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ari(獵游safari)

一種以狩獵為目的的旅行方式,19世紀晚期出現於英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獵游
  • 外文名:Safari
  • 類型:一種旅行的方式
  • 別稱:狩獵旅行
定義,語源,流行文化,刻板印象,

定義

一種旅行方式,指獵游,即狩獵旅行。

語源

於19世紀晚期始出現於英語。safari於斯瓦希里語內為旅行之意,字源來自阿拉伯語同意詞(safra)。斯瓦希里語內展開旅行為kusafiri,其名詞則為safari,可以指任何形式的旅行。
過去本詞通常是指到非洲進行非洲五霸的狩獵,而在生態旅遊流行後則是指進行野生動物的觀賞與攝影。而在廣大的園區內自由放養動物以再現自然環境的動物園,也被叫做野生動物園(en:safari park)。
SAFARI起源於東非。在斯瓦西里語中,它的本意就是旅行。隨著歐洲獵人的到來,SAFARI專指狩獵旅行。今天,雖然仍有少量的地方被作為指定狩獵區,狩獵活動基本受到禁止。但對於更多的遊客而言,SAFARI魅力不減,只是狩獵的工具已經改變:獵槍變成了捕捉影像的相機和攝像機。
Safari是斯瓦西里語對世界的一個貢獻。狂野非洲,探險者的天堂,野生動物的家園。車行在蒼茫非洲草原和灌木叢中,烈日飛塵。無以名狀的勃勃生機像是一記強大的咒語,穿胸而過。沒有第二個詞能概括這種獨特的滋味。

流行文化

一直以來以狩獵旅行為中心製作過相當多的冒險電影。
《大探險》(Trader Horn):1931年上映,曾獲1930-31年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提名。
《人猿泰山》:1932年上映。
《桑給巴爾之路》(Road to Zanzibar):1941年上映。
《en:Jungle Jim》(Jungle Jim):1948年上映。
《en:Bomba the Jungle Boy》(Bomba the Jungle Boy):1949年上映。
《荒唐歷險記》(Call Me Bwana):1963年上映。
《裸殺萬里追》(The Naked Prey):1966年上映。
《殘酷非洲》(Africa Addio):1966年上映。
《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1985年上映,為1985-86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刻板印象

傳統概念上有著對狩獵旅行外型的刻板印象:穿戴卡其布服裝、牛仔夾克(又可稱部長裝,bush jacket)、防暑帽(pith helmet)、垂邊軟帽(slouch hat)和豹皮等。
safari主題系列車
safari用車是有獨特特點的車。類似於越野車的車,給人的經典印象就是綠色的露天的車,車的四周用帆布或類似的布圍著。
safari用車safari用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