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龜中之寶——四爪陸龜

又叫旱龜,體形較為短小,背甲長度為12—16厘米,寬度為10—14厘米,甲殼的高度為6.9—7.6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爪陸龜
  • 別稱:旱龜
  • :動物界
  • :龜
  • 分布區域:中國、哈薩克斯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國
特徵,主要分布區,生活環境,繁殖,

特徵

又叫旱龜,體形較為短小,背甲長度為12—16厘米,寬度為10—14厘米,甲殼的高度為6.9—7.6厘米。頭部為黃色,也比較小,上喙的正中有3個尖形突起,喙的邊緣呈鋸齒狀。頭的背面正中有對稱排列的大鱗,其餘鱗片較為細小。背甲高而隆起,但脊部較平,與大而平坦的腹甲直接相連,中間沒有韌帶組織,腹甲的前緣略有凹陷,後緣有較深的缺刻。背甲和腹甲的盾片中央都是棕黑色,有寬度不等的黃色邊緣,略向外翻轉,所有盾片均具有明顯的同心環紋。四肢也是黃色,十分強壯,呈圓柱形,前臂和脛部的上面被有堅硬的大鱗片,股後還有一叢錐狀的大鱗片。趾上有4個爪,但沒有蹼。雄性的尾巴細長,雌性的尾巴較短。頭頸、四肢和尾巴均能縮入甲殼內。
我國龜中之寶——四爪陸龜(圖)我國龜中之寶——四爪陸龜(圖)

主要分布區

四爪陸龜在國外分布於哈薩克斯坦、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國,在我國僅分布於新疆霍城縣境內的伊車嘎善、阿克蘇、十月、清水河、三宮、蘆草溝、沙爾布拉克等地,野外總數大約有1000隻左右,僅為50年代時的50%。

生活環境

四爪陸龜生活于海拔700—1000米的黃土丘陵草原半荒漠地區,隱匿於洞穴中,白晝外出活動,行動快捷。洞穴有臨時洞和休眠洞兩種,臨時洞沒有固定的位置,大多選擇蒿草叢和芨芨草的基部進行臨時隱匿,穴深僅有20—30厘米;休眠洞則在向陽的坡地上挖掘,穴深在60厘米以上。四爪陸龜以野蔥、蒲公英、木地膚、早熟禾、頂冰花等10多種植物的花果和肉質的葉為食,偶爾吃蜥蜴、甲蟲等動物性食物,也喜歡飲水,在飲水時常發出低沉的咯咯聲。每年3月中旬出蟄,此時陽坡的積雪已經融化,早春的旱生植物已經發芽,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此後隨著天氣變暖,活動也越來越頻繁。7月份以後又陸續進入夏蟄。

繁殖

發情交配在4—6月,雄性之間也有為了爭奪配偶進行格鬥的現象,常常有數隻雄性一起追逐一隻雌性。雌性在5月下旬開始產卵,一般產在陽坡的黃土地上,挖一個深度為10厘米,直徑為13—15厘米的洞穴,每次產卵2—4枚。卵呈白色,長圓形,大小為41×27毫米,卵重18克。孵化期為60天左右。幼體並不出土活動,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爬出巢穴。可以依據背甲和腹甲盾片上的環紋來判別年齡,一般10—12年達到性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