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坐落於東湖之濱武漢未來科技城。2011年初,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增強發展後勁,學校向教育部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提出在武漢未來科技城建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當年11月,教育部發文同意學校在武漢未來科技城建設“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次性整體供地總占地面積約910畝,其中工業用地約200畝,通過“招拍掛”方式供應我校建設產業研發園區;教育研發用地約710畝,為劃撥用地,用於學校建設教育研發園區。

新校區教育研發園區按獨立的完整校區進行規劃建設,計畫辦學規模為學生9500人,其中本科生6700人、碩士研究生2000人、博士研究生500人、留學生300人;教師約1000人。 入駐新校區教育研發園區的單位有: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學院、環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5個學院,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納米礦物材料套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濕地演化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資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湖北省區域創新能力檢測與分析軟科學基地、湖北省智慧型信息處理及地學套用實驗室等5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
  • 外文名: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Future City Campus
  • 地點:武漢未來科技城(武漢與鄂州交界處)
  • 占地面積:910畝
  • 辦學目標: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
  • 辦學規模:學生9500人
  • 距主校區距離:27公里
建設背景,建設規劃,新校區面積,規劃設計條件,建設目標,辦學規模,行車路線,

建設背景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緊密圍繞“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服務國土資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績。與此同時,現有的辦學資源與我校蓬勃發展的態勢極不相稱,嚴重製約了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初,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增強發展後勁,我校向教育部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提出在武漢未來科技城建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當年11月,教育部發文同意我校在武漢未來科技城建設“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教發函[2011]264號)。2012年4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召開常務會議,同意該項目落戶武漢未來科技城。
武漢未來科技城位於武漢東湖之濱,規劃面積66.8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二軸、九園、一區”的空間布局規劃建設。在東西、南北兩軸交匯處建設中央科技服務中心;分步建設各具特色的九大園區和一個生態休閒區。武漢未來科技城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能源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面向央企、世界500強、知名民營科技企業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進世界一流研發機構,聚集全球領軍人才。

建設規劃

新校區面積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次性整體供地總占地面積605120.93㎡(約910畝),其中工業用地133349.95㎡(約200畝),通過“招拍掛”方式供應我校建設產業研發園區;教育研發用地471770.98㎡(約710畝)為劃撥用地,用於我校建設教育研發園區。另外,武漢東湖新技術發區還同意學校在新校區周邊申請建設戶外運動和休閒園區(約675畝,其中409畝為鄂州管轄)以及教職工住宅園區(約200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

規劃設計條件

根據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批准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校區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條件》,教育研發園區容積率不大於1.0,總建築面積573400㎡(地上建築面積437750㎡,地下建築面積135650㎡)。

建設目標

根據學校2013年3月26日第2013—3次校務會議通過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暨新校區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新校區建設將教育研發園區、工業研發園區、戶外運動和休閒園區以及教職工住宅園區等四個園區(約1800畝)按照“四位一體”思路,統籌考慮總體規劃設計和建設,使新校區既具備完整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又體現合理的功能分區,保證四個園區無縫連線。同時,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既要反映中國地質大學特色,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念,又要符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型校園設計理念。
新校區建設以“地大特色、世界一流”為總體目標,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工作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工作原則,努力打造辦學特色鮮明、學科優勢明顯、社會貢獻突出的地大新形象。

辦學規模

根據新校區建設總體規劃,新校區教育研發園區按獨立的完整校區進行規劃建設,計畫辦學規模為學生9500人,其中本科生6700人、碩士研究生2000人、博士研究生500人、留學生300人;教師約1000人。
入駐新校區教育研發園區的單位有: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學院、環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計算機學院等5個學院,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國重一”)、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國重二”)、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GIS工程中心”)等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以及教育部納米礦物材料套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濕地演化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資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湖北省區域創新能力檢測與分析軟科學基地、湖北省智慧型信息處理及地學套用實驗室等5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行車路線

本校區至新校區路線(鄂州繞行)本校區至新校區路線(鄂州繞行)
本校區至新校區路線(左廟路)本校區至新校區路線(左廟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