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語言學習法

TPR語言學習法,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簡稱,即“純體驗式語言學習法”,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詹姆斯博士發明。其理論基礎在於:人們在幼兒時期學習語言時是聽說促進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當通過聽說獲得的信息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幼兒就能自然地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TPR英語教學就是根據該理論發展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TPR語言學習法
  • 外文名:Total Physical Response
  • 概述:純體驗式語言學習法
  • 發明時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

(一)讓第二語言進入學生的右半腦
James Asher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引起行為變化,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語言代碼,當學生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構及其表示的含義時,他就作好了說的準備。
(二)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
這是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後,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後邊說邊做。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遊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係,並準確作出相應的動作。然後,學生兩人一組,先由一名學生模仿教師發布指令,另一名學生根據他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後,兩人調換角色,繼續做練習。起初,指令較簡單,往往是單一動作,然後,很快發出幾個連續的動作指令(這時調動初學者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如:Point to the door , stand up , sit down.逐漸過渡到比較複雜的指令,有時還包括一些想像的情節,如:now you are Amy,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 OK?
(三)教授的語言形式以祈使句為主,帶動其它句型
指令型語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現只能服從於祈使句的使用,不僅教授動詞如此,教授名詞、形容詞、介詞等也是如此。在輕鬆教授完新辭彙之後,再讓學生相互發出指令,如:“Lingling, get up, It's late .”Oh, what's the time?” “It's half past seven.”從而實現學生對英語的快速理解和長時記憶,使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學習英語。
(四)對學生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在傳統教學法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都是有錯必改,精益求精,至使學生總怕出錯,怕出醜而不敢大膽開口說,只是機械地跟讀,而且小心翼翼。而TPR教學法對待學生的錯誤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只糾正一些較大的錯誤,在糾正時也注意方法,不使學生感到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