸的分布區域都在環地中海外圍,所以也屬於地中海陸龜家族的一員。在地中海陸龜中僅次於四趾陸龜,是數量第二大的陸龜族群。

基本介紹

歐洲陸龜,基本信息,生物特徵,緣翹陸龜,基本信息,生物特徵,四爪陸龜,基本信息,生物特徵,赫曼陸龜,基本信息,生物特徵,

歐洲陸龜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歐洲陸龜
ee
俗名別名: 歐陸
英 文 名::Spur-thighed tortoise
拉丁學名::Testudo graeca
地理分布:背甲16-20公分
瀕危狀態 CITES-
繁殖方式:卵生
食性:以植物花葉為食。
分布:北非,歐洲西南部,南斯拉夫至伊朗及前蘇聯西部間。
形態特徵:上臀甲1枚,後大腿內側具有大型圓錐狀鱗片,以及尾部無任何大型角質鱗片。
原產地: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諸國
棲息環境:乾燥草原與森林地帶。
體長:背甲13-17公分。
適溫:攝氏15-30度。
歐洲陸龜體型與體色的變異都很大,在地中海陸龜中僅次於四爪陸龜,是數量第二大的陸龜。目前在分類上還存在許多爭議。基本上,分布廣泛的歐洲陸龜適應力都比較強,在原產地可冬眠,在人工環境中歐陸都很能適應,一般蔬果都能接受,多數在購買當天就會進食,不太需要適應期。野外個體腹甲10厘米,背甲14厘米以上即可繁殖,每次產蛋4-6枚,孵化期需要60-80天,只相當於其他陸龜一半的孵化時間。

生物特徵

隨著越來多的新發現個體,目前已經有專家歸納出至少15個亞種之多,除了以上四種之外還有T. g. anamurensis, T. g. antakyensis, T. g. armeniaca, T. g. buxtoni, T. g. cyrenaica, T. g. floweri, T. g. nabeulensis, T. g. nikolskii, T. g. perses, T. g. soussensis, T. g. terrestris等十一種。雖然這種分類並未正式得到學術上的認可,但是由這么多的亞種來看歐洲陸龜的確是很難分類與辨別的龜種。也難怪一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歐洲陸龜的真貌。但是至少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了。
對一般人來說,倒是不需要去深究歐陸的真正亞種,經過專家的DNA檢驗,基本上歐陸眾多的亞種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基因截然不同的領導系群:
T. g. graeca系群---分布區以非洲北部為主,飼養繁殖都比較困難。
T. g. IBERA 系群---以中東與歐洲為分布範圍。飼養繁殖都比較容易。包括黃金歐陸在內。
由於絕大多數歐陸的分布區域都在環地中海外圍,所以也屬於地中海陸龜家族的一員。在地中海陸龜中僅次於四趾陸龜,是數量第二大的陸龜族群。
近來廣受歡迎的黃金歐陸其實就是T. g. terrestris和T. g. floweri兩個亞種,主要分布在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等國,因為分布區重疊,體色也十分接近,所以通常都混合出售,實際上去細分還是分得出差別的。T. g. terrestris體型較大,背甲較高圓,數量比較多;T. g. floweri體型較小,也是所有亞種中最小的一種,尾巴中央有一塊黑斑,數量比較少。全世界寵物市場上的地中海陸龜都是以約旦為主要出口國,絕大多數號稱CB的個體其實都是當地或外圍國家所採集的野生個體。另外還有一些標示東歐國家的CB個體同樣也是野生的個體。
即使絕大多數都是野生個體,對T. g. ibera系群的歐陸來說,在人工環境中都很能夠適應,一般蔬果食物都能接受,多數在購買當天就會進食,不需要很長的適應期。繁殖難度也不高。基本上雌性的體型大於雄性,雄性尾巴較粗大,腹甲有凹陷。只要有相配的成體,交配產卵都不是難事。由於體型較小,所以每次下的蛋在6-8顆之間。在攝氏30度孵育約60-80天可以孵化。
但是對於T. g. graeca系群的北非歐陸來說,飼養和繁殖難度就比較高了。因為這類歐陸對於環境和伴侶的敏感度都比較高,在人工環境繁殖成功的可能性比較低,如果環境濕度高一點就會出現流鼻水症狀,龜性也比較膽怯,不適合與其它龜種混養。所以在購買的時候最好先問清楚是那一地區或系群的歐陸,並且挑選體色花紋都比較接近的個體,可以有效提高繁殖的成功率。雌龜產卵平均4-5顆,在30。5-31。5度之間孵育,約68-80天可以孵化。

緣翹陸龜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緣翹陸龜
四爪陸龜屬
俗名別名:扇尾陸龜、飾紋陸龜
英 文 名:Marginated Tortoise
拉丁學名:Testudo marginata
品種緣翹陸龜目前被區分為三個亞種分別為:
Testudo marginata weissingeri
Testudo marginata sarda
Testudo marginata marginata
地理分布:希臘、義大利
瀕危狀態:CITES-
體形尺寸:30cm~35cm
繁殖方式 卵生。緣翹陸龜約會在5~6月間陸續產下約三窩的蛋,一次產量約15顆左右,孵化溫度約31。5℃,歷經60~100天。
食 性 食性與一般歐州陸龜相同

生物特徵

緣翹陸龜目前被區分為三個亞種分別為:Testudo m. weissingeri/Testudo m. sarda/Testudo m. marginata,最主要的亞種為Testudo m. marginata,分布範圍在希臘及希臘各海島間,而亞種Testudo m. sarda分布於義大利及義大利的薩丁島,分布最少的則是亞種Testudo m. weissingeri只分布在希臘最南端。marginata與sarda最大差別在於尾盾,前者尾盾有強烈的巨齒狀,而後者扇形的尾盾較為平整,至於weissingeri與marginata外型相差不大,不過weissingeri體型相較之下較小。緣翹陸龜有幾個特徵與歐洲陸龜極為相似,其中一個特徵就是腹甲後部有一個可折合的活動韌帶可以保護後腿及尾部,據推測緣翹陸龜是從歐洲陸龜演化而來,可能是為了要更能適應山區生活而進化的,緣翹陸龜體型變化很大weissingeri與marginata分部都是重疊的,也經常雜交繁殖。
緣翹陸龜是歐洲大陸所分布的陸龜種類中體型最大的,成體體長可達30cm~35cm,重量約5公斤左右,雄龜比雌龜大,雄龜特徵腹甲凹陷,尾巴粗長,棲息地區以山區為主,棲息高度約1600公尺左右,它們體型及體色都是為因應高山生活而改變的,背甲呈現黑色是有作用的,因為黑背甲是為了能夠在短暫的太陽光線間快速吸收熱能,幫助它們維持體內溫度。緣翹陸龜最主要食物為雜草菊科植物,但是野生緣翹陸龜,在幼龜階段至亞成體間他們會經常捕食蝸牛蚯蚓,越接近成體食性越趨於植物性。
緣翹陸龜與其它地中海型陸龜一樣都是冬眠甦醒後,開始發情、交配及產卵,大致上4~8月為春夏乾燥炎熱,9~3月為秋冬潮濕多雨,春夏平均溫為20℃~35℃,秋冬平均溫約0℃~10℃之間。緣翹陸龜約會在5~6月間陸續產下約三窩的蛋,一次產量約15顆左右,孵化溫度約31.5℃,歷經60~100天。許多分布於熱帶的陸龜種類,卵的孵化期都在100~200天之間,但歐洲大陸屬溫帶地區,夏季較短,所以為了因應短暫的夏季,相對孵化時間縮短。
緣翹陸龜冬眠季節與其它地中海陸龜相同,一般會在3月中旬甦醒活動到10月初又會開始冬眠,所有地中海型陸龜冬眠溫度最低只能承受在4℃~5℃之間,也是最理想的冬眠溫度,所以所有地中海型陸龜都會鑿洞利用深淺來尋求適合溫度冬眠,如果低於4℃以下都必定會造成死亡的,而溫度只要上升至6℃以上,它們就會甦醒。專家推測地中海型陸龜種類與其它陸龜種類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體記憶體著含醣分的抗凍液體,可以幫助他們忍受0℃以下低溫。冬眠與否一值以來在國內都是有爭議的,但不管如何,冬眠對於生育能力、健康方面及生活習性能否接軌,都有正面作用。
習性:這是一種適應力比較強的種類,對食物及環境的改變較不敏感。它們的食性與一般歐洲陸龜相同。只要飼養得當,繁殖就十分容易。緣翹並不喜歡喝水,所以可以供應水份含量較高的蔬果類就足夠。

四爪陸龜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四爪陸龜
俗名別名:蘇俄陸龜、俄羅斯陸龜、阿富汗陸龜、中亞陸龜
英 文 名: four-toed Tortoises
拉丁學名: Testudo horsfieldi
品種 四趾陸龜區分為四個亞種:
Testudo horsfieldi kazachtanica
Testudo horsfieldi rustmovi
Testudo horsfieldi horsfieldii
Testudo horsfieldi baluchiorum
地理分布:歐洲俄羅斯部分至中亞國家
瀕危狀態:CITES-國家級一級保護動物
四爪陸龜屬
體形尺寸:15cm~25cm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早春(三月到五月),陸龜自冬眠中醒來後立即開始尋找配偶。它們的求偶和交尾的儀式有些與眾不同。雄龜會逼近雌龜,並再三地圍著她繞圈子,然後停下來臉朝著她的正面。他會伸長脖子,直勾勾地盯著她的臉,並快速地將頭部拉上拉下。在這個過程中,偶然會出現雄龜咬齧和撞擊雌龜的現象。在交尾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一系列高亢的“咯咯”聲和“吱吱”聲。
食性 食物完全由草本植物和多肉植物組成,包括草(新鮮的和乾的),嫩枝,花,果實以及各種當地野生和人工栽培的植物的幼嫩莖葉。

生物特徵

四爪陸龜背甲長12-16cm,寬10-14cm。背甲中部略微扁平,看上去其背甲基本上呈圓形。
頭部與四肢均具黃色,它的頭比較小,頂部有對稱的大鱗;喙緣鋸齒狀。前肢粗壯而略扁,後肢為圓柱形;共有四爪,趾間無蹼;成年龜體色為黃橄欖色或草綠色,並有不規則黑斑;腹部甲殼大而平,呈黑色,邊緣為鮮黃色,並有同心環紋。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間無蹼。前臂與脛部有堅硬大鱗,股後有一叢錐形大鱗。同齡四爪陸龜,雌龜大於雄龜,雌龜尾較短,尾根部粗壯,而雄龜尾較細長。
四爪陸龜分布範圍橫跨中亞地區及歐洲地區,從俄羅斯西南部(歐洲部分)至中國西北部及向西延伸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中亞地區)都有分布,不過分布最多的還是在俄羅斯境內。
四爪陸龜棲息環境為海拔1500公尺高度以上的乾燥草原及岩石沙漠,這些乾燥貧瘠的山區都是屬乾燥及半乾燥天候,而且四季溫差超過30℃以上,夏季平均溫為25℃~30℃,冬季平均溫都不會超過10℃,甚至會出現0℃以下低溫,大致上3~8月為春夏,9~2月為冬季,冬夏各占一半,不過炎熱的夏季可能只會集中在6~7月間,其餘月份很難超過29℃的溫度。
四爪陸龜區分為四個亞種,學名為T. h. kazachtanica/T. h. rustmovi/T. h. horsfieldii/T. h. baluchiorum,一般成熟體長約15cm~20cm,少部分個體體長會超過20cm達23cm,成熟期約15~20年,體色部分變化也相當大。四爪陸龜一年當中活動的期間非常短,大約三個月左右,其餘多數時間都在地洞中,它們會選擇春雨過後挖掘洞穴,因為下雨過后土壤會變的比較鬆軟,較容易挖掘,它們喜歡挖掘含沙的土質,通常會挖掘80cm~200cm的深度躲藏,並且會選擇偏愛的地點,所以通常同一地點會有好幾個巢穴,而它們活動期間也就是集中在3~5月的繁殖季節。3~5月繁殖季後,相對大約5~6月雌龜則會產下2~6顆的卵,孵化溫度約30℃左右,孵化期約80~110天,所以幼龜約會在8月份全部孵出,幼龜敷出後一個月不到,就必須經歷它們第一次的冬眠期。四趾陸龜棲息在非常乾燥的環境,平均濕度約55%左右,環境上最好要保持乾燥,避免環境濕度過高導致外甲殼潰爛。野外食物大部分是青草、菊科花葉與仙人掌等多肉多汁的植物。
四爪陸龜通常在3~5月最為活躍,6、7月以後就會慢慢的活動減緩,只會在黃昏之前活動儘快大量進食,因為它們開始為冬眠做準備,約9月份會進入冬眠。四趾陸龜棲息在野外如此惡劣氣候環境,當進入冬季時,它們會埋藏地底利用冬眠來度過冬季,因為在地底下溫度是非常穩定的,不管地表面上溫度如何變化,甚至0℃以下的低溫,在地底下溫度都可以很穩定的維持自5℃以上,而最理想的冬眠溫度大約4℃~5℃之間,他們會自己尋找適合的溫度來進行冬眠。在冬眠期間他們會儘量減緩活動,減緩新陳代謝,避免過度消耗脂肪,才可以順利度過冬季,當2~3月溫度上升到8℃~10℃時,它們會從冬眠狀態中甦醒,鑽出表面。
有一點值得注意,冬眠之前必須是健康的個體,才可能成功的冬眠,不僅是地中海型的陸龜而已,這一點適用在所有的龜類,要冬眠前必須要確實的做好健檢,不健康的個體最好防止冬眠或只做短暫的冬眠。專家推測地中海型陸龜種類與其它陸龜種類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體記憶體著含醣分的抗凍液體,可以幫助他們忍受0℃以下低溫,與其它會冬眠的陸龜種類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它們冬眠是必需性的。不給予冬眠或只做短期冬眠,這只是對於生病個體所做的一項緊急應變措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數據資料顯示,不給予冬眠能長期飼養存活的,缺乏冬眠會引發多種淺在的危險,例如:成長過速及長期緊迫,這些都是致命的因素。或許多年後cb個體會突破冬眠的障礙,不過再次強調目前為止並沒有成功的案例,人工飼養環境冬眠是一件高難度的工程,在棲地是一種淘汰機制,只有健康個體才能存活。

赫曼陸龜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赫曼陸龜
俗名別名:赫曼
英 文 名::Hermann
拉丁學名:Testudo hermanni
赫曼陸龜區分為兩個亞種:
四爪陸龜屬
東部赫曼Testudo hermanni boettgeri
西部赫曼Testudo hermanni hermanni
地理分布:南歐,東歐巴爾幹半島及土耳其
瀕危狀態:CITES-
繁殖方式:卵生
體形尺寸:14cm~16cm
西部赫曼因為體型較小,雌龜每次產卵3顆,而東部赫曼雌龜每次可以產下5-8顆蛋,在30度左右的溫度,約56-65天就可以孵化。
食性 草食性。主要食雜草及仙人掌等高纖植物。
赫曼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適中的售價以及中等大小的體形,都使之成為非常合格的入門品種。
赫曼陸龜壽命較長,飼養情況下不冬眠約有70-80年,按時冬眠約有120年壽命。飼養背甲5厘米以內的小龜不建議冬眠。一種非常適合在中國大陸飼養的陸龜,對環境要求不高。因為飼養難度很低和適應環境能力很高,很少被玩家養死的案例,所以建議儘量飼養小個的人工個體。野生大個體體較多攜帶皰疹病原體,和寄生蟲。
赫曼陸龜(T.h.boettgeri),陸龜科。雜食性,尤其嗜食豆類植物,有時也會捕食蚯蚓蝸牛及昆蟲。非洲北部、歐洲南部和亞洲中部,薩丁尼亞島,科西嘉島。甲長不超過20公分。具有上臀盾1枚,大腿上並無大型疣狀鱗片,前肢前緣上計有5-10列小型鱗片。棲息於乾燥草原或灌木丘陵地帶內植物豐富且濕度較低的區域。成體背甲大小約15-20cm。

生物特徵

赫曼陸龜是歐洲最普遍的入門龜。也是溫帶陸龜的代表。它們分布於南歐地中海周圍地區,所以算是溫帶陸龜,也因此有冬眠的習慣。它們在產地冬眠的月份是十月至次年四月。
近年來由東歐國家如南斯拉夫及土耳其等國家每年有大量出口。前者一年可出口4萬隻赫曼至西歐英國及中歐德國等國家。其中五分之四會死亡。所以事實上,造成動物滅絕的源頭就是一些以先進國家自居的歐美大國。而非那些捕捉動物的落後國家。通常保護越進步的國家也是寵物需求量越大的國家如英,美等國。
赫曼陸龜有兩個亞種。由眼睛後方有無斑點狀的鱗片來區分。有斑點的是西部赫曼(T.h. hermanni),體型比較小,體色比較鮮明,背甲比較高聳,分布在由西班牙到義大利西北部的地中海西半部外圍區域; 而東部赫曼(T.h. boettgeri)沒有斑點,體型比較大。背甲比較扁平,分布在義大利南部到巴爾幹半島間的東歐地區。棲息地區都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夏天干燥炎熱,冬季濕冷。東部赫曼陸龜分布較廣,棲息環境從人類居住平地至500~700公尺高度的山坡地都有發現,而西部赫曼只棲息在山坡地中茂密荊棘叢林,與東部赫曼比較,西部赫曼棲息環境更加乾燥。大致上來說越往北方平均溫越低,越往南方平均溫越高,冬季平均溫為0℃~10℃,夏季平均溫為25℃~40℃。赫曼陸龜為純草食性,地中海型陸龜最常食用的植物不外乎是雜草及仙人掌等高纖植物。它們非常聰明,很快會認得主人而且很快就會顯現固定的行為模式與習慣。本屬陸龜雌龜通常大於雄龜。兩者在尾巴尖端都有硬棘。生性活潑好動,很會挖洞,如養在院子裡,要注意防逃措施。
赫曼陸龜-東部體型大於西部,雌龜體型大於雄龜,在野外必須7年才能完全成熟,原則上不管東部或西部赫曼背甲長度都不會超過20cm,大致上雄龜成熟體型背甲約13~14cm,而雌龜成熟體型體長也在15~16cm左右,就都具備了繁殖能力了,在野外發現最大個體也不過在17cm~19cm之間,之前很多關於赫曼陸龜資料,記錄成體可超過25cm,不過那是先前曾被發現背甲長度27cm的紀錄資料,而多數採樣,背甲長度都不超過20cm。順帶一提,地中海型陸龜多數種類分布都有重疊,所以至今仍不斷的發表新物種或亞種,而這些現象的發生仍眾說云云,是雜交,還是全球溫室化導致物種必須進化或遷徙?並沒有確實的答案。
赫曼屬於較具有攻擊性的陸龜,最好不要將多隻雄龜養在一起。也不要與其它種類的陸龜混養。它們要養到3-5年以上才會成年,所以養陸龜是一種很長期的嗜好。西部赫曼因為體型較小,雌龜每次產卵3顆,而東部赫曼雌龜每次可以產下5-8顆蛋,在30度左右的溫度,約56-65天就可以孵化。雄龜在繁殖期為追咬雌龜的後腿部和頭部,所以要多注意以免雌龜受傷。
赫曼陸龜冬眠季節與四趾陸龜差異不大,一般3~10月為春夏,反之11~2月為冬眠期間,所有地中海型陸龜冬眠溫度最低只能承受在4℃~5℃之間,也是最理想的冬眠溫度,所有地中海型陸龜都會鑿洞利用深淺來尋求適合溫度冬眠,如果低於4℃以下都必定會造成死亡的,而溫度只要上升至6℃以上,它們就會甦醒。專家推測地中海型陸龜種類與其它陸龜種類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體內儲存著含醣分的抗凍液體,可以幫助他們忍受0℃以下低溫。
與赫曼近似的歐洲陸龜,或稱希臘陸龜(Testudo gracea)亞種眾多,棲地接近,雜交的情況頗多,族群數量僅次於四趾為地中海陸龜第二大品種,許多種類外型十分類似,習性相同,很難區分。
習性:赫曼屬於較具有攻擊性的陸龜,最好不要將多隻雄龜養在一起。也不要與其它種類的陸龜混養。它們要養到3-5年以上才會成年,所以養陸龜是一種很長期的嗜好。雄龜在繁殖期為追咬雌龜的後腿部和頭部,所以要多注意以免雌龜受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