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122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作者:張踐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07799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套裝共2冊)》以跨文化的廣闊視野,依據世界經驗和中國經驗,對“政教關係”從理論上重新解讀,突破把政教關係僅僅視為國家政權與教會組織之間關係的流行的狹義理解,全面論述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揭示政治的三重結構:政治權力、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文化,論述宗教對三者的作用,形成廣義的政教關係論,把政教關係研究範圍拓寬了,這是理論上一大創新。對世界主要國家政教關係進行類型分析,概括出四種類型:政教一體型的神權政治、政教依賴型的神學政治、政教主從型的神輔政治、政教獨立型的法制政治。這樣的理論既可以解釋世界各國政教關係形態的差異,又能夠說明從上古到中古到近現代社會政教關係的演變,具有時空多維的涵蓋性。作者張踐以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史、宗教史知識功底和創新性思維,對中國古代政教關係的歷史作了全方位、貫通式的論述。縱向的跨度,從原始社會到清朝中期;橫向的跨度,包括各大宗教、各民族地區。以政教關係歷史演進為緯線,按階段分期論述;以政教關係的層次和功能為經線,分專題論述。由史出論,把中國政教關係的內在規律,用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式加以系統表述,通過豐富多彩、生動典型的歷史資料與畫面加以呈現。

作品目錄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上冊)》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原始宗教與原始政治——對公共權力既保護又限制
第三章夏商周三代的政教關係——中國的神權政治時代
第四章春秋戰國時代的政教關係——從“神治”走向“人治”
第五章秦漢三國的政教關係——儒教地位的確立和佛、道教的生成
第六章兩晉南北朝的政教關係——儒佛道三教的衝突與融合(上)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下冊)》目錄: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政教關係——儒佛道三教的衝突與融合(下)
第八章宋元時代的政教關係——三教合一與民族宗教問題的凸顯
第九章明至清中期的政教關係——對宗教的過度管理與宗教的民間化
第十章中國古代政教關係的歷史特點與經驗教訓
後記

作品思想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套裝共上下冊)》利用豐富的文獻資料進行綜合考察,解釋了中國古代文化中“政教”一詞的確切含義,並以此為導向探討了中國政教關係的實質。作者通過對中西政教關係的廣泛比較,釐清了政治內部的三重結構,即政治權力、政治意識形態、政治文化。世界各國不同類型的宗教分別作用於政治的這三重結構,就產生了神權政治、國教統治、以教輔政、世俗政治等政教關係的四種形態。作者指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宗教所發揮的政治作用,並不僅具有輔助統治的作用,而且還有和諧社會、安定人心、緩和矛盾、救濟民生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這樣就可以對宗教這種幾乎與文類文明歷史伴隨始終的文化體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套裝共上下冊)》對於研究中國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文學、藝術、教育等領域的歷史,對於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對於界定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差異,對於研究當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熱點和衝突,都具有極為重要並極為迫切的理論意義。特別是《中國古代政教關係史(套裝共上下冊)》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對古代政府的宗教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闡述了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對於當代的宗教管理部門具有直接的借鑑意義。

作品影響

2013年10月,該書入選第四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人文社科類圖書。

作者簡介

張踐,漢族,1953年3月出生。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教育部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普及委員會主任,中國實學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工作。獨立完成或合著:《中國宗教通史》(上、下卷)、《中國歷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中國春秋戰國宗教史》、《中國宋遼金夏宗教史》、《中國民閹宗教史》、《中國佛教》、《世界中世紀宗教史》、《國學三百題》、《德性與功夫——中國人的修養觀》等10餘種。主要論文:《論政教關係的層次與類型》、《從儒教的產生看儒教的性質》、《儒教與中國政治》、《儒家宗教觀的形成及其歷史影響》,《民族宗教政策與國家統一》、《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