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是200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是《中國金融史集刊》的第三輯,各主要欄目的文稿,大體圍繞“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確定。。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
  • ISBN: 9787309063738
  • 頁數:444頁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金融史集刊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條形碼: 9787309063738
尺寸: 22.6 x 16.6 x 2.4 cm
重量: 540 g

內容簡介

“專題研究”欄中,洪葭管先生的《近代中國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問題研究》,較全面地分析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三個時期對貨幣金融的認識和制定推行的金融政策措施,有助於讀者把握近代中國金融制度安排的政治背景。另有多篇文章直接討論了金融制度問題。戴建兵的 《近代銀兩制度中的銀錠生產與公估》指出了中國近代銀兩制度是近代貨幣制度的核心,且極具複雜性,文章通過大量材料,較系統地梳理了近代銀兩的生產機構和公估機構的構成及其運作。錢莊是中國本土傳統金融機構的主要代表。季肇瑾的《中國錢莊歷史文化借鑑及 “三分天下”之說》兼及中國金融制度長時段變遷和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分析錢莊自身演變和對於當今中國金融制度建設的啟迪。鄭成林、李秀偉的《抗戰後漢口錢莊業整理述評》揭示了戰後錢莊業與政府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該欄目中,關於近代中國的銀行制度,有更多的關注,具體研究對象既有浙江實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單個銀行,也有北四行的聯營實體;既有對民國時期的中外合資銀行的整體性考察,也有對解放初期四家早期公私合營銀行的研究;既有對銀行家與中國銀行業現代化關係的分析,也有對新中國政府在金融制度演變過程中作用的探討。而在對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制度方面,則分別有證券、外匯、信託、票據交換等研究文章。

目錄

編者前言
【專題研究】
近代中國若干金融政策措施的得失問題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在金融制度變遷過程中的作用
近代銀兩制度中的銀錠生產與公估
中國錢莊歷史文化借鑑及“三分天下”之說
抗戰後漢口錢莊業整理述評
浙江實業銀行的制度變遷(1923-1952年):以歷次銀行章程為考察中心
抗戰時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內遷及其在內地的業務發展
抗戰時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述論
民國時期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制度建設——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為中心
論民國時期的中外合資銀行
北四行聯營制度的變遷——-從北四行聯合營業事務所到聯合商業儲蓄信託銀行
上海解放初期“南小四行”的改組
張公權:中國銀行業現代化建設的奠基者
上海股市的第一次高潮和危機
近代中國華商證券交易所制度的建設與演變
私營與國營:1945-1949年間的上海信託業
試論戰後上海票據交換的制度變遷
1946年的開放外匯市場與戰後中國金融制度
解放初期上海典當業的管理與改造
【舊文新刊】
中國金融市場資力之窺測
上海金融之分析
【學位論文】
福源錢莊的合營之路(1949-1954年)
【書 評】
讀宋佩玉《抗戰前期上海外匯市場研究(1937-7-1941-12)》
《上海信託業研究(1921-1949年)》評介
【學術動態】
“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金融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綜述
【資料架】
中國金融史論文資料目錄(2002-2005年)
近年來中國金融史研究生學位論文題錄(三)
近代中國銀行監管大事記(1897-1949年)
浙江實業銀行及其前身大事記(1908-193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