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鎮(陝西長武縣轄鎮)

丁家鎮(陝西長武縣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家鎮是陝西長武縣轄鎮,該鎮位於陝西長武縣境西南部2.5公里處,全鎮總面積為35.56平方千米,下轄11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人口為11313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丁家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長武縣
  • 電話區號:029
  • 地理位置:位於陝西長武縣境西南部2.5公里處
  • 面積:35.56平方千米 
  • 人口:11313人(2017) 
  • 車牌代碼:陝D
簡介,農業發展,經濟開發區,古遺蹟,工程,地圖信息,

簡介

位於陝西長武縣境西南部2.5公里處,北臨洪家鎮、地掌鄉,西連洪家鎮、甘肅省涇川縣,南接甘肅省靈台縣獨店鎮和長武縣棗園鄉。東依昭仁鎮,鎮政府駐地丁家村,東距縣城3公里。解放前屬昭仁鎮,解放後為城關區丁家鄉管區。地形北部為廣闊平坦塬面,南部為殘塬溝壑,黑河川道為台田灘地。面積35.56平方千米。312國道穿境而過,長(長武)靈(靈台)公路橫貫中部各村,是秦隴通衢,經濟繁華之重鎮。交通方便,林茂果香,土沃糧豐,民風淳厚。
全鎮總面積為35.56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100米 。地形北部為廣闊平坦塬面,南部為殘垣溝壑,黑河川道為台田灘地,有塬面、坡、灘三個主要地貌形態。塬面以黃土、黑壚土類為主,滲水透氣,耕性良好,熟化肥沃,是理想的農業土壤;坡地以黃土為主,溝邊地多以紅土類土壤為主,熟化程度低,透水性差,不宜農作;河灘地多屬潮土與河淤土,光熱資源充足,土壤肥沃,結構疏鬆,沖積層厚,水利條件優越。312國道穿境而過,長(長武)靈(靈台)公路橫貫中部各村,是秦隴通衢、經濟繁榮之重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林茂果香,土沃糧豐,民風淳厚。

農業發展

全鎮轄11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11313人(2017),耕地面積為18560畝,其中:塬地7928畝,山地共4735畝,灘地2551畝,水澆地1510畝,荒山面積有6454畝。全鎮糧食作物面積9975畝,果樹面積5030畝(其中:掛果面積為3520畝),新栽果園面積1510畝,雜果面積122畝。葡萄面積480畝。全鎮年可產優質蘋果700多萬斤,遠銷全國各地。產業以農業、畜牧業生產為主,果品面積占糧食麵積的56.1%。農業生產主要以小麥、玉米為主,特產有蘋果、大棗、核桃、葡萄、花椒等。

經濟開發區

丁家鎮五里舖村是長武縣經濟開發區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有來自甘肅、寧夏、四川、江蘇、河南等地和本縣的客商1000多人在這裡投資經商,現有各種商業門店140多家。初步形成容商貿、餐飲、住宿、娛樂、汽修、金融、衛生、貨運、信息為一體的商業一條街,年可上繳國家利稅40多萬元。

古遺蹟

鎮所轄區內有省級和縣級重點保護的古遺蹟6處(將台山、張家溝、南石間、張河、陳家河、劉主河遺址)。南石間村古廟白衣寺歷史悠久,唐代詩人柳宗元曾在此遊覽,並作有“南石間中題”詩一首。各遺址出土的文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陶灶、雙耳陶罐等陶器,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石壁,北魏時期的石刻、古劍等,對研究商周文化,龍山文化和齊家文化有一定的考古價值。將台山的點將台曾有古代名將樊梨花在此點兵之傳說。

工程

鎮政府所在地有長武縣人飲供水工程總公司及所屬的兩級抽水站、水資源淨化站、長武縣農業科研基地,長武縣農技中心、長武縣氣象局、計畫局、防雹站、雷達站、煙庫、縣人武部真空機瓦廠、張河水文站、通達果汁廠、惠遠果業氣調庫、中盛果業氣調庫、宇豐公司等部門和單位。鎮屬企事業單位有農機站、信用社、獸醫站、供電所等。
鎮上有衛生院一個,自2006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以來,參加合作醫療的民眾越來越多,2007年全鎮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到9491人,參合率達90%以上。
全鎮有中學一所,中心國小一所,完小一所,村國小8所,幼稚園3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5%以上。二、鎮所轄行政村情況 丁家鎮在1998年以前屬鄉建制。全鄉共轄14個行政村。塬面有丁家村、南石間村、五里舖村、十里舖村、直古村和東峪村,山坡地帶有常家胡同村和車家塬邊村,河灘地帶有張代河村、車家河村、柳家河村、張河村、陳家河村、劉主河村6個行政村分布在黑河兩岸。黑河上游的劉主河村緊連甘肅省涇川縣梁河鄉的響河村,下游的張代河村面對棗元鄉的西河村、大岸村。
各行政村中丁家村是全鎮最大的行政村,有570戶,2255人。並且是丁家鎮政府駐地。20世紀50年代農業生產合作化到人民公社時期丁家村和南石間村合為一個合作社,一個生產大隊。1964年分為兩個村。直古村和東峪村原來是一個村,上世紀50年代人民公社化時期,分為兩個村,2006年兩村又合併為直古村。解放初,由常家胡同、落箭塬、尚家堡子和車家塬邊4個自然村組合成一個胡同村。1980年將胡同村分為車家塬邊村、常家胡同兩個村,2005年車家塬邊村、常家胡同兩村又合併為胡同村。地處河灘地帶的張代河村和車家河村,解放初是由將台山、張家溝、代家河、趙家狗、車家河5個自然村組成的大村,統稱張代河村。人民公社化時期叫作張代河生產大隊,公社化以後分為兩個村:張代河村(含將台山、張家溝、代家河3個自然村),車家河村(含趙家溝、車家河兩個自然村)。2006年,又將張代河、車家河兩村合併為一個村,村名仍沿用張代河村。全鎮所轄行政村由原來的14個減少為11個。
丁家鎮農民正在採摘海椒丁家鎮農民正在採摘海椒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鹹陽市長武縣丁家鎮政府(丁陶公路西)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