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內容簡介:借用真切的富於情感的文字吧。比畫筆更動人、更深入,更加細緻入微。相信唯有藉助文字的力量,唯有貼切的溫暖的文字,才能真正抵達畢生熱愛文學和藝術的林徽因。林徽因擁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學貫中西,視野開闊,無論是在自我營建的詩意國度,還是一生執著投身的建築學領域,均達到一種極致。

基本介紹

  • 書名: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327989
  • 作者:也果
  • 出版社:齊魯書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 品牌:齊魯書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編輯推薦: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照不見前後崎嶇的人生。

作者簡介

陳蔚(也果),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釘在風中的釘子》等。

圖書目錄

引言
卷一“一首桃花”(1904—1928)
第一章開明世家
第二章林家有女
第三章京城初見
第四章歐洲之旅
第五章婚事的風波
第六章泰戈爾訪華
第七章赴美留學
卷二“誰愛這不息的變幻”(1928—1937)
第八章東北大學
第九章香山與詩歌
第十章志摩之死
第十一章老金
第十二章太太的客廳
第十三章田野考察
第十四章《九十九度中》及其他
卷三“紅葉里的信念”(1937—1949)
第十五章逃離北平
第十六章昆明生活
第十七章在李莊
第十八章重返昆明
第十九章清華大學
卷四“蓮燈”(1949—1955)
第二十章國徽設計者
第二十一章我們的景泰藍
第二十二章舊城保護
第二十三章人民英雄紀念碑
第二十四章萬古人間四月天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時間得回到春天。回首間,春天的模樣差不多要忘掉,以至於跟過去的任何一個疊加、混淆。通常,光陰就是這樣不理不睬地走失,留下的腳印任誰也看不見。
但是這個春天與眾不同。刻下的印記屬於一次問答。
張愛玲和林徽因,你寫哪一個?
林徽因。
發生在春天的車廂里的回答跟飛馳的車輪一樣迅速,毫不猶疑。接下來需要的同樣是疾速,是奔跑,因為要趕得上飛馳的車輪,趕得上疾風一般流逝的季節。
我決定跟時間一刀兩斷,再不見它的蹤影,不聞它的足音。那是另一段時空,與今年春天無關,與現在距離很遠。我得穿過好長好長的路程才能抵達。
逝去不是遺忘,而是為了懷念。每個人選擇的懷念就是那些形式不一的紀念冊嗎?我開始走近林徽因,沿著幾種可以接近的渠道。一張張經典的照片,浸潤真情的詩篇,他人沉甸甸的記憶,以及從未被風吹散的言語。我在尋找林徽因,尋找屬於林徽因的蹤跡。時間再次充當了嚮導,在逝去的人物與事件中,這一條被標註的線索顯得格外重要。時間是大事記的界碑,是確鑿的見證。現在看來,以詩篇所作的風向標是適宜的:《一曲桃花》、《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紅葉的信念》、《蓮燈》。我確信找到了最恰當的表述方式。因為,再沒有比敞露的內心更真實的了,那是詩意的林徽因的自我表白。
林徽因是真實的,不是杜撰的,不是想像的。傳記的意義不是堆砌、杜撰,而是選擇、甄別,以確立更為可信的言說。對於傳記的寫作,個人以為應當摒棄虛設,從而還原人物最大的真實。寫作者的感受與讀解,絕不能凌駕於歷史之上,必須是貼近地面的,貼近曾經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物。我努力還原著一個可信的林徽因,關於她的個性,她的才華,她的生活,她的事業。或許缺少細節,缺少彼時生活的觀照,但那些紛紜的人影,那些不息的往來,那些有理有據的事件,那些記載著林徽因生命的點滴,以另外一條路徑追溯著往昔。閱讀者獲得的更大的空間感以廣闊的想像力與深厚的閱歷繼續填充。涉足傳記的寫作者無疑是幸運的,不可預知的命運無論怎樣跌宕起伏,此時卻表現出莫大的恩惠,使其得以見證一個生命的始終。唯有步入歷史才發覺埋設著的縱橫交錯的萬千渠道。即使以關聯作旁證,個人識見終是粗疏、短淺,行文中的不足著實難免。
2012年的夏天與秋天,我屬於林徽因。4個月的偕伴,我是那位最忠實的同行者。看著她款款走來,目送她悄然離去。其間,自己終日足不出戶,凌亂的書籍,失了鐘點的生活,而心日趨安定,如窗外守候的夜。因為日漸增長的文字與時間等長。寫至末尾,潸然淚下,計四次。包括一次與家人講述中淚水的奪眶而出。簡樸的文字,無雕飾,無渲染,該是那捶打人心的言語令人激盪。一場有始有終的寫作,讓我心生感喟。一個異想天開的轉換,仿若生命重來。
書寫完了的時候,我想去看看銀杏林。這個念頭自偶然瞥見校園裡的那株銀杏樹開始。我驚嘆眼前一晃而過的銀杏樹,怎么長得如此純粹,如此乾淨,如此得美。11月11日,臨沂大雨後的頭一天,天放晴,大風,約朋友一同去了臨西五路的銀杏林。說來讓人不信了,自己是第一次去那個地方。深秋午後的銀杏林被紛至沓來的觀賞者簇擁,閃著耀眼的金色的光。灰色系的裝束遠遠比不上滿樹金黃。而我只是想打撈一份記憶。風掀動衣袂,臉上的表情看不見。很像民國的女子。友人間的問答沒有結束,接下來的問題是:你說,寫作林徽因對你有沒有影響?
感謝蔣心海先生,給予我最大的信任。感謝齊魯書社,締造出版此書系的美好創意。感謝我的親人,一如既往地默默支持。感謝林徽因,讓我有機會見證一個非凡生命的傳奇。

序言

當時間演變成歷史,點滴平常的記憶化作巨大森嚴的城堡,再難進入。後來者遠遠地觀望,試圖揭開曾經的秘密,由一條暗道接近目標。那些隱藏著的事件,那些視線以外的過往,像一枚磁石,深深吸引著身份不一的探尋者。
20世紀初的中國,依舊延續著“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歷經大動盪、大轉變。清政府的孱弱,列強外侮,軍閥割據混戰,空前的民族危機引發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代表的革命救國運動。一時間,中國的政治風雲變幻,新舊勢力更迭對抗,中西思想文化碰撞交融。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幅跌宕起伏、動盪飄搖的歷史畫面。如今,回首已是百年。撥開浩繁壯闊的歷史長卷,人們探尋歷史的脈絡,尋覓志士名人的足跡。歷史已然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語彙,鑲嵌在昨日的記憶里。而眼前浮現一張張真實的面容,栩栩如生。相較抽象的歷史,人們格外關注那些不可複製的鮮活的生命。歷史的鏡像中顯現的生命是一個個偉大的奇蹟。多少年過去了,依舊如星星一般在夜空中閃爍;多少年過去了,依舊無聲地撥動你我的心弦。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陸官巷。1904年8月,孫中山在美國用英語發表《中國問題之真解決》演講時,首次用了“中華民國”一詞的英譯:Nati.9nalRepublic 0f China。這兩個時間的重疊只是歷史的巧合。命運是偶然,但誰能擺脫冥冥中命運的安排?既然生於那個特殊的時代,林徽因注定是一位非同尋常的女子,注定擁有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歷。重新進入人們視線的林徽因,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女子,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際遇?推卻眾說紛紜,答案躍然而出。記住林徽因,只因她是一個傳奇。
林徽因貌美。“一位高雅的、可愛的姑娘,像一件精美的瓷器”,指的是那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女生。1932年或1933年,貝滿女中的學生郭心暉看到的林徽因,“服飾時髦漂亮,相貌又極美,真像是從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嬌小玲瓏,是我平生見的最美的女子。她講話雖不幽默,卻吸引人。當時我們似乎都忘了聽講,只顧看她人”。作家陳衡哲之妹陳衡粹至今難以忘懷的則是1930年春夏之交,香山上的“驚鴻一瞥”:“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遊覽,半山上一頂山轎下來,我看見轎子裡坐著一位年輕女士。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沒有見過的。想再看一眼,轎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現‘涼艷’兩字。身旁的人告訴我,她是林徽因。用什麼現成話讚美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麗質,而且從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內心深處骨頭縫裡的文采和書香氣息。”
提及林徽因,她的美貌成為必然的話題,“內心深處骨頭縫裡的文采和書香氣息”又是什麼?冰心提及林徽因。說:“她很美麗,很有才氣。”蕭乾的夫人文潔若以為:“林徽因是我生平見過的最令人神往的東方美人。她的美在於神韻——天生麗質和超人的才智與後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如果說美麗是上天的眷顧,那么才氣則是天資(超人的才智)與後天良好教育共同培植的蓮花,生生世世吐露馨香。這樣的美是經久的。世代書香,如花容顏,令林徽因風華絕代。林徽因擁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學貫中西,視野開闊,無論是在自我營建的詩意國度,還是一生執著投身的建築學領域,均達到一種極致。毋庸置疑,林徽因確是這樣一位集文學、藝術、科學諸多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才貌雙全的林徽因,一身詩意,卓然不群,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林徽因系出名門——“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啓超的兒媳。”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成為20世紀中國的一段佳話。“梁上君子,林間美人”可謂佳偶天成。對建築事業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更是奠定了雙方堅實的情感基礎。林徽因和梁思成不論身處在優裕的物質環境,還是為疾病、貧窮、戰亂所困,始終彼此信任,坦誠以對,一路攜伴。徐志摩與金岳霖這兩位林徽因的人生密友,更是見證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真摯美好的愛情。
走近林徽因的人看清了,她就是這么一個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人。“林徽因的聰明和高傲隔絕了她和一般人的距離……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做了仇敵。”知己李健吾的話對,似乎也不全對,此前關於林徽因印象的敘說,幾乎全是同性毫不吝嗇的評價。為人矚目的林徽因,倔強、細膩、熱情、率真;敏感多思的林徽因,孤獨、寂寞、抑鬱、焦慮,永遠用詩句表達自己的哀愁。國難當頭,有誰可以預見這個纖弱女子強韌得猶如勁草,用字字見血的詩句表達自己的倔強和勇敢。一腔赤誠、那番非凡的丈夫氣概,誰人能敵!
如今,林徽因真實的面容一幀幀已入明鏡。從民國才女到清華園的建築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林徽因用自己璀璨傳奇的一生再次矗立起一座永恆的紀念碑。慕名者無需添加,無需補綴,惟沿著先行者走過的人生軌跡一路探尋,領略她的才華,感受她的內心,她的情感,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和她的事業。
借用真切的富於情感的文字吧。比畫筆更動人、更深入,更加細緻入微。相信唯有藉助文字的力量,唯有貼切的溫暖的文字,才能真正抵達畢生熱愛文學和藝術的林徽因。
記住林徽因。

名人推薦

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
——費正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