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三趙山水圖

仿三趙山水圖

《仿三趙山水圖》是清代的王鑑創作的一幅絹本畫。該畫作描繪的是暮春時節,雨後江南非常濃麗的景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仿三趙山水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王鑑
  • 類別:絹本畫
作品賞析,畫意,畫家介紹,藝術價值,

作品賞析

在這幅圖中,作者描繪的是暮春時節,雨後江南非常濃麗的景色。全圖半幅都被向上盤旋的高山所占據,山勢連綿不斷,把畫面分成了左右兩部分,但山兩側都有已漫到山腳的春水。
近處池塘邊的柳樹新枝嫩葉繁茂,與幾株交錯的同樣枝繁葉茂的樹木相互呼應,向人們展示著春的氣息。一角亭座落於水邊,似乎在等著春遊到此的人們。山的左側,花樹新綠攢簇之下有幾處屋舍,屋裡觥籌交錯,人物雖小卻也栩栩如生,所穿衣服的顏色更是醒目。再向上,群山懷抱之中有一樓閣,一條瀑布順流而下,一條彎曲的小路由山腳下延伸。
平坡上,山頭間,青草茸茸,全披上了綠裝,山腰間淡煙輕霧,把春天襯托得更為凝重瀟灑。“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的詩意頓時躍於眼前。
此圖中大片的不透明的石質青綠顏料,使得層次豐厚,但並不顯沉滯,而是爽朗明潔,這樣濃艷的畫面,卻不顯得庸俗,而有一種華貴典雅的古典美,真正達到了“傅染越新,光輝越古”的境地,可見作者在青綠設色上的技法已經達到了無可指摘的程度。

畫意

“三趙”指的是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王鑑在此畫中題“以三趙筆法合為之”,表明了自己的審美理想,並非具體地模仿這三家的某些作品。這是一幅非常儂麗的春景,滿園的新綠山石用解索皴、披麻皴,先勾皴,再以淡墨渲染。
重染和輕染分陰陽兩面,立體感很強。在表現雜樹的枝葉時運用了以多種點法:圓點、橫點、介字點、魚子點等等,表現多種樹木。

畫家介紹

王鑑(1598-1677),字玄照,後改字園照,元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蘇太倉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舉人,後仕至廉州太守,故稱“王廉州”。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擅長山水。與王時敏王翬王原祁惲壽平吳歷齊名,並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家,成為畫壇正宗。為“清初六家”之一。代表作有《長松仙館圖》、《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圖》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等。傳世畫跡有《虞山十景圖》、《夢境圖》等。
王鑑出生於書香門第,豐富的家藏,為王鑑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王鑑早年曾經得到過董其昌的親自傳授,他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繼續揣摩董源巨然吳鎮黃公望等諸多前輩大家的筆意,仿古吸收並轉化古人的筆墨結構,形成了自己豐富的山水畫語言。王鑑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
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沒骨山水、仿洪谷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圖》仿范華設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並具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

藝術價值

王鑑的代表作品;體現了王鑑青綠山水畫法的成就;在清代稱得上是山水畫的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