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群力新區

哈爾濱群力新區

群力新區位於素有"東方小巴黎"美譽的哈爾濱市城市西郊,北瀕美麗的松花江,與市行政中心隔江相望;南靠機場高速公路;西臨長嶺湖風景旅遊區;東與城市中心區緊密相鄰,處於城市上水,上風向,自然生態環境優良。三環、四環路穿行其間,通達性強,是哈爾濱市最具開發潛力的待開發區域,也是城區邊緣僅有的一塊置業寶地。規劃用地面積2733公頃,總建築規模2700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樓盤名:哈爾濱群力新區
  • 樓盤地址哈爾濱
  • 建築面積:3200萬平方米
  • 占地面積:2733公頃
新區簡介,地理位置,交通優勢,基礎設施,供熱,給水,供氣,配套設施,景觀優勢,地質地貌,環境氣候,服務機構,地圖信息,

新區簡介

群力新區原型群力公社,後因公社解體搬遷開發為群力新區。
群力新區位居哈爾濱城市西部,北銜美麗的松花江,與市行政中心一水相隔,臨江濱水,運脈極佳;東與城市中心區相鄰,處於城市上水,上風向;西臨長嶺湖風景旅遊區,秉承天籟,自然生態優良。南靠機場高速公路,東接城市快速路二環路,西連環城高速路四環路,規劃三環穿行其間,為城市新地標,四面縱橫,八方通達,是哈爾濱市最具開發潛力的城市區域,也是城區周緣僅有的一塊置業寶地。
1999年—2010年的《哈爾濱城市總體規劃》,正式確定群力新區為城市居住新區,是哈爾濱市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哈爾濱城市西擴戰略的第一步。
群力新區規劃用地面積2733公頃,總建築規模3200萬平方米。群力新區開發期計畫13-15年。新區的開發建設將從東區入手,東區占地面積1363公頃,開發期計畫分3期共8年完成。經過2006年大面積征遷工作完成後,目前群力新區東部起步區已形成淨地。
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和起步區控詳規劃已獲市政府批准,2007年8月2日,東區“兩橫三縱”主幹道的正式開工,標誌著群力新區基本設施工程全面啟動。

地理位置

哈爾濱市地處松嫩平原東部,松花江右岸,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是黑龍江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
群力新區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西部,松花江南岸。東起河家溝,西至四環路,南起哈雙北線,北至群力堤,總面積27.33平方公里。群力新區處於城市上風向、上游,北鄰松花江,西臨長嶺湖風景旅遊區,具有很強的生態優勢。

交通優勢

對外交通四通八達
★距離機場快速路2.2公里,距離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20公里。
★群力新區距道里市級商業中心極近,直線距離約5公里,通過友誼路的打通、康安路的延續,車行時間僅為5分鐘,與道里商業圈形成緊密的“鄰街”位勢。
★通過現有的工農大街及齒輪路的延續,與南崗區相貫通。
★規劃三環路在群力區通過,同時貫穿南崗區、松北區道外區香坊區。使群力新區成為城市交通中的一個重要新節點。
內部交通縱橫通暢:
★結合新區組團式布局結構,道路系統由三環路和康安路構成十字形式,與城市軌道交通線共同形成快捷的對外聯繫通道。
★東西向主要聯繫道路為規劃的沿堤路、康安路和工農大街—哈雙北線,南北向主要聯繫道路為規劃的四環路、天平路、燕山路、三環路、齒輪路、武威路和職工街。形成的每個組團之間至少有兩條通道相連,組團內部道路基本為方格網形式。
★道路共分為四個等級:城市快速路一條,城市主幹道七條,城市次幹道九條,城市支路五條。
道路廣場用地面積為666.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24.4%,人均道路廣場用地面積為20.8平方米。主幹道道路網密度為1.4公里/平方公里;幹道道路網密度為3.5公里/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

供熱

新區供熱集中由全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在群力新區工程總投資29.6億元建設的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供應。一期工程2台300兆瓦發電機組,預計2008年竣工,採取24小時低溫常供方式,實現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採用當今世界上先進的成熟環保技術—“煙塔合一”排煙技術,同步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脫硫裝置。提高城市熱電聯產供熱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受污染。

給水

群力新區的供水實行分質供水,飲用水由即將竣工的磨盤山水庫供水,生活或生產用水由松花江作水源,規劃總用水量為25.6萬立方米/日。

供氣

群力新區將使用天燃氣,規劃總用氣量為8.4萬立方米/日。近期採用太平莊天燃氣,遠期採用大慶氣源。

配套設施

群力新區在起步建設中堅持“配套設施先行”的理念,讓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基本生活設施逐漸完善起來,為新區的進一步的建設“鋪路”。
起步區配套設施用地規模:
★ 醫療衛生:占地1.2公頃,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
★ 教育科技:占地2.06公頃,建築面積3.09萬平方米
★ 文化娛樂:占地20.67公頃,建築面積39.33萬平方米
★ 體育:占地2.22公頃,建築面積4.44萬平方米
★ 中國小:占地10.06公頃,建築面積8.48萬平方米
市區聯建、政策引導:
為從快、從優加強群力新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工作,群力新區起步區配套設施建設採用市群力新區開發辦與道里區共同聯合建設的方式,充分利用道里區的現有配套設施,在最短的時間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同時,群力新區對自身配套設施建設制定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引導配套設施先行建設完備。

景觀優勢

“宜居生態園林新城、濱江人文活力都市”
通過對景觀的設計,真正達到一個“生態宜居、江環水繞、四季夜未央”的魅力新城區
濱江景觀帶:水岸花園 生態休閒
沿濱江景觀帶,依江畔而行,水天一色,風景怡然,有著道不盡的詩意田園風格,是一處悠閒心境,徜徉自然的好去處。
根據群力新區總體規劃,在群力堤防工程的基礎上加寬至50米,形成濱江景觀帶,總長度10650米。遵循堤內和諧過渡、強化節點,堤上自然流暢、節制開發,堤外環境保育、適度利用的設計原則,通過打造不同風格的鄰里花園、台地花園、親水碼頭等節點,採用台地式、緩坡式等手法營造不同風格的堤坡景觀。必將成為集旅遊、休閒、生態及交通為一體的臨江景觀大道。
內河、內湖:水漫生姿 自然宜居
靜謐、幽美的內河、內湖水系及依水所建的公園,使居民在整個新區可處處感受到“地綠、天藍、水清、空氣新鮮”的良好生態環境。
群力新區內將新建一條景觀內河,內河自西向東,長10公里,宛若巴黎的塞納河,蜿蜒於新區之內,既增加新區景觀,提高宜居環境情趣,又可兼顧雨水自然排出。水系工程由河道和湖面組成,河道水面平均寬度為25米,水深1.5米,景觀綠化面積約63萬平方米。規劃沿水系兩側修建25-30米的綠化帶,綠帶中開闢步行遊覽道,並沿水系流經的區域建設主題公園遊憩廣場、景觀標誌等。
利用內河水系及現有的水聚集場地,在內河流域建設都市樂園、居住綠洲兩個內湖公園。這兩個內湖公園水面最大寬度分別為320米、80米。兩個內湖公園間利用一條連續貫穿的濱水漫步游線連線。(易道8.3)
綠地景觀:出於天然 綠色新城
身居新區之中,碧色蔥蔥,花香滿徑,綠意濃濃,空氣清新,滿目皆是純正的自然風情。綠地景觀是新區生態的一大特色,群力綠地用地面積為449.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6.4%;其中公共綠地面積為394.6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2.3平方米。各組團間既有大面積公園、綠地、林帶相分隔,又有帶狀綠地相聯繫,同時利用現有水塘,布置中心區人工湖,共同形成“點、線、面”的綠地系統,構成全區生態網路系統。大手筆地打造獨特的綠地景觀,產生綠地聚集效應。

地質地貌

哈爾濱,黑龍江省省會,中國東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城市,一個晶瑩剔透的城市,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的城市,恰似展翅的天鵝迎接您的到來。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悠久的歷史、精彩的文化賦予了哈爾濱輝煌的過去。
哈爾濱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1000年前,哈爾濱曾經是金國的首都,在清朝年間更備受重視,是滿清王朝的第一個根據地。過去的100多年,哈爾濱從松花江畔只有3萬居民的漁村發展成一個大都會。隨著十九世紀末中東鐵路的興建,哈爾濱迅速發展起來,形成了現代都市的雛形。現在,我們還可以從許多俄式和歐式建築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哈爾濱已發展成為當時東北亞地區金融貿易中心。當時有16個國家在此設立領事館,28個國家的大約20萬僑民僑居於此,國外僑民占當時哈爾濱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各種國內外企業紛紛在這裡投資設廠。
優秀的地理位置、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富的產業資源創造了哈爾濱巨大的發展潛力。 地理位置: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之間, 總面積 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9區、9縣(市)。下轄道里區、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平房區、松北區、呼蘭區阿城區雙城區五常市尚志市賓縣巴彥縣依蘭縣延壽縣木蘭縣通河縣方正縣。 總人口 980.3萬,其中市區人口472.7萬。
氣候: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綠、滿城丁香;夏季清涼宜人、休閒避暑;秋季秋高氣爽、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雪韻冰情。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有3,040公裡邊境線。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國沿邊開放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連線點。始於1990年,連續舉辦了十五屆的 “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已成為哈爾濱市面向世界各國,特別是對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和東歐等國家開展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橋樑和視窗,正在向國際博覽會邁進。
哈爾濱地域廣闊,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氣清爽,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發展食品加工業和農業經濟的理想地點。這片廣闊的黑土地堪稱中國最肥沃的土壤,適合種植各種食用和紡織用農作物。大豆、馬鈴薯、亞麻、甜菜等農產品產量居全國之首;貂皮、豬鬃、馬尾、黑木耳、猴頭蘑、黑加倫、蕨菜、蜂王漿、椴樹蜜等土特產品馳名中外;藥用植物防風、甘草、刺五加、人參、黃芪等名貴藥材的質量屬全國上乘;哈爾濱的東部和北部生長著紅松、白松、水曲柳、黃柏等珍貴樹種--這些產品為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哈爾濱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亮點。中西合璧的城市風貌,粗獷豪放的北方民族風情,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令人流連忘返,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冰燈遊園會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動顯示了哈爾濱深厚的文化底蘊,“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等美譽更使這座城市平添了一層神秘感。冰雪旅遊、冰雪活動、文廟、極樂寺、聖·索非亞教堂、俄羅斯風情的中央大街蕭紅故居、金代上京會寧府等文物古蹟和玉泉狩獵場東北虎林園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原始森林等500餘處人文自然景觀,與哈爾濱周邊的鏡泊湖五大連池扎龍自然保護區一起構成了中國北方別具一格的特色旅遊地,憑藉這些優勢,哈爾濱市1998年被國家旅遊局評選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豐富的文化生活、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哈爾濱更具現代化城市的魅力。
哈爾濱人民熱情豪爽,前衛時尚。在哈爾濱市的幾個主要商業圈,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等,各類商場、飯店、賓館、娛樂場所林立,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首選。哈爾濱的特色產品包羅萬象,哈爾濱香腸、俄羅斯風味麵包、亞麻、特色產品等 早已享譽海內外。哈爾濱人善於舉辦各種節日盛會,啤酒節、滑雪節、漂流節等活動豐富了哈爾濱的業餘文化生活。
哈爾濱擁有一大批國家一流的高等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聞名遐邇,形成了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效節能、生物工程與高科技行業。中國“神州五號”的成功發射就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貢獻。到200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3所,成人高校17所;累計建成8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1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58項,有20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素質的勞動力為發展現代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
哈大、濱綏、濱州、濱北、拉濱五條鐵路連通國內外,7條主要公路在此交匯。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58條,其中有1條直飛中國香港的特殊管理地區航線,通航城市44個。國內可直飛北京、上海、大連、廣州、深圳等地,國際與首爾、大阪、新潟、哈巴洛夫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海參崴雅庫茨克南薩哈林斯克直接通航,虛擬國際航線可飛往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悉尼墨爾本、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溫哥華等世界各大城市。哈爾濱航空港可辦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機場客貨聯運業務。哈爾濱港口是中國八大內河港口之一,可與俄羅斯界江沿岸的開放城市直接通航。還有經江海聯運通向日本、朝鮮半島及東南亞各港口的松花江黃金水道。1997年,開通了全國第一個內陸鐵路貨運一類口岸—哈爾濱內陸港,可直接辦理進出口業務。
哈爾濱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經過50多年的建設,機械(含汽車)、電子、食品、醫藥、化工五大支柱行業初具規模。在全國40個大類行業中,我市擁有38個,主要產品已達4000多個品種。其中,電站成套設備、工量具、中小軸承、輕合金材料、輕型飛機和直升機、抗生素原料、亞麻紡織7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基地基本形成。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高科技產業正在興起。
第三產業比較發達,商品集散功能強,是中國東北北部商流、物流中心。 進入新世紀,哈爾濱市歷年的各項綜合指標呈不斷增長趨勢,凸顯出哈爾濱市的勃勃生機。
以柱狀、扇形、曲線等圖形表示哈爾濱市2000年以來的各項指標。
包括:全市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進出口貿易,利用外資(契約外資,實際外資,投資產業比例,投資國別比例等)

環境氣候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左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省份與內蒙古自治區各吉林省接壤,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為界。黑龍江省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的東岸,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年平均氣溫1℃,年溫差高達38-48℃。
哈爾濱市地處松嫩平原東,松花江右岸,是黑龍江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中心。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為3.1℃,極端最高氣溫為36.2℃,最低氣溫為-41.4℃。年平均降水量567毫米,無霜期150天,結冰期190天。

服務機構

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有關委辦局負責人為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事機構——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簡稱市群力開發辦)。市群力開發辦是直屬市政府領導的正局級單位,主要負責組織編制群力新區開發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建設計畫;組織編制群力新區規劃和土地利用計畫;組織區內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負責群力開發項目的綜合測算和招投標;區內基礎設施建設;代表市政府與有關部門簽訂合作開發協定,並組織落實等工作。
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開發建設管理辦公室內設處室
一、綜合處
二、經濟發展與合作處
三、工程建設管理處
四、規劃設計處
五、征地拆遷處與信訪議案處合署辦公
六、計畫審計財務處
七、人事處
八、聯合服務中心

地圖信息

地址:道里友誼路與景江東路交匯處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