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是我國高校系統最早發展海洋地質學科的單位之一,經過60多年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一支梯隊合理、專業結構比較全面、研究力量比較雄厚的教學和科研隊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
  • 簡稱:地大海洋學院
  • 創辦時間:2016年11月8日
  • 所屬地區:中國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2016年11月8日正式成立。2016年8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回響國家關於建設“海洋強國”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部署,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特色和學科優勢,正式組建海洋學院。
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組建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是我國高校系統最早發展海洋地質學科的單位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郝詒純院士為首的研究集體相繼在西沙海槽和沖繩海槽開展微體古生物和沉積學的工作,李思田教授等在鶯歌海盆地、珠江口盆地等中國近海海區開展含油氣盆地及海洋油氣勘探分析與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學校先後有6名科學家參加了國際海洋領域最高水平的大洋鑽探項目ODP和IODP的科學調查,90年代中後期起,學校將海洋科學學科的發展列入整體規劃,通過“211”一、二期工程予以重點支持,學校將該學科確定為大力扶持的學科群之一,海洋地質學科進入蓬勃發展時期。以該校學者牽頭或作為骨幹成員主持或參加了海洋“863”高科技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大洋協會項目、海洋油氣總公司項目及大批省部級項目,在邊緣海構造演化、深海油氣形成和賦存機制、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調查、海洋礦產資源調查、海底大地電磁探測、海底快速化學探查等領域取得具有重要影響的成果,推動了學科建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
1999年4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地學中心成立,2001年獲得“海洋地質”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海洋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海洋地質”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2008年和2013年連續3次被批准為湖北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人事部批准設立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2010年成為教育部與國家海洋局首批聯合共建的17所涉海院校之一。2011年獲得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已構建了本學科“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系統的人才培養格局,形成了以“海洋地質與資源”為主要特色並帶動相關海洋專業方向的學科體系。
目前海洋學院已形成了一支梯隊合理、專業結構比較全面、研究力量比較雄厚的教學和科研隊伍。2001年開始招收海洋地質研究生,2003年開始招收“海洋科學”專業本科生,2015年開始招收“海洋科學菁英班”。近年來開設有關海洋科學類課程30餘門,招收培養各類學生240餘名。在2006年全國50多個單位參評的學科排名中,海洋地質學的排名第5,在2007年的同類評比中排名第4;在2009年教育部主持的全國學科排名中,全國學科排名第4;2013年1月29日,在教育部發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科排名全國第五。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