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

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

《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內容簡介:林徽因,我國20世紀第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及著名詩人、作家,曾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極富人格魅力和文學才華的傑出女性,她那開闊的胸襟、絕頂的聰明、出眾的才華和豐富的閱歷,磨礪匯集成一股內在的精神氣質,從她身上透出的才氣、美質與他的人生一樣,都為世人所仰嘆。從文藝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先驅”,林徽因以天然的才氣、“精緻的洞察力”,在文學創作領域、戲劇舞台美術設計領域以及建築學領域均“留下自己的印痕”。她的人生不算長,可是經歷了繁華與優渥,也歷盡了貧困與疾病;收穫了親情、友情與愛情,也獲得了圓滿的婚姻。也正是因為這樣,為林徽因立傳,實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將為你講述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才華,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她的事業,她美麗之外的坎坎坷坷、燦爛與輝煌……除此之外,本書的贈冊還收錄了林徽因所有最經典最唯美最精緻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書信,每篇作品都是她靈動思緒和滿腹才華的凝結,語言溫婉淡雅,如行雲流水,又如拂面春風,讓你邂逅一位真實的林徽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
  • 書名: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08頁
  • 開本:16
  • 作者:姜雯漪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132276X, 978751132276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編輯推薦:她不僅有美麗的外貌,更有機智幽默的談吐,優雅迷人的氣質;她是一個才情橫溢的詩人,一個入木三分的評論家,更是一個卓越成就的建築學家;她是一個讓人神魂顛倒的情人,一個讓人如沐春風的朋友,更是一個可以患難與共的妻子;她對任何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都會興奮……她,就是中國近百年文化史上“才貌雙全”的集佳話、傳奇、才藝、品學、美貌於一身的林徽因。
從北總布胡同的“太太客廳”,到西南聯大她與丈夫梁思成一起脫坯和泥築建的屋宅,再到她患病時煎熬五年困苦閉封卻依舊未曾懈怠建築研究片刻的李莊生涯。林徽因,一步一步,走得鏗鏘、熱烈,又哀艷、篤定,寸寸皆是莊嚴並令人欽佩。
《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用最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她的才華,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她的事業,她美麗之外的坎坎坷坷、燦爛與輝煌……書中還收錄了林徽因所有最經典、最唯美、最精緻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書信,語言溫婉淡雅,如行雲流水,又如拂面春風。林徽因是20世紀的傳奇,她的名字如她的人一樣,傳至今天,為眾人稱道,卻永遠都不會消失。

作者簡介

林徽因,我國20世紀第一位傑出的女建築學家及著名詩人、作家,曾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一位極富人格魅力和文學才華的傑出女性,她那開闊的胸襟、絕頂的聰明、出眾的才華和豐富的閱歷,磨礪匯集成一股內在的精神氣質,從她身上透出的才氣、美質與他的人生一樣,都為世人所仰嘆。從文藝界的“第一才女”到“中國現代建築學的先驅”,林徽因以天然的才氣、“精緻的洞察力”,在文學創作領域、戲劇舞台美術設計領域以及建築學領域均“留下自己的印痕”。她的人生不算長,可是經歷了繁華與優渥,也歷盡了貧困與疾病;收穫了親情、友情與愛情,也獲得了圓滿的婚姻。也正是因為這樣,為林徽因立傳,實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林徽因傳:有你是最好的時光》將為你講述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才華,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她的事業,她美麗之外的坎坎坷坷、燦爛與輝煌……除此之外,本書的贈冊還收錄了林徽因所有最經典最唯美最精緻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書信,每篇作品都是她靈動思緒和滿腹才華的凝結,語言溫婉淡雅,如行雲流水,又如拂面春風,讓你邂逅一位真實的林徽因。

圖書目錄

夢回江南煙雨中
林家有女初長成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光芒初綻
白山黑水
花海記憶
生死兩茫茫
男人和女人
橡樹旁的木棉
詩的笑,畫的笑
顛沛流離
何處是規程
附錄:林徽因年表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句愛的讚頌
八月的憂愁
秋天,這秋天
情願
雨後天
靜坐
那一晚

一首桃花
蓮燈
深笑
激昂
病中雜詩
山中一個夏夜
微光
別丟掉
誰愛這不息的變幻
風箏
前後
去春
仍然
記憶
時間
孤島
展緩
人生
六點鐘在下午
晝夢

深夜裡聽到樂聲
年關
靈感
吊瑋德
靜院
過楊柳
空想(外四章)——獨過靜心齋
紅葉里的信念
一串瘋話
給秋天
十月獨行
冥思
除夕看花
中夜鐘聲
城樓上
古城春景
古城黃昏

山中
黃昏過泰山
題剔空菩提葉
昆明即景
哭三弟恆——三十年空戰陣亡
悼志摩
一片陽光
彼此
窗子以外
蛛絲和梅花
惟其是脆嫩
山西通信
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九十九度中
鐘綠——模影零篇之一
吉公——模影零篇之二
文珍——模影零篇之三
繡繡——模影零篇之四
致沈從文
致梁思成
致金岳霖
徐志摩致林徽因的信
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文摘

執子之手
世間難以言說的奇緣偶遇是真正存在。置身於碌碌紅塵,每一日都有相逢,每一日都有離散。茫茫人海中是數不勝數的陌路擦肩。某一個人走入你的視線,成為令你心動的風景,而他卻不知道這世上存在過一個你。又或者,你落入別人的風景,卻不知世界上還有一個默默注視自己的人。不知道多少年後,再次相遇,算是初見還是重逢呢?
1918年,林徽因14歲,在教會女校讀中學,日子過得平靜如水。不過,人生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用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可能是一次平平常常的會面,一次客客氣氣的寒暄,來調轉你人生的方向。而你正沉浸在自己構築的小世界裡不自知呢。
有一天,一個叫梁思成的少年到林家拜訪。他戴著眼鏡,有著堅毅的眼睛和端正的面孔,只是神態有些局促不安,這讓林家大小姐覺得很有趣。之前父親林長民告訴過她,這個少年是他的好朋友,大名鼎鼎的維新派領軍人物梁啓超的長子。林徽因就像接待其他的來客那樣禮貌而周全地招待了他。
梁思成走後,二娘程桂林對徽因打趣道:“寶寶,這個梁公子怎么樣?你爹打算招他當女婿呢。”徽因立刻羞紅了臉,低頭跑開了。
二娘不會無緣無故說這句話的。林長民和她親近,必然跟她提起過什麼。可是從那以後。父親好像忘了那個面目端正的少年來拜訪的事兒,梁思成也就此從林徽因的生命淡出了。
三年之後,已經是個花季少女的林徽因才重遇梁思成。
1921年10月14日,結束了一年多的歐洲遊學,林徽因和父親乘坐“波羅加號”郵輪從倫敦轉道法國,踏上歸國的旅程。林徽因又得和父親分開生活了,父親留在上海,她回到北京的教會女中繼續上學。梁啓超派人來接林徽因。然後,梁思成出現了。他是專門來拜訪林徽因的。
梁思成是年20歲,在清華學校(今天的清華大學)上學,美術、音樂、政治都是他的追求。他在學校廣受歡迎,頗有名氣。小小年紀便有豐富閱歷的林徽因和他相談甚歡,不知不覺竟然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時辰。
他們談起各自的理想,梁思成笑言:“我啊,跟父親一樣,樣樣都愛,樣樣都不精,也許,我以後會和他一樣,從政?”
林徽因並不以為然:“從政需要磨練,也需要天賦,古往今來,把政治之路走得順風順水的不多,即使我的父親,也許還有尊駕——不好意思,唐突了,不過這不是我操心的,我感興趣的是建築。”
梁思成感到驚訝:“建築?你是說,蓋房子?女孩子家怎么做這個呢?”
“不僅僅是蓋房子,準確的說,是architecture,叫建築學或者建築藝術吧,
那是集藝術和工程於一體的一門學科。”林徽因對他解釋道。
回到家,梁思成告訴父親梁啓超兩件事,第一,他要把建築作為終身的事業和追求;第二,他想要約會林家大小姐。
梁思成女兒梁再冰在《回憶我的父親》中講述了她的父親母親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父親大約十七歲時,有一天,祖父要父親到他的老朋友家裡去見見他的女兒林徽因(當時名林徽音)。父親明白祖父的用意,雖然他還很年輕,並不急於談戀愛,但他仍從南長街的梁家來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書房裡,父親暗自猜想,按照當時的時尚,這位林大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綢緞褲衫,梳一條油光光的大辮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房來。父親看到的是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眼清亮有神采,五官精緻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下的黑色綢裙上;她翩然轉身告辭時,飄逸如一個小仙子,給父親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梁思成對林徽因可能算不上絕對的一見鐘情,但有好感應該是沒錯的。從梁再凍的記述可以看出來,林徽因和梁思成身邊的女孩子都不一樣,正是這份特別的清新氣質吸引了他。三年之後,當年的十四歲少女已經脫去了稚氣,一年多的異國生活令她的眼界比尋常人家的女孩開闊許多,自然多了一份大氣脫俗。再加上敏捷的思維,優秀的談吐和出落得越發美麗的容貌,二十歲的梁思成真的動了心。
梁啓超很高興,對兒子說:“徽因這孩子不錯,爸爸早就支持你們交往,其他的,就要隨緣分了。”
梁啓超最想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情況:父母留意,選定人選,然後創造適當的機會讓兩人接觸,經過充分地了解,自由戀愛後的結合是最好的,這是這位維新派大人物心目中的“理想的婚姻制度”。
梁家的大小姐梁思順就是父親“理想的婚姻制度”的實踐者。梁啓超的選定的得意女婿周希哲,原本出身微寒,但後來成為駐菲律賓和加拿大使館總領事,對梁思順和梁家都很好,這是梁啓超一直引以為傲的。
1923年11月5日他給女兒寫信說:
……徽因我也很愛她,我常和你媽媽說,又得一個可愛的女兒……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得了,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錯罷。徽因又是我的第二回的成功。
林徽因沒有拒絕梁思成的追求,他們時常選在環境優美的北海公園遊玩約會,一起逛太廟,也會去清華學堂看梁思成參加的音樂演出。雖然梁思成比起徐志摩少了些浪漫溫柔,但多了一份踏實穩重,又是個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
而且梁思成和林徽因年齡相仿,感興趣的話題相近。更重要的是,和梁思成在一起,林徽因才真正恢復了與年紀相符的輕鬆,而不是那種混合著負罪感和憂愁的沉重。
事情進展頗順。這對金童玉女相處愉快,彼此好感漸長。其實早在1923年1月7日,梁啓超就在給思順的家書提起梁、林兩家聯姻的事宜了:思成和徽因已有成言(我告思成和徽因須彼此學成之後乃訂婚約,婚約定後不久便結婚)。林家欲即行訂婚,朋友中也多說該如此,你的意見呢?
梁啓超不急於讓兩個孩子訂婚當然不是他對未來的兒媳婦不滿意。他延緩婚期大概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一是學業的問題。梁思成是他一直寄予厚望的長子,不想他沉溺於兒女情長誤了前途;二是梁太太李惠仙,李惠仙思想傳統,看不慣留洋歸來的林徽因的新派作風。她對林徽因的偏見甚至影響了居住海外的大女兒梁思順。再來,梁啓超畢竟思想開明,想儘量減少家族對孩子們感情的影響,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相互了解、磨合,甚至做出新的選擇。只有這個過程夠長,婚姻才越穩定。
林家即是女方,林徽因按現在的話說條件一流,理應矜持一些才對,為何提出即行訂婚呢?有人認為這和徐志摩有關。林長民一方面看好梁思成,一方面也希望女兒早日斷了對徐志摩的念想。最終雙方家長經過商討,同意了梁啓超的提議,暫不訂婚。林徽因和梁思成直到1927年一起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學士學位才訂婚,次年三月二人結婚。
這對戀人終於結成了伴侶,從此將共度漫漫人生,一切塵埃落定。大概是因為從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吧,所以沒有多少驚喜,一切都很安靜。梁、林二人的婚姻,成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美談,多少人在稱讚他們的郎才女貌,相敬如賓。他們有共同的追求,誰也沒有遮掩誰的光芒,如此的交相輝映著。戰爭和疾病沒有分開他們,而是讓他們更堅定地握緊彼此的手,直到林徽因生命的最後一刻。
結婚之前,梁思成曾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回答他:“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這個答案就像林徽因這個人一樣,太特別太令人深陷了。她果然用一生給出了答案,甚至她留在人世的最後兩個字,是她丈夫的名字。

後記

林徽因的文學創作起步於詩,在讀者中也以詩最具影響。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因”為筆名發表。以後幾年中,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詩歌,也有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她的詩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於輕柔外表里寄寓凝重雋永的沉思,以其真摯、優美贏得一批“林迷”。
有人說林徽因詩歌“不如她的散文好”,她的散文應在“‘五四’以來優秀篇目之列”,即使“放在散文大家的作品一起也是毫不遜色的”,由朱自清選入《西南聯大語體文示範》的《窗子以外》更是有口皆碑的名篇。此外,那些致親友的書信,可謂比散文更散文。
較之詩歌的“抒情”、散文的“言志”來說,林徽因的小說明顯偏於“載道”。僅有的六個短篇小說,大多充溢著社會關懷。她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嬌弱女子,筆下流露出令人驚訝的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其風格的理性、大氣,語言的簡潔、純正,頗具張力,為同輩許多女作家所不及,哪怕置於一些男性文豪中亦不遜色。無怪乎京派小說家蕭乾稱譽她是“京派的靈魂”。
本書收錄了林徽因所有最經典最唯美最精緻的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書信,每篇作品都是她靈動思緒和滿腹才華的凝結,語言溫婉淡雅,如行雲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風。讓你邂逅一個真實的林徽因。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品,本書書名也源於此。四月,是人間最美的時節,到處孕育著愛和希望。這位極富人格魅力和文學才華的女子,早已化為傳奇,於歷史中定格為“人間的四月天”。

序言

本書將為你講述林徽因的一生,她的才華、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難、她的事業、她美麗之外的坎坎坷坷、燦爛與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